10

为什么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utoushe.com/7331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为什么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 2021-11-03
丹尼斯

据工信部数据,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31万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全国327万家制造企业吸纳了1.05亿人就业,占总就业的27.3%,位居各行业之首。制造业是当之无愧的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但众所周知,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管理成本高、销售价格低,毛利率并不高。根据网络上流传较广的一份《2016-2018 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毛利率变化情况对比图》来看,中国制造行业中最赚钱行业目前是医疗制造业,毛利率一路走高,从30%持续走高到40%;另外一个持续走高的行业是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毛利从25%持续走高到30%。

815a5f8c-d02d-4207-abff-04366886893b.png

这份数据来源不明,数据范围也非近三年数据,但已经能够明显反映出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毛利率之低。而且,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年度数据,2018年起,我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造业利润开始下降后,2020年仍未恢复到2018年水平。

2018-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造业利润表

55795.1亿元

+7.6%

51903.9亿元

-5.2%

56964.5亿元

+8.7%

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01 竞争环境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让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复杂

21世纪以来,全球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制造业面临全球性、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挑战,规模和成本控制不再是制胜的法宝,制造业越来越需要进行全新的、多模式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特别是自然资源的使用成本非常低,众多制造业采取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随着国内自然能源的消耗,生产成本的上扬,依靠低价很难再参与竞争。从持续发展看,提高低端产品(低科技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由低科技、价值链底端向价值链高端挺进刻不容缓。

而且,近年来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变化及贸易关系的变数、第四轮全球低端制造业转移浪潮的开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等,让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复杂。随着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中高端制造业竞争愈加激烈,世界制造业版图正在重塑,谁在挑战中把握机遇,谁就能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02 当前依然存在多种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虽然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和成本优势,包括工业体系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大批高素质低价格的熟练工人,以及强大而完善的水、电、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等,但仍旧面临不少挑战:

  • 缺乏关键技术。在制造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还比较薄弱,关键装备、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短期内难以实现国产替代。

  • 缺乏安全保障。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让安全的边界日渐模糊,设备安全、控制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面临一系列全新挑战。

  • 缺乏领军企业。缺乏有能力将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高度集成、引领未来制造生态发展的领军企业。

  • 缺乏跨界人才。单一技能的“蓝领”和“白领”已经不能满足智能制造时代的需求,如何让制造业人才大规模的平稳升级,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iwEbAqNwbmcDBgTRBRwF0QMoBrCNbVzy98en5wGH9J99QFMAB9IYUIZ9CAAJrmNpcmNsZS5jcmVhdG9yCgAL0gAWbko.png

03 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环境

以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核心的新一轮制造革命,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首先,中国齐全的经济门类和庞大的产业基础,提供了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的广大空间。其次,我国互联网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猛,已经形成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

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制造业企业观念、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变迁。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影响下,中国制造业过去的数量优势因为知识结构和技能问题在智能制造时代并不能发挥作用,制造业逐步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变革,开启了可视化、数字化时代。

举个智能工厂的例子。在制造行业,产品生产通常会历经多道工序。在传统工厂中,即使从每道工序看来设备和物资都已经处于最佳状态,也未必能实现有效整合,依旧是各工序管各工序,不能发挥最大合力。

但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和人工智能的运用,能够实时便捷地把握设备的使用状况和状态,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赋能管理者(人或流程角色)立即根据当前状况作出判断,响应生成最贴合实际情况的运作体制。

当发展到智能制造阶段,所有机器、设备的运作情况与能耗、人耗数据都能被采集汇总,成为一个工厂自有的完整的数据库。通过对这个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明确地排除出现有生产线中效率低下的部分并消除问题。

图例1:海尔互联工厂

5314afa3-d008-40ea-9de2-3ded008065f3.png

(据媒体报道,海尔互联工厂投入使用一年来,年产能达到30万台,生产效率、库存周转率较建厂初期均提升300%,并入选国家首批绿色工厂示范单位。海尔把“互联工厂”打造成了“透明工厂”,实现全流程实时互联、用户全流程可视,实现了从小型白色家电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到大型装备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转型。)

04 国家政策大力鼓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顺利转型升级,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至关重要。为了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意见》(国发〔2015〕40号)等重大战略和政策,围绕制造强国建设总目标作出了战略部署。

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更是提出“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除了与行业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过一些针对制造业的鼓励与补贴措施。今后的课题不仅是如何更好地指导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方向,可能还有如何让这些政策扶持和金融扶持真正“用之于民”。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政策上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利好,在大方向上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有利于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有利于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新旧生产体系的转换;在实际效果中,有利于制造业企业解决生产和管理中长久存在的顽疾,实现效率的提升,降低企业成本。

  • 本文作者:丹尼斯 责任编辑:牛透社 本文来源:
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