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uno 揭示木星巨大风暴的深层 3D 结构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6945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Juno 揭示木星巨大风暴的深层 3D 结构

wanwan (42055)发表于 2021年11月01日 19时20分 星期一 新浪微博分享 豆瓣分享 来自喀迈拉空间
木星太阳能探测器 NASA Juno 完成了为期五年的主任务,以揭示太阳系最大行星的内部状况。测量的最新发现已发表在了一系列论文中,揭示出木星天气系统的三维结构——包括著名的大红斑,这个有数百年历史的的巨大风暴足以吞下整个地球。

木星大红斑近年来处境不佳。但是这股风暴的粉丝们可以从 Juno 最新的发现中得到安慰。Juno 2017 年开始在微波下观察红斑。当 2019 年 Juno 以时速超过 20 万公里在气旋上方飞行时,NASA 的 Deep Space Network 在数百万公里外监测其速度。大红斑的引力引起了每秒 0.01 毫米的微小变化。通过对微波和重力数据进行建模,研究人员能确定这个著名的风暴气旋至少有 300 公里深,深度也许会达到 500 公里。比预计的云形成的天气层更深,天气层可延伸至表面以下约 65 公里,但是比可能延伸至 3,000公里的急流更高。底部越深,大红斑越有可能在未来持续存在,尽管路过的风暴表面上对其产生了影响。对比下国际空间站在地球表面上方约 420 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尽管有这些新发现,大红斑仍有可能是一个漂浮在无底大气中的“煎饼状”结构,该斑点的宽度为 12,000 公里,是其深度的 40 倍。

在云形成的天气层,Juno 的微波天线看到了预期中的带状结构和区域。凉爽的区域看起来很暗,表明存在吸收微波光的氨气。区域在微波光下很亮,这与氨的缺乏一致。天气层中的这些明亮和黑暗的带与在云层顶部测量到的、更高处的风完美对应。但是当深入探究时会发生什么呢?木星大气的温度正好适合在云层顶部以下约 65 公里处形成水云。当 Juno 透过这一层观察时,它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发现。带状结构变成了微波暗,区域变成了微波亮。这与我们在较浅云层区域所看到的完全相反,我们将这一过渡层称为“jovicline”——在可见云层下方约 45-80 公里处。jovicline可能会将形成云的浅层天气层与下面的深渊分开。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意味着有东西在移动所有的氨。

一种可能是,每一股急流都与一个“循环单元”有关,这是一种气候现象,通过上升和下降的气流使气体流动。上升可能会导致氨富集,下沉则可能会导致氨枯竭。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每个半球大约有八个这样的循环单元。其他气象现象也可能导致氨在深层大气中四处移动。例如木星带的猛烈风暴可能会产生糊状的氨水冰雹(被称为“蘑菇”),它会在下沉之前消耗掉浅层带中的氨,最终蒸发,以丰富深处带中的氨。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