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陌生人社交平台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it/519569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陌生人社交平台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2021-10-31
0 评论 1954 浏览 0 收藏 12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编辑导语:人们普遍需要社交,陌生人社交平台的存在则为用户创造了社交的条件。那么究其根本,陌生人社交平台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本篇文章里,作者从婚恋关系出发,对陌生人社交平台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不妨来看一下。

X2OWdOxdDdHC8O4QU6Kx.jpg

社交产品笔记在重新整理《社交的梦境植入理论》的第二篇,我们还会更进一步挖掘这个模型的深层含义。

最近在研究近代中国“性、爱情和婚姻”方面的资料和书籍,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对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张竞生(1888-1970)。

他曾是孙中山指派的民国代表团的秘书,中国最早一批出洋求学,最先提出“计划生育”的人…..在二十世纪初期,张竞生算得上中国学术界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对近代中国“性、爱情和婚姻”的研究具有极其卓越的贡献。

1919年,以《关于卢梭古代教育起源理论之探讨》为题通过论文答辩,张竞生获哲学博士学位。同时他也接受了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1921年,在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下做了一名北大哲学教授,并在这期间发布了诸多相关文章和著作。比如《美的人生观》、《美的社会组织法》、《爱情的定则与陈淑君女士的研究》、《性史》等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观念早已经深深地植入了整个中国的历史,传统观念很难通过一个人的报告和书籍做出改变,尤其是在“性、爱情和婚姻”的观念上。可想而知张竞生先生在当时的环境所遭受到的舆论指责和精神压力。

一、为什么要研究近代的性、爱情和婚姻的问题

现在社会有一个很奇怪且普遍的现象:每有人在公众场合提到“性”这个词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略带羞涩,避之不谈。这与100年前的中国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但“性”本身是没有任何属性的,既不淫秽也不邪恶的,恰恰怎样看待和对待“性”的人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那100年前的舞厅和100年后的舞厅有区别吗?很显然没有。最初大家进舞厅的目的确实是为了放松,不是为了争强斗胜或者猎艳渔色。可后来为什么最终演变成这种状态,这也揭示了人对“性”的不同态度。

社会频繁地提供各式各样的场景来满足大家的各类需求,是因为发展确实需要有不同生态位的生态圈。“性”,或者说荷尔蒙只是一种基底液,每个产品和场景的会有自己的配方,每个用户也有自己的使用方法。

1923年6月,《晨报剧刊》分上下两篇刊登了张竞生的《答复“爱情定则的讨论”》,他在文章中反驳了“爱情是神秘的、无条件的”观点。他认为爱情并不神秘,而是有些人把它视为神秘。爱情与条件不能分离,没有条件何来爱情?人们之所以相爱,或因情欲冲动,或因感情作用,或因社会制约。那些反对“‘爱情是有条件”定则的人,却承认“爱情是各种感情结合而成”,这就无异于肯定了感情是构成爱情的第一条件。

在今天我们常常说到“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张竞生在100年前就已经解释了爱情与婚姻的区别。他认为那些自认为比较与变迁定则仅适用于婚前的人,是把爱情与婚姻制度混为一谈了。离婚案的增多,根本点是夫妻双方对于爱情条件不能达到希望,所以才产生变迁的想法、作出离异的决定。

由此延伸到社交平台上,我们现在做的社交产品到底是在解决什么问题?

这里其实能看出现在陌生人社交平台就是在创造“条件”,而不是创造“爱情”。

100年前是没有互联网的,如今有了互联网,我们对性、爱情和婚姻的观念改变了吗?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人类怎样进化,无论人的思维、心灵世界怎样复杂,性、爱情和婚姻像一张无形的网,无声无息地罩住了一切,串联了一切的人和事。自古以来,没有人最终掌握它的内部规律。不少人怀着极大的兴趣不断地探索它的秘密,以图揭开真面目,但又有几人如愿以偿?虽然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知它们的存在,却从未真正理解它们。

二、供给侧问题

我们建立社交产品笔记这个平台,如此关注于社交产品,是因为我们想通过研究社交的形态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或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促进社交产品生态圈的完善,提升我们的认知。

显然,有不少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

举一个例子,社交产品笔记小组在婚恋产品上探讨了一阵。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婚恋?

按照百科的解释为“婚恋是指结婚和恋爱,是家庭成立的标志和基础”,我个人是不完全认同的。婚恋的终极目标是婚姻,恋爱必然要以结婚为目标。

社交产品笔记知道很多形形色色的婚恋产品,从第一款社交平台——婚恋网站Match.com开始,到目前我们熟悉的伊对。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伊对并不是一款婚恋产品,而是一款恋爱平台,因为他没有解决结婚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婚恋平台都没有解决结婚问题呢?

陌生人社交平台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一个女性去婚恋平台,一定是有慕强的心理,男性必须拥有比女性更好的条件,甚至比女性高一个阶层。那么这样的男性有吗?当然肯定有,但是数量肯定比有这类需求的女性要少。可这些男性是否愿意与这类女性发展呢?我不能用很强烈的否定词语,可以肯定的是男性也有慕强的倾向。如果女性不能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双方永远不会满意婚恋平台的匹配。

因此,婚恋平台在根源上的供给侧就出现了问题,因为我们没有彻底明白结婚是什么?

张竞生认为 “夫妻为朋友的一种”,这一定则所说的朋友是广义的朋友,但夫妻不是普通朋友。张竞生不同意用夫妻有性关系来证明不是朋友,他认为先有爱情,而后才有性关系,不是先有性关系而后才有爱情。虽不是夫妻,也可发生性关系;若有足够的条件后,有无性关系,爱情都是一样的。

其实这里强调的还是平台只能创造“条件”,不能创造“婚姻”关系,因此婚恋听起来像是一个可以找到结婚对象的地方,其实就像社交产品笔记在《社交的梦境移植理论》中所说的一样——给用户创造第一层梦境,一个自认为能找到结婚对象的地方。

所以,至今也没有看到一个很好的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说是不是社交平台很难或者根本不能解决供给侧问题——婚恋平台本质上就不是解决找结婚对象的地方。

三、UGC、PGC和PUGC

提到供给侧的问题,就要想到内容的提供者:UGC、PGC和PUGC。UGC、PGC不难理解,目前现在很多平台在做PUGC。什么是PUGC?

陌生人社交平台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社交产品笔记认为PUGC≠PGC+UGC,而是UGC转化成PGC后变成PUGC,PUGC进阶后会变成PGC,PGC再分低级、中级、高级。

社交产品笔记小组昨天讨论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一个平台,PGC、PUGC和UGC的最优比例是多少?这里争论很多,这里也抛给社交产品笔记的朋友们。

四、社交产品笔记的一点思考

1. Facebook改名Meta

社交圈今天最大的新闻就是Facebook正式改名为Meta,估计大家都知道了。

扎克伯格在周四发布的《创始人的信》中提到两点:

  1. 我们现在将业务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并进行报告:一个是针对我们的应用家族,另一个是针对我们在未来平台上的工作。
  2. 过去的五年对我和我们公司来说在很多方面都很卑微。我学到的一个主要教训是,制造人们喜爱的产品是不够的。

可见Facebook的野心真的很大。

陌生人社交平台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上周拜读了游戏圈大佬许怡然的元宇宙文章,感触颇深。

“元宇宙应该是所有人共享的唯一的虚拟空间,每个人都应该在元宇宙里有一个虚拟身份,选择一个avatar来代表自己,线下的社交关系链都可以映射到虚拟世界去”

无论元宇宙如何,可以相信的是“互联网第三次革命(web3.0)”已经开始打响了。至于有朋友问未来10年的社交应该是什么样的,我想说的是,想的别太多,把现在做好就行了。

2. Litmatch是不是海外版soul?

最近看到一个消息,出海社交平台Litmatch融资过亿美金,被形容成为海外版Soul,包括社交商业分析的同学也跟我提到过。这里给一个大大的问号!大家可以去读社交产品笔记写过的《Soul拆解,一款趋近于元宇宙的社交产品》,或者体验一下Litmatch。得其形不得其意 ,Litmatch没有模仿到Soul的精髓。

本文由 @社交产品笔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