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长安汽车离“断奶”还有多远?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7834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3158字)

18小时前 长安汽车离“断奶”还有多远?

最早让长安尝到合资甜头的铃木,成为最先掉队的那个。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远川商业评论(ID:ycsypl),作者:王磊。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这两年,在汽车股上赚到大钱的人大致可以分为四派。

一种是以特斯拉和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派”,踩对了市场爆发的时机;一种是押对了产品的“爆款派”,比如坦克300、理想ONE以及五菱宏光MINIEV;一种是跟对了大哥的“风口派”,比如搭载了Huawei Inside的北汽极狐和赛力斯(母公司分别为北汽蓝谷和小康股份)。

最后一种是以长安为代表的“复苏派”。短短一年多时间,长安汽车股价从不到10元一路飙升到最高时的23.66元,目前维持在17元左右,和2015年最巅峰时相差无几,在国有四大汽车集团中称得上鹤立鸡群。

表面上看,驱动长安这轮增长的是量价齐升,今年1月~8月,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85.8万辆,同比暴增51.4%,超过四连冠的吉利,有望重夺“自主一哥”的宝座,但本质上,这是资本市场对其阶段性“断奶”成功的奖赏。

长安是中国资历最老的车企,前身可以追溯到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时期创立的上海洋炮局。1949年之后成为一家大型兵工厂,改革开放之后,中央提出军工企业要利用富余产能生产民用产品,之前生产过越野车的长安便开始了“军转民”,顺势进入汽车制造领域。

1984年3月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在重庆视察工作期间,在人民大礼堂视察了长安厂试制的微型载货汽车,并作出了“重庆也可以搞联合体生产汽车”的指示,不久之后,长安和铃木签订技术贸易协定书,为之后的合资大幕打头阵。

1993年,中日两国的微型车之王正式联姻,成立了合资公司“长安铃木”,并且推出了风靡一时的奥拓和羚羊,截至到2003年年底,这两款小车为长安贡献了176亿元收入和36.9亿元利润,单车利润过万,长安第一次尝到了躺赢的滋味。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一大波外资车企入华,长安也陆续和福特、马自达、标志雪铁龙(简称PSA)成立了合资公司,产品阵营从微型车扩展到轿车、SUV以及MPV,覆盖价格区间从5万到35万不等。

长安的合资节奏几乎踩准了中国车市每一个爆发节点,从90年代的微型车,到2000年的经济型轿车,再到2010年之后的SUV以及豪华车市场,并且共同构成了庞大的汽车王国以及一个抗风险的“多边形结构”。

2006年,当时的中国车市正高歌猛进,但长安铃木的微型车在中国渐渐失宠,对长安的利润贡献下降到千万元级别,而长安福特扛过了大旗。2012年,长安福特马自达分拆成功,轻装上阵的长安福特开始密集投放爆款车型,同一年,不仅有新旧福克斯“两代同堂”支撑轿车市场,还有翼虎、翼搏争夺爆发的SUV市场。

2012-2015年期间,长安福特推出“1515计划”,即2015年前,在中国市场推出15款全新产品,也正是这段时间,长安福特为长安贡献的利润从16亿元增长到8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6%,远超长安马自达。

当年的长安福特究竟有多赚钱?根据测算,在最巅峰的2016年上半年,长安福特单车利润曾经达到2.8万元,是上汽大众的1.27倍,广汽丰田的2.8倍。

这也让福特成为长安最仰仗的大腿,长安福特对上市公司的利润贡献一度接近90%,长安的股价也在三年时间里翻了17倍,并在2015年上半年创下每股16.3元的历史新高。但这也让长安彻底沦为“巨婴”,只要福特打个喷嚏,长安就要进ICU。

最早让长安尝到合资甜头的铃木,成为最先掉队的那个。由于国内微型车不断萎缩以及轿车市场的成熟,长安铃木的销量在2012年创下22万辆的巅峰之后不断下滑,对长安的利润贡献从9000多万变成亏损,最终以长安汽车1元收购日方股份画上句号(目前已更名为“铃耀”)。

如果说铃木的失败只是将长安送去了门诊,那么长安PSA的高开低走则是亲手将长安推入了病房。

为了抢占豪华车市场,长安在2011年和法国PSA共同出资76亿元成立合资公司,引入DS品牌,初期规划产能20万辆,远期100万辆。但没想到,中国人根本不吃法国人奢华浪漫那套,加上管理层内耗严重以及品牌定位模糊,DS最高销量被定在了2015年的2.7万辆,相当于奥迪A4两个月的销量。

到2018年,DS的销量只有可怜的3800辆,深圳工厂彻底沦为僵尸产能。最终,长安和PSA选择在2019年分道扬镳,将合资公司摆上了货架,2020年被转手给宝能。短短6年时间,长安PSA让长安损失了40个“小目标”。

而让长安住进ICU的是曾经的摇钱树:福特。从2017年到2019年,长安福特这位曾经的巨人像得了渐冻症一样体型急剧萎缩,销量从曾经接近百万辆跳水至18.7万辆,对长安汽车的利润贡献也从90亿元变成巨亏19亿元。

长安福特业绩剧烈跳水暴露了合资车企的命门:我命由人不由我。换言之,名义上虽然中外都各占50%股份,但实际上是外方主导了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周期,中方几乎没有参与感,在战略执行和风险上管理上都极为被动。

从2015年开始,福特为了保证向智能电动化转型所需的资金,开始实施全球性收缩战略。在北美,福特宣布放弃90%轿车业务,将重心转到皮卡、SUV以及商用车领域,在其他市场,关闭了印度、巴西、南美与欧洲等地的大部分工厂并且暂缓了新产品的投放。

这招“弃车保帅”虽然为福特省出了225亿美元,但却让长安福特在长达三年时间里没有更新任何一款主力产品,一条肥大腿直接瘦成了肉干,使得长安汽车净利润从2016年103亿元的最高点滑落到2019年的亏损26亿元,股价也是跌到惨不忍睹的5块钱以下。

合资品牌接二连三的倒下打了长安一个措手不及,也让长安自主品牌长期以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暴露得更加彻底。

在长安的业务版图中,自主品牌销量一直和合资品牌不相上下,甚至比合资体系更多,但因为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利润非常微薄。比如2015年,自主品牌卖了130万辆,净利润只有5个亿,平均单车净利润约为380元,只有长安福特的1/70,长城汽车的1/20以及吉利的1/10。

极低的利润使得长安根本没有抵抗经济周期的能力。2019年,当中国汽车市场连续两年陷入负增长时,长安自主品牌再度转亏,达3.1亿元,成为当年唯一年销百万却亏损的自主品牌,相比之下,吉利和长城的净利润分别为83亿和45亿。

当时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且智能网联已经是大势所趋,围绕品牌向上以及行业走势,长安做出了很多自救调整:

内部:在组织架构上,成立长安乘用车、欧尚、凯程以及中高端智能电动品牌“阿维塔”四个事业部,减少对商用车业务的投入,将更多资源倾斜于利润率更高的乘用车版块;在技术上,推出模块化蓝鲸NE动力平台,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以及提高终端溢价。

外部:比如在动力电池领域和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在车联网领域和腾讯成立梧桐科技,在自动驾驶领域和博世、百度以及地平线达成合作,在新能源领域和蔚来成立长安蔚来,并且为“长安新能源”引入战略投资者。

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长安渐渐走出了“断腿”的阴霾,推出了经典车型CS35、CS55、CS75的PLUS版本,以及全新的UNI-T、UNI-K等车型,前者固守自主品牌基本盘,后者主攻Z世代新消费群体。

从目前来看,这一轮产品投放取得了不小的成功,CS75 PLUS、CS55 PLUS、UNI-T等换代产品几乎都在上市首月就销量过万,其中CS75PLUS月销曾一度超过长城神车哈弗H6,成为SUV细分市场的冠军。

PLUS和UNI两大系列的也成功拉动长安自主品牌单价与毛利率的整体上升。

根据东方证券数据,从2018年到2021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车型均价从7.72万元提升至10.0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2%,在新产品密集上市的的2019年Q4,长安汽车毛利率提升至19.8%,同比增长6.9%,远高于吉利和长城。

2019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净亏5个亿,经过这一轮调整,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已经能够为上市公司贡献15个亿利润,超越其他合资品牌成为最粗的大腿,反观上汽、广汽以及一汽,自主品牌迟迟未能实现盈利,这也是这轮汽车股上升周期中,长安能重获青睐的根本原因。

从目前来看,二级市场对汽车股的估值已经出现了两个极端:

第一:对于能够紧跟新能源汽车大势并能借此实现品牌升级的公司,资本给出的估值逻辑已经和高增长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相似。比如比亚迪的市盈率高达192倍。

第二:2022年,乘用车领域的“合资股比”即将放开,对于常年躺在合资摇篮里赚钱的公司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资本给于其的估值不到传统制造业的平均水平。比如上汽的PE不到9倍,北京汽车更是不到5倍。

从介于二者之间市盈率来看,投资者对于长安汽车的判断仍然摇摆不定。一方面,自主品牌取得的阶段性成功让长安汽车更靠近第一类;但另一方面,被寄予厚望的阿维塔才刚问世,后续发展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参考资料:

[1] 新车发布强势,智能电动打开二次成长曲线,国盛证券

[2] 重振旗鼓蓄新力,困境反转正当时,财通证券

[3] 长安福特:复兴之路的起点,中泰证券

[4] 黑暗将尽,守望黎明,中银证券

[5] 跟踪报告:改革成效初显,至暗时刻将尽,广大证券

[6] 公司之自主品牌分析:开启第三次创业,自主品牌突破向上,东方证券

[7] 第三次创业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东吴证券

[8] 长安微型车十年发展评述,向生寅

[9] 再见,长安PSA,每日经济新闻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