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期权这块「饼」,互联网人吃不下去了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37146073456295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期权这块「饼」,互联网人吃不下去了

豹变7小时前
上市延迟、破发,互联网期权信仰在崩塌

v2_e12e44aeebba41abb22e11a956d79a87_img_000

「核心提示」

经历了BAT的造富神话镀金,期权激励曾是互联网打工人走向富裕的船票。 不过随着快速增长的红利期已过,监管暴风降临、境外上市收紧、二级市场股价跳水,中国互联网公司里发生的期权故事,正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 期权变现的动荡中,折射着市场环境、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困境,催使打工人更理性看待“期权豪赌”。 

在互联网公司快速发展的十多年里,期权是公司绑定员工利益、调动大家积极性最有效的工具。

日活月活攀升、产品不断迭代,效率至上,公司估值翻倍,批量上市。昔日BAT敲钟背后,都伴随着各种“造富”传说。期权激励如同一张张“造富船票”,员工与公司走向共同富裕。

如今,浪头急转。监管趋严,红利殆尽,二级市场上中概股们股价跳水,面临重新估值,期权“潜水”的现象也重新出现。不少站在上市门口的公司被按下暂停键,只能等待。员工们对“期权”的看法开始分化。

选期权,还是选现金?

对于互联网员工来说,这个入职、调薪、发年终奖时都有可能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节骨眼上,格外考验判断力

在苦于房、车压力,加班奔波的打工人眼中,期权仍能给人以财富增值的憧憬,但是对期权的盲目“信仰”正在慢慢退去。

万一等来上市了呢?

今年4月,刘嘉在字节跳动获得了6万年终奖金,公司通知年终奖能以每股126美元的价格购买期权时,她第一时间选择了“allin”。

处于创业期的公司,习惯用期权将员工和公司深度绑定。而过去互联网公司飞速发展,放大了期权的财富效应,大厂人对于财富的期待不仅体现在月薪、年终奖上,更体现在手里有多少期权。

除了入职时部分岗位会有期权选项,不少公司在年终奖、调薪时都可以匹配一定的期权数量。

刘嘉入职的时候没有期权,年终奖兑换的机会她决定把握住,“不买很可惜”。她毫不掩饰自己对公司前景的信心,而她身边大部分不着急用钱的同事也都选择了“all in”。

在刘嘉看来,“参考市场上的一些公司,我们都相信字节上市的价格一定不会低于这个数字。” 

v2_fb264b244cd34011abd2aff209336ff4_img_000

彼时上市两月左右的快手,股价最高达到400港币每股,对标下来,字节内部不少员工对于期权行权后可变现空间非常乐观。 

不过市场的风向很快发生变化,互联网平台面临着反垄断、信息安全审查等多重监管压力,二级市场上股价大幅度跳水。过去畅通的境外上市渠道开始收窄,蚂蚁IPO被叫停,网易云音乐、Soul、哈啰出行小红书等纷纷暂停赴美上市,境外上市的难度正在不断被拉高。

在上市传闻不断,但仍在等待状态的公司里,关于期权的态度开始分化,信心与焦虑交织,有人坚定不移,有人躁动不安。

同在字节的汪洋已经从焦虑到麻木走过了一个轮回。2016年加入字节时,汪洋在薪资包(期权+现金)里选择了期权比例更高。

彼时吃到移动互联网红利的一波公司成长为独角兽,去到一家计划上市的公司,拿好一波期权,一度是许多人看好的跳槽方向,一轮轮上市高潮将这种情绪推向了顶峰。

同为独角兽的美团、拼多多、快手已经上市,而字节跳动却只有一波又一波的上市传闻。漫长的等待,经历许多次“狼来了”后,汪洋才按捺住了对上市的热切期盼,“经常是别人发个链接告诉我,你们要上市了,然后再一看,就是公司辟谣了。”

“在公司辛苦工作多年,肯定是希望能有更好的收获的。”汪洋说,字节宣布不符合上市条件时,他会感到一些失望,但是只能告诉自己,“上市这种事情不是员工的情绪可以推动的。”

刘嘉对公司暂时无法上市并不着急,每年两次的调薪都有兑换期权的机会,她还有继续购入的想法,近几年里,她对买入期权的欲望远大于其他投资方式。在她看来,也并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期权是自己能搏一把的唯一筹码。

“万一等来上市了呢?”总有人忍不住这样想。

BAT早年上市的造富神话,让无数打工人看到一条实现阶层跃迁的通道。即便小红书暂停了赴美IPO计划,社交平台上,仍然有人在对比offer时为小红书的期权心动,认为“小红书的吸引力主要在于未来上市想象空间。”

赖兴认识一些去到创业公司的程序员,为的就是押中一家未来的上市公司。在大部分互联网创业公司里,优质的产品经理、技术骨干都是稀缺资源,加盟一家创业公司,往往能带给他们丰厚的期权或股权。他们相信,总有上市公司要从创业公司开始做起,BAT早期员工讲述“一夜暴富”故事的时刻,他们也能胜任。

作为一个大厂经历颇丰的产品经理,赖兴也选择加入了一家初创的社交平台。跟《豹变》沟通时,他的公司刚刚获得了一家互联网大厂的投资,保持着不错的势头。尽管离上市还很远,但他不缺乏“赌一把”的勇气。

有期权但等不来上市的公司比比皆是,但赖兴无意听这类渲染,他只说:“高风险高回报”。

不能上市、破发,关于期权的幻想开始破灭

期权价值跌落的速度快得超出李建的想象。

他是一家在线教育公司的高管,2018年,这条赛道刚加速时他选择进入,入职和每次调薪都获得了公司以“白菜价”匹配给他的期权。

今年年初,他所在的公司不断传出上市消息,估值超过百亿美元。这些期权原本将带给他极为可观的收入。但变现“前夜”,一则“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上市”的政策让他手中的期权价值瞬间灰飞烟灭。

字节跳动、小红书、网易云音乐这些公司里,手拿期权的员工们更多是焦灼等待,而在线教育公司的上市之路直接被阻断。

“没有人知道这些期权的未来。”公司正全力想转型的方向,李建很清楚这不是讨论期权的时候,他和他的同事们甚至无人提起。

不过,这已不是李建在期权面前第一次受挫。之前他所在的互联网公司也有匹配期权,虽然公司成功上市,但想象中的增值并未到来。李建没有预料到,公司在上市时进行了合股,“就像当年最极端的有优酷的18普通股合成1ADS,这种合股下来期权价值其实就大幅缩水了。”

合股并不少见。2018年蘑菇街上市后,每股ADS代表25股A类普通股,合股导致员工期权被大量稀释,“1000万变40万”,引发老员工不满。

更糟糕的是,合股上市后这家公司的股票一路下跌,跌破了发行价,等到李建能行权时,到手的收益已经非常少

为了绑定员工,大部分公司对期权都会有4年归属期的限制,员工匹配到的期权往往以每年25%的形式完成归属,满四年才能获得全部期权。而部分公司上市后还会有一个较长的解禁期限制,比如拼多多,默认再锁定三年。

李建没等到手里的期权全部行权就离开了上家公司,入职在线教育公司时,他主动提出了多要一些现金。

跌破发行价的尴尬正在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中上演。互联网红利日益消失,从前的增量市场正在转变为存量市场,很难再给大部分公司带来业务普遍飞速增长的繁荣。这些曾因风口被广泛看好的公司,一级市场的高估值很多时候已透支了未来可能的业绩,来到二级市场时溢价空间所剩无几,甚至面临着挤水分、估值倒挂的尴尬。

这也意味着,即使成功上市,并不意味着期权的最终胜利来临

Wind数据显示,2019年初至今,有近100家中国企业在美股上市,截至8月25日,有七成企业已跌破发行价,大家所熟悉的水滴公司、斗鱼、雾芯科技、每日优鲜,跌幅都在60%以上。

v2_206dd663a1334ed38780728e2db8629e_img_000

截至2021年8月25日/数据来源wind 

随着股价下跌,很多期权的行权价格甚至高于目前股价,期权处于“潜水”状态,变得一文不值 。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金融危机时,硅谷不少科技公司的股价下行,都出现过期权“潜水”,那时候的期权失去激励作用,甚至激化了员工矛盾,最终不少公司选择用更低行权价的期权进行了一轮置换。

已经换了工作的张晋,想起2020年11月的蛋壳,暴雷仿佛只在一夜之间。在那之前,他已经在蛋壳工作了三年,对公司的发展很有信心,2020年1月蛋壳上市时,他还因为高管评级获得了期权奖励。

前来退租的用户包围蛋壳楼下时,他被拖欠的工资没了着落,还差一年才能够交易的期权也跌到了谷底,看不到一点儿希望。“没到手就跌没了,原本可以是一辆宝马。”张晋遗憾地调侃道,从2020年登陆纽交所的中国第一股到摘牌退市,蛋壳只用了445天。

有些时候,期权只是假装来了一趟。

现金为王?打工人被迫清醒

一个趋势是,年轻人在跳槽时对待期权的态度越来越谨慎了。

“现金为王”成为脉脉上许多offer分析贴下最常出现的观点。一个评论写道:“互联网野蛮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论是股权还是期权都不可能再复制一翻十的场景。”关于期权一夜暴富的梦想,正在逐渐降温。

互联网公司们遭遇的上市受挫、股价低于预期,被求职者看在眼里,期权意味着员工要和公司高度捆绑,共同承担企业经营、市场及政策的风险,而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对风险的恐惧已远盖过对收益的乐观。

HR给的期权估值已不再被信任,无论是蚂蚁、字节、小红书、喜马拉雅,还是哈啰、网易云等,大部分的求职者都认为自己谈薪时,公司给出的期权价格已高于未来的二级市场价。薪资包里的期权花言巧语,远没有现金经得起检验。与公司绑定四年、甚至更久才能获得全部期权的限制,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归根究底,互联网的大风大浪里,如今已很难看清楚,一家公司能不能在四年内“不翻船”。 

v2_56ea2acfc3c64b22b25879e0d117ea30_img_000

王岳所在的公司上市不久就跌破了发行价,他手中的期权价值正随着股价不断试探底线。他拿期权的原因是入职时薪资到了一定范围,必须要包含一部分期权,没有选择的空间。这是许多互联网大厂用期权包装“薪资包”,减少现金投入并绑定员工的通用方式。 

“要期权是有风险的,如果不看好一家公司,可以不去要这份offer。”王岳觉得,再跳槽时他仍然可能会适当选择部分期权,他相信成熟一点的公司,期权基本还是能够抵上现金等值部分,但期权的增值机会在他看来的确变小了,考虑现金的比例必然会增加。

曾对期权寄予厚望的打工人也在被迫清醒。

李建一位朋友所在的公司,两个多月前刚上市,当时大家特意吃饭庆祝,朋友在吃饭时告诉他们,自己打算躺平休息一段时间。没想到,信息安全审查的监管风暴降临,中概股普跌,那位朋友只好又踏踏实实上班了。

51猎头联合创始人兼COO朱聚鹏在多年HR及猎头工作经历中接触了不少候选人,在他看来,期权一夜暴富是极小概率的事情,大多数候选人对期权的心态都更像是投资。只不过,他建议许多员工在上市之外,也可以将公司回购、老股转让、并购等作为期权投资的终结点,提前实现期权变现。

对期权的盲目信仰正在逐渐退去,但对打工人来说,改善生活的期望和渴求仍在。

刘嘉正在提前管控自己对期权收益的预期,“我把它当作一种理财,因为我也不懂基金股票、或其他理财方式,觉得在公司买期权应该是比较保险、稳赚的一笔投资,比存在银行好。”刘嘉总结道,“可以赚得少,但肯定不能亏。”

“会亏吗?”过了一会儿她忍不住问了,又回答自己:“应该……不会吧。”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陈杨园,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