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不是所有茅族都值得抄底!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54248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不是所有茅族都值得抄底!

微信公众号:君临财富。全球投资大趋势。

8月上旬,工程机械打破了近半年的颓势,连续走强,“机械茅”三一重工收获今年以来第一个涨停,暂时摆脱了“二五”重工的头衔。

自2月份抱团股崩盘后,工程机械行业指数一路走低,三一、中联两龙头一度接近腰斩,拉跨的股价也导致市场对工程机械的判断存在很大争议。

部分卖方研究员认为二季度行业销量放缓属于正常波动,下半年随着政府专项债资金到位,基建工程陆续开工,行业将重新迎来旺季。

v2-9e31bc6bd6b81dda30263adc6eb2d39d_720w.jpg

一些公募基金判断工程机械景气度下降,从年后开始大手笔减持,三一在二季度的被减持市值超过100亿,此外还有私募大佬直言行业已出现拐点。

经销商们这边的感受更加直观,反应新客户在变少、更新换代的高峰期已过,房地产受压制后,行业景气度也不会太好,但这轮下滑周期的幅度会轻于上一轮。

观点有分歧,但股价走势却能体现主流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

二级市场反应一般快于实体行业,年后工程机械板块就开始走弱,而机械销量增速同比回落则从4月才开始。

这次集体行情,三一、中联、徐工均放量大涨,还出了个妖股厦工股份,本轮究竟是由事件驱动出现的一轮短暂反弹,还是基于行业的中长期反转?

为何腰斩?

上半年三一、中联近乎腰斩的走势主要由两大因素导致,资金层面撤离和行业景气度下滑。

资金撤离的问题最近频繁发生在去年的核心抱团股中,二季度公募减持榜上,排名靠前的中国平安、美的集团、恒瑞医药、贵州茅台、三一重工等,都是在1月份的“茅指数”行情中创下历史新高的大白马。

去年底,微观流动性泛滥,基金新发频繁且持仓相似度高,资金抱团把一众行业龙头估值推高,三一作为“机械茅”市值一度超过4000亿元。

然而春节后,美债收益率突然攀升,导致估值定价模型的分母端大幅上升,引起杀估值预期,抱团资金开始松动。

后面随着顺周期、碳中和等概念崛起,资金进一步撤离茅指数个股。

资金面之外,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也出现了下滑迹象。

所有工程机械中,挖掘机销量占比最高,应用范围也最广,占整体行业比重近6成,因此每月挖机销量就被看作是行业景气度的代表

一季度,工程机械整体保持高增速,从单月销量情况来看,由于2020年同期基数过低,同时受“就地过年”政策影响,1-3月挖掘机销量暴增;

其中,3月国内市场挖掘机以72977台的销量和56.60%的同比增速,刷新了中国挖掘机单月销量纪录,一个月的销量甚至远超2016年的全年总销量。

然而,3月的高销量提前透支了未来需求,此后挖机销量环比大幅下滑,5月份,挖机销量自2020年2月(-50.5%)疫情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也是时隔15个月后,再次出现大、中、小挖全为负增长的月份

此后6、7两月,各类挖机销量分别同比下降6.19%、9.24%,其中国内销量下降比例均超过20%,连续4个月销量大幅下滑也让部分人开始觉得行业到了拐点

销量下滑之外,另一大影响行业基本面的因素是原材料涨价。

工程机械上游主要为原材料及零部件行业,如钢材、内燃机、液压系统、轴承等,原材料成本占据企业总成本的比重近九成,三一、中联的原材料成本比重分别为90.78%、95.28%。

钢材是工程机械的重要原材料,占成本比重15%~20%,年初开始,钢材等大宗商品持续涨价,涨幅一度超过40%,好在5月中旬后价格开始回落至20%附近。

三一老总向文波也表示,三一集团每年消耗的钢铁数量大约为200万吨,如果每顿钢材涨价1000元,整体成本则会增加20亿元。

上游涨价,主机厂明显承压,三一、中联、徐工、临工、柳工等龙头自5月开始纷纷发布调价函,总共经历了3轮涨价潮,这种将成本传导到下游的行为无疑也压制了购机热情。

此外,七一之前,大型国企、政府等客户采购基本停滞,专项债发行也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以上多重因素作用下,工程机械在Q2进入持续低迷阶段。

站在上帝视角进行分析,之所以“三一变二五”,资金面的影响一点不亚于行业基本面。

去年疫情大背景下,经济不确定性加大,流动性泛滥,投资者有明显的确定性偏好,加之工程机械处于高景气,龙头营收和盈利端纷纷达到历史巅峰,资金大举买入也顺理成章。

如今风格切换至周期、成长,资金又快速抛弃曾经的核心资产去拥抱新能源、半导体,有教育主题基金买的全是科技股,也有大客户要求私募经理配置锂电、储能,“打不过就加入”开始成为主流。

绕不过的周期

工程机械是一个明显的强周期行业,一轮周期时间在10年左右。

以挖机销量来计算,上一波周期高峰是2011年,销量约17.8万台,自此之后连续4年下滑,2015年销量达到低谷,全年仅5.6万台,只有高峰时期的1/3,行业开始出现集体性亏损。

2016年后,行业开始逐渐复苏,销量持续高增长,18年达到20万台,超过2011年创历史新高,到2020年,整体销量超过32万台,规模为15年的6倍。

这轮持续五年多的景气周期,让三一营收突破千亿,净利润翻了70多倍,坐上机械茅宝座,也让国内三巨头成功进入世界前五。

好日子过久了,就容易让人忘记曾经的落魄,产生“这次不一样”的错觉。

从换机周期看,挖掘机的换机周期为8-9年,而上一轮的基建投资高峰在2011年,因此从今年开始,换机需求将会逐渐减少,这也正好对应经销商们关于更新换代高峰期已过的说法。

今年前6月,销量超过22万台,同比增速超过30%,如果以今年总体38~40万台的数据估计,那下半年16~18万台的销量对比去年同期的15万台,增速上也不会有太喜人的表现。

工程机械行业自2016年下半年复苏至今,如按照行业原有5年左右的单轮周期计算,本来今明两年就将进入调整周期,但疫情后受宏观政策支持影响,行业调整时间可能会有所延后。

周期可能迟到,但并不会缺席,当前国内的工程机械企业想要不受影响的穿越周期,不太现实。

工程机械的下游是基建、房地产、采矿,如果站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视角,它们相关行业的波动是非常小的,因为城镇化率高、基础设施完善,工程机械需求量少,增长缓慢,基本进入成熟期末尾乃至衰退期了。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完全不同,城镇化率、基础建设还有较大空间,配合上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国内基建、房地产都有明显的投资周期,因此上游的工程机械也属于强周期行业。

很多人以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类比我国,认为工程机械不算强周期,是因为没有把握住行业、乃至国家当前的发展阶段。

国内工程机械正从成长期过渡到成熟期,什么时候国内市场接近饱和,进入低速增长阶段了,也就跟欧美日本一样成为弱周期或无周期行业了。

此外,国内企业目前还不具备通过出口来平滑业绩的能力,2019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规模不到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销售额较低,仅为11.98%,2020年挖机出口占比也仅为10%,主要仍以国内市场为主。

卡特彼勒、小松在本国市场饱和后,早早就开启了全球化战略,目前海外收入占比均超过50%,而三一还不超过20%,19、20两年国际收入均为140亿左右。

按这个情况,一旦进入下行周期,国内市场缩水,厂商们业绩下滑无法避免。

上轮周期底部,恰好处于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换挡期”,行业规模直接缩水到只剩1/3,下轮底部肯定没这么严重,但就算下滑个30%、40%,对国内企业的影响也相当大了。

因此,千万不要觉得这次不一样了,三一、中联、徐工再牛逼,也还不具备熨平周期的实力,失去了行业景气度和资金追捧,业绩该下滑就下滑,股价该打折就打折。

此点可以直接参考隔壁“猪茅”——牧原,巅峰期利润率超茅台,饲养效率、成本控制吊打同行,却万万没想到猪价还能跌破成本价。

公司逆行情大幅扩张,财务又遭质疑,股价下跌的速度都快赶上猪价了。

而这边工程机械同样,市场对于周期拐点还存在分歧,一旦分歧转一致,股价也存在继续向下的可能。

后续行情怎么走?

这回8月初的暴涨,很大程度上跟上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有关,会中提到“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这一表态意味着后续专项债发行将会提速,预计下半年专项债投向基建比重将高于去年同期,工程机械销量有望随基建投资的拉动直接受益。

另一方面,钢材价格在5月份见顶后回落,目前稳中有降,对成本端影响也在慢慢弱化,同时,各大厂商也在陆续公告涨价函。

以上因素叠加,加之跌了半年左右,工程机械个股估值也来到历史底部,市场的悲观预期开始反转,才引发三一、中联、恒立等股票的放量大涨。

政策上的利好算是给萎靡的工程机械板块一颗强心针,但当前的行业数据依然不容乐观,从官方最新公布的7月份挖机销量看,负增长继续,装载机、重卡其他设备也出现明显下滑。

每年5-8月份都是工程机械行业的淡季,若三季度专项债发行能提速、基建项目开工,工程机械没准会迎来一个小旺季,支撑股价完成一波小反弹,因此8月、9月销售增速能否由负转正就非常关键。

不过,把眼光放长,这轮小反弹之后,行业整体仍将受大周期影响,由持续多年高增长回归常态。

2009-2011年受“四万亿”政策刺激,整个工程机械行业迎来爆发式非理性增长,高盈利和下游需求激增使得各大厂商大量生产,并通过降低信用销售首付比例和延长还款期来吸引客户,提前透支客户需求。

2016-2021年工程机械销量增速显著高于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除了项目规模在增大外,换机占据了其中很大的比重。

以挖机为例,2020年更新换代的数量占国内销量的50%左右,而今年开始,后续的换机需求会逐年减少,增速下滑的大趋势仍将延续。

行业下行,最受伤的还是中小企业,三一、徐工、中联受影响的程度会小很多,比如三一,近十年来挖机份额不断提升,到去年市占率15%,成为全球销量冠军。

因此对于龙头来说,下行周期通常也是提高竞争力的好机会,本轮顶点,有三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前五,那么下轮顶点,徐工、三一有没有可能超过卡特彼勒呢,君临觉得有机会。

另外,虽然近几月国内销量拉胯,但是海外销量却很喜人,国外疫情逐渐恢复、需求回暖,前7月挖机出口销量超3.5万台,同比涨幅超过100%,大超预期。

国产工程机械产品整体性能比肩国际龙头,部分参数实现超越,通过导入本土零部件企业,成本价格上也拥有优势,在国内市场下滑的时候,出口海外是必然之路。

综上,一句话对行业后续做个总结:下半年一波反弹,不改变行业周期性下行趋势,龙头企业危中有机,海外销售是业绩关键。

如果海外业绩超预期,海外疫情趋缓,经济复苏加快,大概率就是个反转抄底的好时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