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米平板5 Pro体验:生而爱奇艺,何必生产力?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igao7.com/news/202108/xvUmGkOAFH58lYD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咕咕”了很久之后,小米平板5系列终于在8月10日发布。有骁龙860和骁龙870版本,起步价分别是1999元和2499元。这是时隔3年后的更新,也是小米平板第一次配上键盘和触控笔,让人有生产力的预期。

  • 6.85/6.86mm厚,511/515g。11英寸2560x1600 120Hz的LCD屏幕,275ppi,峰值亮度500nit。

  • 小米平板5是骁龙860+8720mAh电池+33W快充,4扬声器,1300W主摄,6+128版1999元,6+256版2299元。

  • 小米平板5 Pro是骁龙870,8600mAh电池+67W快充,8扬声器、有侧边指纹、Wi-Fi 6,6+128版2499元,6+256版2799元,8+256的5G版3499元。

  • 而键盘壳399元,磁吸壳99元,触控笔349元。

外观与其他

小米平板5系列是直边+塑料后盖,家族的阶梯型相机矩阵,白色款在侧光下会显粉金色。边框宽度正常,屏幕周边带塑料垫圈。但传统艺能,屏幕和机身圆角对不上。

上下边框有4排扬声器开孔,加上杜比信仰标,这是一台爱奇艺平板隐藏不住的狂放。左边框有键盘盖的触点,右边框有手写笔的磁吸模块。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平板要搞4个麦克风开孔?(右边框2个,上下边框各一个)

做工OK,但1999起,品质感不能要求太多。515g,在同为尺寸平板中偏重,但拿上手不会感觉太重(可能主力机是236g的小米11 Ultra,长期持机的锻炼,让我变强了?)

屏幕峰值亮度500nit,和大部分国产平板一样,近看有斜交纹路,11英寸2560x1600,精细度足够使用。

最值得赞扬的,是带侧边指纹按钮,外形和正常电源键一致,毫无违和感。识别速度快,能设成轻触解锁,无需按下,体验甚佳。

不带Pro的小米平板5只有人脸解锁,摄像头在上边框,屏幕横置时,人脸解锁速度较快,角度兼容性正常。

系统与体验

虽然UI很多苹果的影子,但dock栏却没有陈列后台app,也不能全局呼出,很是可惜。有小米手机上的小窗模式,分屏逻辑也和手机相近(多任务界面里进入分屏模式)。除左右分屏,还能额外添加两个浮动窗口(继续添加就会挤掉之前的APP)。系统横竖屏切换后,偶尔会有文字/元素遮挡等小bug,除此之外,稳定性还行。

偷渡的PC模式

出厂没有自带MIX Fold的PC模式,但酷安已有“偷渡”方法(安装提取的apk,生成快捷方式即可)。PC模式下就有固定的任务栏,窗口随意移动(小部分app不能调大小),更好用的靠边触控按钮。

如需生产力,可以到开发者选项中把“最小宽度”调小,把字体和元素大小压下来(但对触控就没那么友好)。

实际使用下,毕竟是偷渡版的PC模式,没有适配,会遇到B站视频无法全屏、元素错乱、任务栏自动隐藏逻辑问题等不少bug,希望早日OTA,提供正式版的PC模式。

“平行视界”下的酷安

而第三方app的横屏适配,不知道是否因有友商开路,很多app默认就能开“平行视界”,20年11月的老版本酷安都能直接用。

微信这种“小而美”的绿色软件,安卓端支持平板和手机同时登陆,但却只能竖屏使用(这时候就凸显了早日更新PC模式的重要性)。

性能方面,骁龙870和骁龙860(CPU部分和骁龙855+一致)之间,CPU单核差距25%,多核差20%,GPU差距40%上下。现阶段的性能都完全足够(只是骁龙870可以更稳定地维持120Hz体验),而且平板的散热空间大,性能释放稳定。但因为屏幕分辨率高,如果需要玩大型游戏,建议上骁龙870的Pro版。

平板的系统经过精简,也不用一直跑着微信这些“小而美”的应用,更加不会时常打开相机,6GB内存是够用的。实际使用中,除原生浏览器会为省内存而时常杀页面重载外,Chrome、知乎、微博、酷安、笔记等应用多开,是不会遇到重载的。但除了3499元的5G版是8GB内存,其他都是6GB内存,着实可惜。

配件与生产力

从iPad引入键盘触控笔开始,不跟进的厂商就好像很不合群一样。导致很多用户误会平板和生产力之间有什么联系。但实际上,包括iPad Pro,都是“表面生产力,内里爱奇艺”。

触控笔是给习惯书写或左滑的小部分用户设计的,对于绝大部分学生和办公族,键盘和鼠标才是更高效的生产力工具。

而当看到USB 2.0接口,你就应该明白,它已经和“生产力”没有关系了。不能外接显示器,没有耳机口,拓展性可以忽略,因为摄像头的位置,视频会议也不太合适。这里的“生产力”仅限于简单文书工作和手写笔涂鸦。

触控笔售价349元,侧边削平,有两颗快捷按键,固定是截屏和速记键(小米笔记里能用于切换笔刷和橡皮擦),希望后期能自定义,如能改成后退、返回桌面或自定义app,用起来会更加舒服。

12.2g,重量适中,可更换的软笔头,按键偏硬,笔触和屏幕的摩擦舒服适中。支持底边和侧边内划的全面屏手势,还有左下角内划触发截图的设计。

小米本系产品的充电性能永远不需要疑虑,8小时书写的续航绰绰有余,无线充18分钟充满,还有充电60秒,写20分钟的快充。磁力吸附偏弱,不至于甩动机身就掉出来,但侧边一碰就能飞脱,得小心保管。

240Hz采样率+4096级压感,硬件足够,但8月18日OTA后依然有比较明显的延迟。有笔迹修正,“字变好看”的错觉会让你更愿意书写,但现有固件和Apple Pencil还有距离,不太适合精细作画等场景。

小米键盘盖,399元,做工好,单角度支撑,磁吸固定,触点供电。没有电池,键盘较薄,代价是通用性差。1.2mm键程,输入体验比很多笔记本都好。键盘自重不低,没有F1-F12,丢失了很多快捷键。

Chrome支持的快捷键

对应正常键盘的win/Command键位置,是官方称为“任务键”的按钮,有苹果都直呼内行的按键图标。控制中心、通知中心、返回桌面、截屏、锁屏、多任务都有快捷键,但没快速的返回和应用切换快捷键,希望OTA搞一下。

长按“任务键”可以看到当前APP中能用的快捷键列表,在Chrome里能看到一堆熟悉的快捷键。稍微熟悉一下快捷键,小米的键盘盖还是比较好用的。但没有触控板,日常得配无线鼠标,否则在桌面环境抬手触屏,还是很有锻炼效果的。

毕竟是小米第一次做触控笔和键盘盖,价格相对其他厂商更便宜,我们也不好苛求太多,但普通用户就无需费神考虑了。

当一台平板卸下生产力的面具,勇敢地露出爱奇艺的内心,没有一点点防备,没有一丝顾虑,就是如此地纯粹而打动人心。上面所有对生产力和设计上的不满,在杜比8扬声器响起的那一瞬间,都被原谅了。

实际音效接近12.9英寸iPad Pro 2021,能用在广场舞上的响度、层次和空间感,都足够震撼,此时脑海只有三个字“小钢炮”。500nit峰值亮度的屏幕,在显示HDR内容时也不算强,但配合音效,以及伴随机身的共振,这绝对是同价价位最强的爱奇艺播放器之一,2499不枉此行。

小米平板5和小米平板5 Pro,同配差价500元,主要是SoC、67W充电、8扬声器、侧边指纹和Wi-Fi 6的分别。其余的内存规格、景深副摄、重量和电池差别都很小,无需在意。如希望用它玩大型游戏,或希望多坚持几年,建议加钱上小米平板5 Pro。如果只是上网课或者爱奇艺,闭眼1999

可以跑Android APP的Win 11

“生产力”的核心是软件生态:

  • 就连努力跑了好几年的iPad Pro,现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生产力,除非苹果肯让它跑macOS;

  • 以安卓平板的app适配和成长速度,生命周期长如平板,都未必能看到安卓平板有生产力的那天,除非骁龙870和骁龙860设备可以刷Win 11。

与其浪费人力物力去靠近生产力的虚幻梦境,还不如卸下伪装,直面内心,拥抱爱奇艺,搞好屏幕和外放。笔和键盘,不但没有必要买,甚至如果最开始就没有设计它们,机身能省掉触点、磁吸器件和无线充电模块,还能降低成本和重量。

平板配键盘盖的重量都追上笔记本了,但屏幕调节角度有限、要在屏幕触控和键盘操作间切换,而且只能跑安卓/iPadOS应用,那所谓的“生产力”形态,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现代平板已经诞生11年半,很多人都忘记了,当年乔布斯是在沙发上做元祖iPad功能演示的。平板的初衷是填补PC和手机之间的空档,提供办公桌和移动之外的选择,它生来就是“属于沙发”的内容消费工具。强行让平板变成内容生产工具,这样的勉强是没有幸福的。

如果走错路,立即回头就是进步——鲁迅(鲁迅:我没说过)


关注我们的微博@爱搞机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爱搞机(playphone)

当然,也关注我们的哔哩哔哩账号:爱搞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