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公认的「伦敦最糟糕景点」,实际耗资 600 万英镑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ifanr.com/app/143425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网络公认的「伦敦最糟糕景点」,实际耗资 600 万英镑

原以为大神级别的设计师和工作室,就能像原研斋老师设计小米 logo 一样,客户「照单全收」,将设计图上的创意原封不动地实现出来。

——但最近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可公开访问的艺术仓库」博伊曼斯 • 范伯宁恩博物馆(Depot Boijmans Van Beuningen)的 MVRDV,也不可避免「翻车」了。

1-20.jpg!720

▲ MVRDV 设计的博伊曼斯•范伯宁恩博物馆. 图片来自:MVRDV 官网

MVRDV 这回「翻车」是因为设计了一座人造山景点,由于挨着著名的历史遗迹——大理石拱门,也被称为大理石拱门山。

3-20.jpg!720

▲ 1900 年代的大理石拱门. 图片来自:Twitter

斥资 600 万英镑(早期公开信息谎称 200 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 5 千万元,只是为了建一个为期半年的临时景点,按天计算也要每天收入 3.3 万英镑(将近 30 万人民币)才能收回成本。

这明明是奔着 5A 级景点的阵容去的,最后却被网友评为「伦敦最糟糕的景点」。

游客 Emma Wright 发出无比失望的自拍照,配文:「参观大理石拱门山,是我在伦敦做过的最糟糕的事。」平日里鲜少被点赞留言的她,却在这件事上收获了大量共鸣,不仅被频频转发,还上了各大媒体。

2-19.jpg!720

▲ 游客 Emma Wright 的差评发言. 图片来自:Twitter

开放两天后,经不住差评一轮轮的猛烈攻击,大理石拱门山关闭,同时向订票顾客退款。随后在 8 月初开始免费开放,却被评论为「0 元门票,还是太贵了。」

——原因是景观实物照的伤害级别,完全不低于卖家超想删掉的买家秀。

大理石拱门山的官网售票页面,用的是 MVRDV 用 3D 软件渲染出来的设计图。

4-2.gif

▲ 大理石拱门山的官方宣传用图. 图片来自:MVRDV 官网

然而,花 8 英镑才能看的临时景点大理石拱门山长下面这样——用廉价草皮粘起来的假山,而且也不够绿。

13-4.jpg!720

▲ 真实的大理石拱门山. 图片来自:TCS Network

6-14.jpg!720

▲ 大理石拱门山的近景照. 图片来自:Dezeen

不过事情经过并没有这么简单。在了解了 MVRDV 的最初设计方案后,不得不承认,还好没有按照设计师的想法来,不然这就不仅仅是「伦敦最糟糕的景点」了。

因为 MVRDV 的想法相当「疯狂」,他们想用这座人工山,把大理石拱门覆盖起来。可是大理石拱门作为需要保护的历史文物,怎么就变成犯了错的孙悟空,要被镇压在这「五指山」之下?

7-8.jpg!720

▲ 原本设计图的橙色区域是旁边的大理石拱门. 图片来自:MVRDV 官网

不过在外国网友眼中,大理石拱门山连游戏《马里奥赛车 64》里的场景都比不上,更像是一个大型「矿渣堆」。

8-4.gif

▲ Twitter 上的网友配图

只要想到,原本这个「矿渣堆」要把一处历史遗迹埋进去,接下来的事情便难以想象了。不禁感叹,到底这群设计师的脑洞是怎么形成的呢?

孕育了 17 年的设计概念

在大理石拱门山之前,MVRDV 就对「罩」住建筑物的绿色景观山心存执念。

大理石拱门山面世后,圈子里立马有人看出端倪,这不是 MVRDV 当年夭折的蛇形画廊展馆方案吗?

12-5.jpg!720

▲ MVRDV 当年设计的蛇形画廊展馆(图左)和大理石拱门山(图右). 图片来自:Dezeen

在 2004 年,MVRDV 还很年轻,受到伦敦肯辛顿公园内的蛇形画廊邀请,设计一座新展馆。从 2000 年开始,蛇形画廊每年都会邀请建筑师,在肯辛顿花园的草坪上设计一座新建筑——唯独 MVRDV 接手的这一年,没有实际建成的展馆。

当年年纪尚轻的 MVRDV,志气可不小。他们看到其他建筑师设计的展馆都建在了画廊建筑前面的草坪上,与画廊本身好像没什么关系。

10-10.jpg!720

▲ 历年优秀的蛇形画廊展馆节选. 图片来自:ArchDaily

MVRDV 觉得既然要做,那就必须是跟蛇型画廊融为一体,才配得上蛇形画廊展馆这个名字。

于是他们提交了在蛇形画廊外部建造人工景观山的方案。在这座山上,既可以眺望美景,还可以连通内部咖啡馆,让游客坐在草坪上喝咖啡。

17.gif

▲ MVRDV 设计的蛇形画廊展馆. 图片来自:Dezeen

MVRDV 在自己的官网上,依然保留了对设计方案的描述:「这个概念是为了在展馆和画廊之间建立更牢固的关系,使其不是一个单独的建筑物,而是画廊的延伸。通过将馆内现有的建筑纳入其中,将其转化为一个神秘的隐藏空间。」

换句话来说,MVRDV 要用自己设计的新建筑,将原有的蛇形画廊建筑物隐藏起来。

9-5.jpg!720

▲ MVRDV 的蛇形画廊展馆设计图. 图片来自:Dezeen

11-6.jpg!720

▲ MVRDV 设计的蛇形画廊展览的剖面模型. 图片来自:MVRDV 官网

当年担任蛇形画廊馆长的 Julia Peyton-Jones,清醒意识到这个方案对蛇形画廊的安全风险,用成本太过昂贵为理由中止了建造计划。她后来在采访中,称其为「英雄式的失败」。

MVRDV 是我们当时委托的最年轻的设计公司,他们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勇敢的、宏伟的方案。这是建筑师第一次真正想抹去画廊的痕迹。

——蛇形画廊前馆长 Julia Peyton-Jones

16-2.jpg!720

▲ 接受采访的蛇形画廊前馆长 Julia Peyton-Jones. 图片来自:Dezeen

时隔 17 年,MVRDV 再一次想用巨型人工山覆盖建筑物。这一次如果建成了,依然会是「英雄式的失败」。

奇怪的景点设计逻辑

由于疫情的影响,原先繁华的牛津街商区变得萧条,于是当地政府计划在牛津街一端的大理石拱门处,建造新景点来吸引更多人流,复兴周边商业区。

15-3.jpg!720

▲ 大理石拱门山的地理位置. 图片来自:TLDR News

这处景点的预设是「观景台」一类建筑,可以眺望伦敦美景。

可是当项目交由 MVRDV,他们又一次被覆盖建筑物的执念迷住了,直至被专家警告才修改方案,给大理石拱门留出空间,在一旁建起了比原计划小很多的人工山。

不管多么疯狂的想法,你都可以看到这样的逻辑,即一个厉害的新景点可以暂时吸引游客,并促进整个夏季和秋季的消费,让人们回来到实体店,并扭转人们在网上购物的趋势。

——TLDR News

当规模缩小后,用土壤培育绿植的想法被迫改成用景天植物草皮,偏偏伦敦的天气不给力,景天植物长得稀稀拉拉,露出大片棕色草皮,让这座人工山看起来更加「人工」了,而且是粗制滥造那种。

5-11.jpg!720

▲ 半完成状态的大理石拱门山. 图片来自:The Critic

MVRDV 在收获差评之后,将设计失误归因为项目尚未完工,还需要给植物更多的生长时间。

土丘是一个活生生的装置,与植物一起工作是不可预测的,尤其是在具有挑战性的天气条件下。

——MVRDV

由于大理石拱门山计划开放到明年的 1 月份,MVRDV 解释说绿植会随着季节变化,景点会变得不一样了。这样牵强地把理由找到天气上,自然受到大众的舆论反击。

网友 Judith Patten 质疑道:「太干了?伦敦在过去几周里倾盆大雨(和发生洪水),只有一天是干旱的。」

不仅如此,宣传文案中的观景效果,也未能实现。评论人 Dan Barker 在开放的第一天就进入景点参观了,当他爬上 25 米高的观景台时,并没有看到宣传中所说的「让游客可以欣赏到伦敦的壮丽景色」,反倒是一片布满瓦砾的「工地」,往远方眺望还会被茂密的树木遮挡大部分视线。

19-2.jpg!720

▲ Dan Barker 在开放第一天拍摄的观景照. 图片来自:Twitter @dan barker

而且这搭建简陋的观景台,还得安排工作人员守着,以防游客发生危险,或者掉落手机等贵重物品。

20-1.jpg!720

▲ Dan Barker 在开放第一天拍摄的观景照. 图片来自:Twitter@dan barker

没有多少游客的大理石拱门山,好像被过分高估了,还建了一个「快速通道」,原始售价 8 英镑,所以 Dan 还曾开玩笑说:「每上一级台阶要花上 6 便士」。

在免费开放参观之后,背后的组织者仍寄希望大理石拱门山在明年 1 月前,能够吸引 20 万游客,并声称:「预计将有数百万人穿过该地区,来一睹其魅力。」

可惜,实际体验支撑不起这过于乐观的想象。

21-1.jpg!720

▲ 用以提高售价的快速通道. 图片来自:The Critic

22-1.jpg!720

23-4.jpg!720

▲ 大理石拱门内部环境. 图片来自:Twitter @dan barker

绿色景观建筑仍不乏好设计

大理石拱门山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人工山完全不被大众所接受。在鲜有的好评中,网友 Ban 用天线宝宝的房子照片来告诉大家:「我其实还挺喜欢大理石拱门山的。」

14-1.gif

在 1997-2001 年推出的天线宝宝剧集中,这座长得像绿色帽子的青草房子是真实存在的,位于英国沃里克郡的一个农场里。

即使节目停播后,狂热的天线宝宝粉丝依然慕名而来,不胜其扰的农场主只能将天线宝宝的房子夷为平地。现在这处房子的位置,已经变成一处池塘。

25-1.jpg!720

▲ 曾经的天线宝宝房子,如今已变成池塘. 图片来自:The Sun

从当时留下来的珍贵鸟瞰图来看,这个圆顶房子是在一片草地之上,旁边有一些看起来像是缩小版的草墩。这座房子本身也是绿植与建筑结构相结合的设计,景观与建筑才真的融合成为一体。

18-2.jpg!720

▲ 天线宝宝房子的鸟瞰图. 图片来自:Daily Mail

而 MVRDV 用人工景观山覆盖建筑物的想法,无论是蛇形画廊,还是历史遗迹大理石拱门,更多的是一种取代,将原有设计埋没,更替为新设计。不符合逻辑的设计,最终也很让大众所接受。

来自国际级别景观设计公司 Wardell Armstrong 的景观设计师 James Shore,对大理石拱门山做了一番很中肯的评价,也希望大众不会因为这次的项目对绿色建筑从此灰心。

这个方案最糟糕的地方是,我担心它将与绿地的投资联系起来。

作为一个空间设计的概念,我认为它有优点,带来了三维空间,以充分利用在一个城市中分配出来的空间,在这里,空间是如此的宝贵,当然,如果你雇用一个建筑师,他们在这方面有优势。

然而,该设计的其余部分充满了问题,例如它的无常性——景观与建筑不同,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好,与建筑的情况相反,它们有季节性,需要时间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建立起来。

在绿色景观与建筑相结合的构思中,依然不乏很好的设计。

墨西哥建筑师 Javier Senosiain Aguilar 在 1984 年设计的 Casa Orgánica 建筑,与天线宝宝房子一样半埋在它所处的土地下面,成为那片丘陵花园的景观。

30.jpg!720

▲ 墨西哥建筑 Casa Orgánica 的鸟瞰图. 图片来自:Amazing Architecture

时至今日,Casa Orgánica 仍是墨西哥当地闻名的景点。

外国游客参观需要花费 480 美元。在疫情期间,团队参观只限 6 人,而且每次只能逗留 1 个小时,依然挡不住对这个景点心生向往的游客。

从外面去看 Casa Orgánica,它被绿植完全覆盖,在花园中散步不知不觉中可能就走到了房子的屋顶上。

31.jpg!720

▲ Casa Orgánica 的官方照片. 图片来自:Arquitectura Diseno

原以为这类建筑的内部会阴暗潮湿,但这座半埋在地下的房子比平常的建筑还要更加明亮——阳光照射进来,在洞穴风格的内部空间中,唤起无限诗意的幻想。

29-1.jpg!720

28-1.jpg!720

▲ 知名摄影师 Pia Riverola 拍摄的 Casa Orgánica. 图片来自:Pia Riverola 官网

设计出这座巅峰建筑作品的建筑师 Senosiain,对绿色建筑有这样透彻的一番思考:「人类决不能脱离他们的原始冲动,脱离他们的生物性。他们必须记住,他们自己来自一个自然原则,寻找他们的住所不能脱离他们的根;换句话说,他们必须避免使居住场所变得不自然。」

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景观设计,一旦脱离了自然的法则,想法过于天马行空,不能回归到生活,真正服务到它的受众,想法再好也无法成为为公众推崇、为历史记住的好设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