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梁建章敲边鼓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209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梁建章敲边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马体育(ID:youmatiyu),作者:大码哥,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人口问题就像一道多解的方程,用不同方法解题会得到不同的答案。生育权利是一种解题方法。人们有生的选项也有不生的任性,这是生育权利。老龄化及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一种解读思路。一个社会需要年轻的人力资源以维系发展。这些解读方法与思路得出的答案都不能算错,因为从观念与理论上看,这些答案没有一点逻辑的毛病。

但是,现实不是逻辑的简单复刻。现实有很多变量。人口就是一个变量。如果我们不能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它,就不能掌握这个变量在社会变迁中的意义。人口又是一项政策。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政策变迁的脉络,就不能洞察人口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到底具有怎样的效力。人口是一个工具变量。在变化中,我们能够看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试。

市面上流行的人口学家们局限于人口谈人口,总像是数学推算。逻辑预演获得不到国家与社会关系如何调试的答案。我们应从长计议。从生一个到生三个其间经过了40年,我们需洞察在40年的变迁中,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年龄、人口结构变化。举农业为例。前现代农业社会的人口问题简单说是一个温饱的问题。

我们不必使用佃农理论等晦涩的经济学原理,在过去四十年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对以小农为基础生产单位的前现代农业,一定有直观的认知。因为是小农经济,土地总量有限,局限于有限资本投入,土地产量有限。人均产量就成为温饱的重要指标。温饱问题带来人口的流动或者稳定,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国家与社会关系一种调适。

过去四十年间,商业化带来生活机遇释放。人口在城乡间流动,人口红利得到释放。这种释放的结果不仅仅是人力资源优势,更有单位家庭财富的积累。生活机遇的释放也就是藏富于民的过程。我们不必探讨税赋等抽象的经济学指标。白岩松在批评躺平主义时说中国的年轻人应该感到幸福,因为他们比日本的年轻人更早买到房子。他很讨厌,但说的是事实。

问题是怎么看待这种事实。举教育为例。70、80、90一代年轻人的家庭确实积累了财富,这些财富可能是一套房,两套房,但其子女不是从幼儿园开始就为房地产事业做贡献了吗?中小学教育有学区房的概念,大学教育有产业化的概念,实际上教育投资就是一种消耗财富积累的过程。财富在个体与社会间的流动,经由人口实现某种程度的转移平衡。

前现代农业社会,家有良田百亩,富不过三代。现代商业社会,家有广厦三间,广不过三孩。这是一个非常通俗的道理。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中,人口是一个中介变量。人们倾向于没有人想多生孩子这一结论,我认为这只是中产阶级的一种假设。我的假设与此不同,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80,90后父母们或许正在加入生育的大军。

这一假设不仅来自生活经验的支撑。四十年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城乡间流动,大学生鲤鱼跳龙门,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之多的人生活于城市,农村的生态空间与生育空间已然很大。商业化农业时代,城镇化工业机遇,一代人已经完成了生育所需成本与资本的积累。他们当然是为了自己生孩子,但最终结果会是为社会花钱。

我们需要从社会与环境变迁中考察这种关系,人口是国家与社会关系之下的一个因变量。考察人口问题不能只看到当前的放还应追溯此前的紧。至于人口学家们的观点,比如梁建章鼓励生育,说人力资源是一种优势,这种白开水观点说了等于白说,顶多算是给政策敲个边鼓而已。敲边鼓的人因为名声大,所以鼓声很响亮,看似是理念的进步,其实在掩盖真正的运作逻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马体育(ID:youmatiyu),作者:大码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