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道彤投资孙琦:“叫好不叫座”是医疗机器人短期现状,研发出设备仅是第一步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10517-36219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道彤投资孙琦:“叫好不叫座”是医疗机器人短期现状,研发出设备仅是第一步

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市场已经完成了早期的市场教育,但仍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短期困局。

从技术破冰到产业应用,智能机器人如何赋能医疗?目前,国内医疗机器人正处于哪个市场阶段?

道彤投资创始合伙人孙琦认为,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市场已经完成了早期的市场教育,但仍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短期困局。目前,各个科室缺的是有效、稳定且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在孙琦看来,医疗机器人产业的系统性投资机会值得期待。当前布局仍然不晚,但同时需要耐心和信心。从产品形态来看,小型化、专科化、智能化将是手术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对于医疗机器人创业公司而言,研发出设备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医疗器械不太适合颠覆式创新,数字化、智能化及产品设计思路的创新是主要发力点。

以下为孙琦的发言实录,由投中网整理:

 主办方给的题目是机器人,医疗器械行业的智能加速器。我基本认同,我加了一个副标题“好饭不怕晚”。

国内手术机器人已完成早期市场教育,研发出设备仅仅是第一步

 何为机器人?我想之所以称为人,那它和机器一定是有所不同的。什么是人?人一定是有智能,人应该有触觉,人不仅仅是操作非常简单的功能和动作,它会做相对复杂的动作,今天的机器人,显然还不具备智能,还不能做术前规范方案的自我学习等。

大部分的机器人还不具备力反馈的触觉,不少机器人还只是比较单一的功能如定位和导航,还不是一个系统的集成。但是这个我觉得也很自然。就像人有幼年,小孩子的时候它能做的事还是比较少,机器人它今天也是处于发展的相对早期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和产业的发展,医疗机器人一定会具有越来越完善的功能。

道彤2017年初开始布局医疗机器人,深度参与和陪伴了项目的成长,近距离见证了中国的手术机器人这样一个产业的发展和变化,应该说我们也是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投资回报。从国内市场来看,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市场已经完成了早期的市场教育。临床上对于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有了初步且充分认可,这在2017年初时是很难想象的。目前各个科室缺的是有效、稳定的且相对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对于医疗机器人我们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首先、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是必然趋势。在全球人口老龄化以及未来医护人员严重缺乏的大背景下,智能化的医疗机器人将成为解决供需不平衡的最重要的解决方案。过去4年,中国的医疗机器人市场差不多增长了10倍,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医疗机器人市场是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参照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的标准,医疗机器人分为手术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其中手术机器人市场在医疗机器人市场占最大份额。

时间关系,我接下来的发言主要围绕手术机器人进行展开。

手术机器人操作的手术,将是下一代外科手术最主要的方式。外科医生的学习曲线会更短,手术效果更标准。随着机器人手术的普及,中高难度的手术在基层医院得以更多的开展,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和愈合的时间更短。手术机器人的设备、耗材和服务自成商业的闭环,其中耗材将占到整个手术机器人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

从产品形态来看,小型化、专科化、智能化,将是手术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机器人在5G场景下的应用也好理解,比如说在甘肃,有一些手术要开展,在上海、北京这样的三甲医院,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远程的术前规划、术中指导等发挥作用,目前已经可以做到,但是更多的是在骨科的导航,在软组织手术当中条件还不完全具备。

最重要的一点对手术机器人的企业而言,研发出设备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从配套耗材到法规专利、研发布局、技术储备、头部专家的合作背书、操作培训到临床案例的积累,一个好的机器人公司,还需要不断建立围绕其设备的产业生态。

 医疗器械不适合颠覆式创新,创业公司的发力点在于产品设计思路

大会指定的题目是围绕医疗机器人,器械的智能加速器,围绕“智能”和“加速器”做简单阐述。何谓智能?一定是建立在全面的数字化基础上。医疗机器人本质上是手术室的数字化,包括术中影像的数字化,术前规划方案的数字化。

逐步智能化意味着持续渐进的创新。渐进式创新是积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医疗创新不太适合颠覆式创新,颠覆式创新的风险更大。我们有时在机器人整体设计时会想海外的巨头们为啥不这么设计,似乎效果更好。但钻研下去,会发现那些巨头们不是没想过,而是充分评估过才最后选择了目前看似并不那么性感的但其实是最优风险收益比的产品形态;因此要充分评估产品临床风险,我们也都知道达芬奇经历了64次的产品召回。

数字化、智能化、产品设计思路的创新。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医疗机器人创业公司的主要发力点。短期来看,中国的优势大概率不在硬件:机械、材料的改进创新,而大概率在是AI,数字化和产品设计思路的创新,背靠全球最大的手术市场,依靠积累的大数据和算法优势,以及医工结合的贴近临床产品设计,来赋能和改造现有设备。

何谓加速器?应该说过去整整一年,器械都很热,延续至今。我们认为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器械都会很热。同样医疗机器人、手术机器人一度也很热。

机器人作为微创手术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可能需要全面改造相关的器械,与机器人相兼容和适配。其中包括升级器械的小型化和数字化,这样系统化的改造升级是称为器械的加速器,譬如术中DSA和OCT与机器人手术的结合,带来了手术室内影像设备的变化,又比如说腹腔镜手术中,机器人改善了视野,医生可以坐着操作机器人,不再需要一手持镜一手持械且反手操作做五六个小时的内镜下手术,当然这样反过来说,内窥镜的使用会减少。

随着未来手术机器人手术的普及,更多中高难度手术可以在下级基层医院有更高的渗透率,意味着更多病人得到治疗,也意味着更多机器人相关的器械耗材的成长空间。另外,定制化的机器人耗材导致的高重置成本,有助于对冲耗材集采的政策影响。

短期叫好不叫座,医疗机器人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医疗机器人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阶段:

一个器械的发展周期一般经历这么几个阶段,首先是要有市场需求,需求来了以后政策要鼓励、扶持和推动,然后钱来了,钱来了技术、人才随之而来。有了技术和人才的储备,产品随着时间不断完善,从产品上市、公司上市,或者是以并购的方式退出。

过去的时间我们看到,其实在港股18A和科创板也好,创新器械的表现可圈可点,甚至超过Bio-tech。从这个结果来看,医疗机器人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是具备的。

从横向对标来看,很多人可能奇怪,为什么拿医疗AI来做对标。我们也投了不少医疗AI的公司,今年就有两家对标,我们认为有相似,但是又不完全相同,都是过去几年出来的在医疗领域的新生事物,这是他们相似的地方。包括都有这么几个阶段,早期都先有一个概念和一个不错的团队,有了概念和团队以后,最终是要用产品说话,医疗产品必须拿证才销售的。然后AI也好、机器人也好,都是如此。拿了证以后,你有好的团队、好的产品,有了证,最后还是要用销售收入来说明。销售变现收入的体量和数量是非常重要的试金石。

 再往下大家开始追求收入的结构怎么样,从数量的考量到质量的考量,那你这个收入结构是不是合理和可持续性的,今天的医疗机器人还是大部分处于阶段二和阶段三,在拿证或者是一些有了证在跑收入。

总体来看,医疗机器人比医疗AI更为复杂,意味着要走更长的路。今年我们看到市场上的医疗AI的公司可能会有五、六家。从医疗AI公司成立到今天,大部分的公司可能也就四、五年的时间,但是机器人一定大概率比这个时间要花得久。

刚刚讲到收入结构,什么是理想的收入结构。首先机器销售的收入,这个是相对有限的,但是我们第一块能够做的变现。第二块就是开机费或者是术前规划的费用,但也要求团队能够搞定医保,搞定物价,能够搞定收费目录,然后还要够好用,能够鼓励医院医生激活它使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耗材,而耗材的增长,大概率建立在机器人设备的大规模保有基础之上。先有设备的普及,再有耗材的普及。达芬奇机器人一条持续向下的设备收入占比曲线和一条持续向上的耗材收入占比曲线,用了差不多10年两条曲线相交,达到各占一半收入的状态。

我刚才所说的开机费和术前的规划费用和耗材,一般是在设计中有所考虑的,但是目前效果还有待验证和呈现。所以我上面讲的理想的收入结构,尤其是耗材的收入,我们认为一定是未来的主要的方向,也是我们今天创业者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但是它会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家企业各显神通,有的企业资金雄厚送机器人,也有的是先给你免费用,但是从后期的手术费分成,以这样的方式来降低医院的采购成本,这些方式都是可以借鉴的。

纵向看看这一年多以来,医疗机器人的资本市场的表现。应该说,机器人的热度在一二级市场都有所降温,二级市场的跌幅比较大,一级市场渐趋于理性。从产品的成熟度来看,设计思路的仿制、技术引进还是创新,总体感觉产品的成熟度不到,还需要耐心干上几年。为什么?机器人是一个系统集成的产品,包括材料,光电技术,视觉成像、算法、机械控制、耗材设计等等,确实无法一蹴而就,涉及到工业配套。从临床场景,需要反复打磨,目前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设计思路的模仿,技术引进与购买,包括微创的机器人和复星的植发机器人都是这样的情况。不少是用买来的核心部件和功能模块来做系统集成。譬如以创业公司较多的骨科机器人为例:1)NDI(双目识别系统);2)机械臂(库卡或UR的);3)加个自研的算法、是以做软件集成的思路来模仿做这样一个集成。

国产医疗机器人的短期现状目前是属于叫好不叫座。装机率和开机率不是一回事。开机率之所以低,原因是不够好用,目前科研上的应用是多于临床的应用。第二个政策支持非常重要,谁买单,能不能进收费目录,能不能进医保?第三个是否能够解决临床痛点,医院关心的是能否帮助医生提高手术水平或者缩短手术时间,病人关心的是机器人手术的效果,是不是好于医生手术的平均水平。

 我的最后结论:医疗机器人产业的系统性投资机会值得期待。目前布局仍然不晚,但是需要我们耐心和信心,不能太急,但是也得相信它,等待产业的成熟。道彤会继续在这一领域深度孵化和布局在各个专科的手术领域,也希望和在座的同行和创业者有机会合作和交流。

最后用一句“Today  is  not  easy,tomorrow  will  be  difficult,but  the  day  after  tomorrow  will  be  wonderful。”结束今天的演讲!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