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亚马逊程序员:我曾拼命逃离996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echug.com/post/amazon-programmer-i-ran-away-from-99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亚马逊程序员:我曾拼命逃离996

2

作者 | 佚名

译者 | 刘志勇

策划 | Tina

2019 年,中国程序员抗议 “996” 加班走红网络,呼声传到国外,最终引发全世界的关注,Python 之父曾为此两度发声,声援中国程序员。此起走红事件曾诞生过 996.icu 网站,被国产浏览器集体大棒封杀。本文作者是一名亚马逊员工,一度过着 996 的生活,虽然惧怕大公司的权力,但他把自己的想法,以及调节方式大胆的讲述了出来,很有借鉴意义。

我在亚马逊从事开发,熬到第二年底我就感到精疲力尽了。我不得不寻求改变,找到健康、可持续的方式,维护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并再次享受工作。我写下本文的初衷是:

  • 提高人们的意识,尤其是对新员工;
  • 对亚马逊或其他公司里,有类似经历的员工以帮助和建议。

Hello,World

有关亚马逊的企业文化的轶事、观点和反驳都有不少。我写下本文并非为了跟风蹭热点话题,而是为了分享我的经历。我以为没有人会想听我的故事,但很明显的是,人们正经历着类似的经历,却没有发言权。

我在亚马逊任职软件开发工程师,现在级别为 SDE II;SDE II 基本上是指至少有 2~3 年以上行业经验的软件开发人员。我刚来亚马逊时,是从 SDE I 开始做起的。

对大多数开发人员来说,在五大科技巨头工作并非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在通过一个计时的在线编程测试后,我飞到西雅图参加面试。回来后不到一周,我就接到了录用电话通知,并沟通了一般的薪酬和福利,以及特殊补贴,如搬家补贴、签约奖金和股票期权什么的。记住那些 “特殊” 的内容,因为接下来我将会提到这部分,很重要。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按照公司标准接受了一些典型的座右铭和 “你的工作不仅仅是工作” (your work is more than just work)之类的培训。我现在算是看透了,但在当时,听了“世界上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 (the World’s Most Customer-Centric Company)这样的口号,对于天真的新员工来说就跟打鸡血似的。

首先是寻呼值班问题

我在团队里待了几个月后,就被安排到随叫随到的轮换名单上。所谓的随叫随到,也就是待命,是下面这几个意思:

  • 每隔 X 周待命一周,其中 X 为团队成员数。
  • 在待命期间,你的其他项目在工作日最多占用你一半时间。
  • 工作日的其余时间集中在 operational issues 上(随时待命)。
  • 在待命期间,每天 24 小时需保持寻呼值班。

下面是寻呼值班的含义:

  • 如果你的团队拥有的 “东西” 进入了警报状态,就会呼叫你。这是故意含糊其辞的,因为它对不同的团队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事情。
  • 一旦被呼叫,你将有 15 分钟的时间上网并回复该呼叫。
  • 如果你不这样做,就会呼叫你的经理。这可不是你希望发生的事儿。

对我的团队来说,随叫随到并不算(现在也不算)太糟糕的事。最初我们平均每两周被寻呼一次;现在我们每周大约有一次被呼叫。而其他团队的情况就糟糕得多。不过,它是一种 “社交阻尼器”。如果你必须能够做到在接到呼叫通知立即实施 “紧急援助” ,你就不可能真正制定外出计划了。

我之所以提到寻呼值班的问题,是因为它很 “特殊” ,因为唯一需要这种响应能力的其他职业是医生,他们是真正的救命恩人。当你第一次寻呼值班时,你会感到恐惧,心想:“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在招聘时,除了通常所说的 “全职工作,你愿意晚上加班或者周末加班吗?” 之类的笼统问题外,并不会提及 “随叫随到” 的事儿,任何形式都不会有。

然后就是借调的问题

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个大型项目,其他团队可能需要进行代码更改。当然,其他团队可能无法抽调所需的开发人员,于是你就被借调走了。在项目完成之前,你要在两个团队之间来回辗转,为两个经理服务。

在某些情况下,那个其他团队认为他们可以抽出时间完成代码修改。如果他们不这样做的话,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就会落后,所以你就被借调借出去了。

任何读过《人月神话》(The Mythical Man-Month)的人都会觉得这样有问题。没读过这本著作的读者,可以通过维基百科(Wikipedia)了解一下这本书的要点:“在一个时程已经落后的软件项目中增加人手,只会让它更加落后。” (Adding manpower to a late software project makes it later.)

我在亚马逊的至暗时刻就是借调出去的时候;事实上,我这辈子最糟糕的日子也正是借调出去的时候。

在亚马逊工作的第二年接近尾声时,我被拉进了 “X 项目” (此为化名)。这个项目具备了一个前途黯淡的项目所具备的所有特点:

  • 不同团队、不同国家不断变化的需求。
  • 高风险、高知名度(几乎和亚马逊老板贝索斯一样知名)。

我就不一一叙述了,但还是开门见山地告诉你吧:事情变得紧张起来。

随着项目的进度落后,来自上边的压力越来越大,审查也越来越多。项目经理希望以最有效的方式向团队成员传递紧迫感,以取得适度的成功。

周末也变成了漫长的工作日。当时我觉得项目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责任,但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因为我。不管是什么原因,是为了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是出于对失败的恐惧,结果都是一样的:我马不停蹄地工作。我清醒的每一个小时,都用来投入到写代码和修复 Bug 中。

起初,我还是有一些自我意识的。我客观地知道,工作越多,只会降低人的工作效率,但必须这样做。

到最后,精疲力尽占据了上风。我的代码变得越来越糟糕,Bug 的数量不断增多。“死亡螺旋” 的第一环已经开始旋转起来。

最终,巨大的压力使我的性格发生了改变,明眼人也能看得出来,我变得很粗鲁,而我平时是很外向,很善解人意的。我以前也很有幽默感,喜欢开玩笑。我的同事们开始注意到我的变化,尽管我试图伪装自己。当时我开始选择工作而不是和朋友在一起,起初他们还能理解。“抱歉啊,我得工作了” 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人理解的。但到最后,他们也开始担心起我了。再一次,为了不给他们带来负担,我又一次误入了歧途,开始孤立自己——这是 “死亡螺旋” 的第二环。

我们还没有走出死亡螺旋,但首先,让我们简短地说一下。

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亚马逊的搬家补贴和签约奖金吗?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在两年内离职或被解雇的话,你就必须偿还这笔钱。

当时我大学刚毕业,我几乎没有什么积蓄,远远不够还我所欠的钱。因此,如果我离开亚马逊的话,我不仅会失去一份工作,还会失去至少超过三个月的收入。

所以,现在我可不能 “一走了之”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随之而来的是令人麻痹的绝望。一旦我失败了,被炒鱿鱼了,那么我可能很长时间都找不到另一份工作了。千禧一代的未就业问题是一件大事。现在我的压力来自于要坚持一切工作——这是 “死亡螺旋” 的第三环。

在这一点上,“自我调节”?No,不存在的。为了最大限度提高代码的输出,我一直靠着垃圾食品和咖啡续命。本来我一直有一定程度的失眠,但现在情况越来越糟糕了。最后一根稻草是我用睡眠换去代码的时候。

这时,压力在我的脑海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我找不到合适的比喻。就是身体有被压垮的感觉。情感和思想上都没法逃避。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想着这有多痛苦。我想让这种痛苦随风而去。而这就是我一听到 “亚马逊” 这三个字就会出现的状态。

就在那段时光里,我哭了很多次,有时在睡觉的时候,想到第二天还是这样的生活。有时候我和老婆一起哭,有时候我在卫生间哭过几次。但我没有在办公室哭过。随着我的脑海中只剩下两个想法( “痛苦” 和 “让痛苦停下来” ),没过多久,自杀的念头就悄然袭来。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想法我从未付诸于行动。我不想伤害自己,但这样的念头就是这样的:不管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种念头却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我最后用 “让痛苦停下来” 取代了 “让一切停下来” ——这是 “死亡螺旋” 的最后一环。

终于,我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我记得当时做出这个决定是如此的简单。就像你打电话给物业一样:“嗨,我家水管子漏了,麻烦叫个水管工过来修修吧”,我应该也找个人帮我看看。

直到这时,唯一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的人就是我老婆。在这段时间里,我无法(但会试着)向她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遵医嘱服用西酞普兰(一种抗抑郁药,在临床上常用语抑郁性精神障碍)。最终,“死亡螺旋” 解开了。几个月后,一切恢复正常我才停服了西酞普兰。从此以后,我严格将 “自己的需求” 放在首位,每天工作八小时,准时下班。我开始和朋友们约会。

为了回报我的努力,经理给我多批了几天假。我被提升到 SDE II,身体甚至还很健康,可以庆祝这一喜事。

“那又怎样?所以你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累坏了。你还能指望什么呢?” 我写下这篇文章是因为我需要把我的故事写下来,作为一个警示故事。我在这里,并不是为了给自己设定 “真正的” 程序员应做什么事情的标准,这很愚蠢。而且我也不是来妖魔化亚马逊的。

至于我对亚马逊和杰弗里·贝索斯有什么话要说,我只有几句话。

  • 请重新审视你的奖金 / 搬家补贴偿还政策。我不知道 “正确的” 解决方案是什么,但如果这是你留住员工的手段,那你就完蛋了。
  • 要尽可能坦率地、准确地说明职位的要求。只写上 “需要与聪明、热情的人一起工作” 这句话,就是懒政。
  • 要鼓励员工不仅要批判性地对待想法,还要批判性地对待期望。要让他们相信,为了得到你的认可就必须放弃其他一切,这是一种虐待。
  • 要认识到生产力和快乐员工不是零和游戏。顾客也不是愤怒的上帝,不会要求我们牺牲自己的利益。
  • 我写的这篇警示故事并不是亚马逊所特有的。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在几乎任何人身上,尤其是在高强度工作场所中工作的人,特别是软件开发人员。

有这么一句话,我在论坛和 Reddit 上看过无数次,但直到我亲身经历后才相信:

驳回不合理的期望是你的职业义务。你的老板可能一开始不喜欢你这样,但他们会因此而尊重你。(It’s your professional obligation to push back on unreasonable expectations. Your bosses may not like it at first, but they will respect you for it.)

我的另一个建议:存一笔Fuck You money。

我知道,通过匿名发表这篇文章并不能促进讨论。我之所以以匿名的方式来发表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能够要把这个警示故事说给你听。

但我这么做确实有苦衷,要不是我真的害怕丢掉这个饭碗,我就不会通过匿名方式来发表这篇文章了。我们从现任员工那里听到的唯一其他声音都是支持亚马逊的:

  • 一位亚马逊员工对《Inside Amazon:在激烈职场与伟大理念的角力》的回应(An Amazonian’s response to “Inside Amazon: Wrestling Big Ideas in a Bruising Workplace”)
  • 我叫 Brittan,我是一名亚马逊人。(My name is Brittan, and I’m an Amazonian.)

对这两篇帖子的几个主要批评是:

  • 他们都是在 LinkedIn 发布的。我很讨厌在 LinkedIn 上发布的任何东西。所有的批评都没有什么说服力,所有的话都被淡化了。因为在 LinkedIn 发表的所有信息,都有可能被未来的雇主看到,因此,每个人都害怕祸从口出。
  • 这些帖子都不是一线员工写的,分别是高级经理和人力资源代表写的。

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来自现任员工的负面批评,难道没有人不觉得这个现象很有趣吗?不管你在哪家公司工作,从来都不缺愿意抱怨的人。那么,为什么亚马逊的现任员工没有写过负面文章呢?

是恐惧。恐惧滋生了一种沉默的文化。

以下是我看过的一些对文章的常见反应,请容许我抢先一步:

“工作时间超过 40 小时是作为职业人的本分。” (及其类似意思)

我完全同意,但这些应该是偶尔事件。每周 70 多小时的工作时间不应该是固定模式。他们应该得到管理层的赏识和奖励。

“你为啥不少干点儿活呢?这好像不都是你自找的嘛?”

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加上前面提到的原因,我只是觉得有必要坚持下去。我觉得在被这样一家 “大牌” 公司录用后,如果我不全力以赴,就是在伤害所有帮助我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人。我没有意识到的是,事实恰恰相反:通过打破自己,我确实表明了自己在某种程度上还没有准备好。谢天谢地,我确实挺了过来,并从中汲取了教训。

“你浑身充满了负能量,难怪你会这样消沉。” 请看我写的下一段。

除了我的故事外,我还想列举我在亚马逊工作的乐趣。毕竟我还在亚马逊工作,并没有辞职的计划。

  • 工作时间宽松,可以在家工作

但是说真的,当没有发生危机时,也就是 80% 多的时候吧,开发人员的一天很少在上午 9 点之前开始。你通常可以每周在家工作一次。如果你有充分的理由需要提前下班,那也没问题(尽管下班后在家接着工作通常是出于职场礼貌行为)。

  • 没有着装要求

在大多数职场,可能会提出着装要求,但 T 恤只适合商务休闲场合,能穿的话真是爽得不要不要的!

必须得提提薪水。但我不会给出具体数字,因为这样的话可能会被人肉出来,但你可以上 Glassdoor(一家求职网站)看看来满足好奇心。当我很多朋友努力保持高收入的工作时,这是件好事。尽管我在本文中吐槽了亚马逊很多问题,但我仍然处于经济稳定的优越地位,现在也有了很好的工作保障。

  • 与 “巨人” 合作,并在 “巨人” 的基础上发展壮大

科技公司常见的招聘口号之一就是 “与聪明人一起工作”。虽然我通常对此嗤之以鼻,但对于开发人员的成长而言,不一定要成为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人,这一点很重要。

杰弗里·贝索斯在电子邮件中提到过招聘人员是如何一直联系我们的;这方面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我从 Google、Facebook、Netflix 和其他公司收到过招聘信息。我在西雅图的第一个月,收到的招聘邮件比我在前一个地方一年收到的邮件还要多。

  • 近乎即时的满足感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执行你写的代码,感觉是不是棒棒哒?很少有人有这样的机会给他们的朋友和家人看他们经常访问的网站,并说,“看,这就是我做的!” 也许这个激动的感觉最终会消退,但它仍然是我的心头爱。

我现在被借调到一个新项目。又是一个 “DEFCON ZEROMG” 的项目,但我现在有了界限,并且还知道,如果我每周不超过 70 个小时,亚马逊也不会因此轰然倒下。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但我现在自导了这种平衡对我来说是什么样子的,并且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我也要努力做到这一点。我只能希望你不必如此。

作者介绍:

作者不详,因想保住饭碗,作者没有透露任何信息,只知身份为亚马逊程序员。

原文链接:

https://sourl.cn/TRq3g3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