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站在十字路口,网盘们何去何从?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78-20210430-36195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站在十字路口,网盘们何去何从?

人们对于网盘的认知,也许正在被重塑。

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全新的趋势,生活在数字世界的人们正肆无忌惮地享受着技术的红利。而网盘行业,作为曾经人类数据和数字世界的连接纽带,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

 比如今年的上海车展,就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网盘”。2021年4月,上海车展如约举行,百度网盘在本次车展中,官宣了与吉利系亿咖通的合作——搭载了亿咖通科技智能网联系统的汽车,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消费存储在网盘内的数据,实现汽车端、手机端、电脑端的图片及视频等多种类型文件的互通。

 这次合作对于百度网盘来说也许不算跨界,但却真实地传递出一个信号:

 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当下,如同所有其他赛道一样,作为互联网最成熟的产品之一——网盘也正在发生着化学效应,迎来一个重要拐点。即便市面上仍有无数玩家正在从用户的视野中消失,从某种角度来说,打败这些网盘厂商的并不是同行,而是这个时代。

 时代抛弃你,真的连声再见都不会说。

打败网盘的并不是网盘

“时代不同了”——5G、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既给网盘行业提供了变革的基础,也推动了大洗牌时代的到来。

 新技术使得数据量暴增,也导致了数据在云端的需求图谱被拉长。从以往的将生产出的资料简单存储,变成现在的生产资料存储后,进行传输、消费以及再加工。

 究其根本,是在物联网技术的赋能下,用户的数据量增长和数据形态变得更加丰富多元;5G的下载速度可以达到4G的上百倍,这也意味着存储、传输需求提高;云计算的普及让云和端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很多数据已经无需繁琐地来回上传下载——只有存储功能的网盘,似乎已经不够用了。

 并且,新的产品形态也部分取代了网盘的存储功能:手机系统自带云服务集成了相册的同步功能;朋友圈、微博等共有平台也可以取代一部分存储图像视频的功能。另外,流媒体平台的发展与版权保护意识的提升,也开始让用户不再倾向于使用网盘观看或分享视频。

 可以看出,只能存储的“网盘”产品已经完全无法满足新时代、新场景的要求。在用户习惯与需求的变化面前,网盘的革新势在必行。

 新技术的出现为网盘行业的变革转型提供了基础。以往云端无法直接满足用户的修改编辑的需求,未来,在云端计算能力足够强、延迟足够低的情况下,更多服务可以在云端提供给用户——这也就是“云边端”不分家,这直接拓宽了更多网盘使用场景:比如工作、学习,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生活娱乐,使用主体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手机和电脑,而是向更多智能终端进发。

 国内外的网盘玩家们因此“死”了一批,而他们的倒下却也成就了另外一批玩家。网盘这个并不算新兴的工具,开始向云服务生态转型。

 “网盘+”时代的到来

 大变革之下,最先被淘汰的又是哪一批玩家呢?答案显而易见:学不会顺应时代的。

 作为个人云存储的工具,网盘最初在2007年左右兴起。国外的BOX、Dropbox和国内的首批网盘厂商几乎同时出现,2008年华为、115科技、飞速盘等第一批玩家进入个人云储存行业,随后,百度(2009)、腾讯(2012)、金山(2011)、360等互联网企业跟进,三大电信运营商也都推出了各自的网盘服务。

 网盘起初想讲的是关于“云端入口、大数据价值”的故事,正如当初360 副总裁沈海寅所言,“没人知道这些数据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也没人知道怎么变现,”但大家还是要先抢占先机。

 但先机又何尝是那么好占的?为了抢夺市场,各厂商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免费战,例如百度网盘2013年提供2T免费容量;金山快盘推出个人版100GB永久免费;360云盘也推出了360GB永久免费空间。数据备份、多个终端与共享数据是当时网盘的核心功能。

混战余波未消,大战后遗症随之而来。2016年后,包括360、新浪、迅雷、金山、华为、UC等多家网盘企业宣布转型或者关闭部分功能。原因有三,一是免费玩法烧钱太多,很多网盘厂商招架不住,二是打击盗版和淫秽色情信息,对网盘整体带来的巨大监管成本压力,三是网盘大多针对的是个人的云存储服务,而一部分厂商选择了向企业端云服务发力。

 最终只有百度网盘等少数玩家坚持了下来。背后原因除了有百度对网盘赛道价值的明确判断和投入决心,还有在商业模式上的不断探索。2015年,百度通过丰富了订阅付费、单日单次付费等商业模式满足用户的多元诉求,早早带领行业脱离“烧钱”的怪圈。与此同时,在其他玩家没有意识到时代变化,还在内存容量、付费模式上苦做文章时,以百度为代表的佼佼者早已意识到了云服务才是网盘的未来形态。

与百度同样发现时代变化的,还有美国的Dropbox。2007年成立初期,Dropbox的定位也是方便个人存储和读取的生活场景的网盘工具,但从2013年开始,Dropbox开始进军企业市场,发力企业级的数据存储、共享、协作。

美国以SaaS为代表的云计算市场兴起大概在2010年前后,中国则在2015年前后。也就是说,Dropbox在当时顺应了技术发展和时代带来的变化。百度网盘、Dropbox就是被时代成就的代表。

在稳定市场份额之后,百度尝试向更多更深的业务发展。2019年,百度网盘正式宣布从工具定位升级成个人云服务操作系统,并通过IoT与万物互联,如打印机、路由器、汽车、智能家居等等。

拆解来看,百度网盘此番战略其实有几个变化组成:一是围绕流程的改变。在存储之外,不断丰富网盘在数据传输、消费、加工等方面的云服务能力。

2020年,百度网盘打通了更多场景的在线服务。在曾经的生活存储场景之外,还拓展了工作和学习场景。百度提供的“网盘工作空间”可以带来更便捷的协同办公体验。目前市面上的协同办公工具往往是人为“对齐”,而百度网盘可以实现多端同步、多人协同,一台设备更新时多设备同步,一人修改时可以多人同步。Trustdata数据显示,2020年2月,主流商务办公类应用日均启动次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钉钉、企业微信及百度网盘,三者同比涨幅为涨幅分别为131.4%、45.2%及52.5%。侧面体现了百度网盘“转型”初见成效。

二是向云操作系统转型,不断去拓宽延伸成为数据入口,与更多智能终端合作,并用百度网盘的云服务能力赋能这些智能设备,逐渐升级成为个人数据中心。在百度网盘开放合作的2年时间里,其与30余家行业头部厂商和行业top公司达成了合作,终端范围突破了手机、电脑,并开始覆盖其他智能硬件设备,目前总计连接了除手机外的1亿台硬件,月活智能设备接近千万台。

同时,百度网盘还通过将核心能力以小程序、网盘标准化接口等形式开放,形成了内容服务、硬件服务、企业服务三大行业解决方案。以百度网盘和华为路由器的合作为例,通过百度网盘,用户在华为路由器上可以获取海量的百度网盘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并随时随地将资源下载至路由器所连接的硬盘中。

网盘行业头部玩家的行为可以映射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个人与企业的边界逐渐模糊,生活、学习、工作场景逐渐融合,软件与硬件的联动成为必选项。换句话说,固步自封的“存储型”网盘注定会被洗牌。

网盘不仅需要“储存空间”,更需要想象力。

下一站,基础设施

那么,百度网盘又将如何进化?

可以肯定的是,它绝不会是仅供个人生活娱乐的存储工具。中国移动互联网大背景下,网盘的路并不好走,毕竟在免费模式后,收费总是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波折。

在必要性之外,网盘转型也有其重要性。转型后的形态可以通过分析百度网盘目前的“竞争对手”得出答案:

比如国内的坚果云,具备企业级的云端上传和分享功能;企业沟通工具,如钉钉、飞书等,它们不仅集成了企业网盘服务,还支持文档的分享与在线协作,办公场景下的网盘服务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国外的Box、Dropbox、谷歌GoogleDrive和微软Sharepoint等网盘产品,也更偏向企业内部的“共享/同步/协作”功能;还有近几年新出现的各种配适多终端的系统,比如为配适IOT设备,安卓应用生态与Chome OS云能力合二为一,华为鸿蒙 Harmony OS也面向IoT设备推出类似的“微内核”架构。

也就是说,未来的网盘不太像是一个单独的市场或者行业,其核心能力——云存储——会变成各个应用的标配,更重要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解决行业的问题。

而百度网盘也正从个人到“个人+”,从云存储到“云存储+”,从工具到系统,通过物联网、AI、5G等技术的加持,覆盖更多领域。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个人与企业各种场景下的存储和分享数据还会面临新一轮的持续增长,将不同的办公软件、生活本地服务应用接入到网盘中的趋势愈发明显,数据存储服务走向云服务操作系统成为必然。比如百度网盘现在已经在提供存储之外的更多服务,比如上线协同、翻译、扫描、在线编辑等功能;再比如通过和华为路由器、小天才手表、金山文档等企业的合作,可以从内容、硬件等各个领域占据存储、共享的核心地位。

不仅是网盘要顺应时代发展,网盘自身的进步也会带动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比如网盘向操作系统化迈进,可以推动5G产业走向成熟。目前5G应用匮乏,但这类基于云的操作系统可以满足用户在不同IoT设备的数据存储、加工与分享需求,整合AI计算能力和云端智能服务,最终形态甚至不可想象。

有了更深的场景理解、更强的技术、更长期的愿景,“网盘”这个曾经饱受用户诟病的产品,正把路越走越宽,也许未来的形态会像水、电一样,成为个人生活和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那时,或许人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网盘,正如同现在没有任何企业可以离开手机一样。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