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我们厌恶平台垄断,那么Web 3.0就值得尝试一下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news.huoxing24.com/2021041918444445692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00:0010:00

文 | 火星投研梅宁航

Web 2.0下平台垄断无解

平台垄断现在人人喊打,阿里出了182亿,腾讯已经躲在桌下瑟瑟发抖,但重拳出击之下真能制得住这种趋势吗,至少美国人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此路不通。

1890年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出台,开刀向当时的全美石油寡头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开刀,在1908年老罗斯福总统的强力推动下,一分为34家石油公司,经过百年发展,现在全球是壳牌、英国石油、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的四大巨头并立的局面。

如果说拆分标准石油还有情可原,那拆分贝尔公司就真的是功过难论了,1982年AT&T被一分为七,人称贝尔七兄弟,还直接导致贝尔实验室——这个贡献了9枚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科学圣地自此一蹶不振。

也在此之后,美国人吸取了教训,对大型科技巨头采取“罚款为主”的反垄断规制格局,微软、谷歌都遭受过反垄断调查,但事实是,1982年后美国再无拆分过大型科技巨头的切实举动。

Web 3.0

为什么拆分甚至会造成科技竞争力下降的问题,这就要提到平台经济和平台垄断这个概念:

  • 平台是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使相互依赖的多边主体在特定载体提供的规则和撮合下交互,以此共同创造价值的商业组织形态。
  • 平台经济平台经济,是指由互联网平台协调组织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 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条件
  • (一)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
  • (二)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的;
  • (三)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四分之三的。

其中,平台垄断是一种最终认定结果,而推断其是否进行平台垄断要看是否符合平台经济定义的经营方式,以及是否利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相关经济活动。市场总局对于阿里的垄断行为的认定是“二选一”,具体依据参考此篇文章

纵观中美科技发展史,在互联网这一波浪潮中,平台经济是不可避免的,而平台经济走向垄断已经不是孤立不证的美国特色了,有必要按照对待客观经济规律的态度对其进行解析。

  • 平台垄断危害表现在于侵犯隐私和割裂生态,甚至会双向剥削价值,最典型的就是滴滴对司机和乘客的双向榨取利润。
  • 而经济原因在于现有的互联网企业高度依赖广告模式。在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扩张阶段通常采取免费模式,这促使平台扩张而无法获取稳定的现金流,每个互联网企业都只有到达未来才能支撑现在的投资,随后只能继续扩张现有规模,最终就是恶性循环,每个赛道达到垄断格局后开始拼命塞广告。
  • 唯一走出这种路径的是工具类应用,比如Amazon的AWS,但是工具类应用最终也是赢家通吃,不足以改变整个互联网依靠广告的格局。

Web 3.0

Web 3.0雏形显现

这是因为在2.0之下,基础协议和应用之间价值分成的天然不平衡,最上层的应用拿走了大部分利润,而支撑起整个互联网运作的基础协议无力对抗,

Web 3.0

图源:华为官网

无论是TCP/IP协议,还是HTTP协议,都是我们沟通、交流的日常使用工具,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为之付费,甚至于Google Chrome、Edge浏览器工具也是免费开放给所有用户,免费的同时就是最贵的,最后就是把我们信息作价卖给广告商,而为了更高效的占领市场,个人浅层信息不足用,最后侵犯隐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现在我们定位到了Web 2.0下的问题,分别是:

  • 基础协议不产生价值
  • 应用层被大公司平台垄断,个人完全没有平等议价能力

如果Web 3.0要解决平台垄断的问题,那么要做到基础协议产生价值和以用户为中心这两点,更细化一点,我们对Web 3.0的期许:在确保应用体验顺畅的同时,把隐私数据、经济价值的控制权还给用户,在这方面,丝绸之路创始人Ross Ulbricht身在大牢,心系天下,勾勒了蓝图,提出了一种去中心化社交协议( DSP)的设想,总体上由三部分要点构成。

  • 用户是DSP社交的中心
  • 用户掌控自己的数据和隐私,并将会产生经济价值
  • 用户利用可组合性和协议、应用进行交互

去中心社交可以做,其他的也可以,Mirror搞写作,Audius搞音乐,但目前做的还远远不够。

因为这些应用目前还是要和现在的Web 2.0产生联系,比如你连接到Mirror还是要经过IP协议,另一方面,这些Web 3.0应用之间的组合性远未被彻底激活,比如Audius是建立在Solona公链上,与其他公链上如何进行进行交互还是个问题。

但至少我们可以畅想下Web 3.0时代:

Web 3.0构成要件

  • 存储:IPFS/Filecoin、Arweave、Storj、Crust Network
  • 大数据:BDP
  • 云基础设施:Ankr Network
  • 网关:Deeper Network
  • 域名:ENS、Handshake、Unstoppable Domains
  • 流媒体:Livepeer、Theta
  • 预测市场枢纽和生态系统:Zeitgeist
  • 中间件:Pocket Network
  • 去中心化身份识别(DID):ION
  • 内容创作平台:Mirror
  • 去中心化流媒体平台:Audius
  • 去中心化API服务:API3

Web 3.0

目前看来,在具体应用上基本做到了全场景替代,甚至其中吸引了微软这样的重量级玩家,他们开发了ION,但缺的是组合和真正堪用的产品,换句话说,我们缺Web 3.0的加密猫。

设想一下,Web 3.0世界中所有的流程都是去中心化的,用户可以直接跟多种协议交互,带着数据价值去冲浪,并在期间产生经济价值,大体上,Web 1.0~3.0会遵循以下规律进行演化:

  1. 技术区别:HTML——AJAX——AI/AR/VR,代表应用:浏览器——社交媒体——语义网;
  2. 内容获取:个人获取——平台分发——去中心化传播,尤其是UGC内容创作归属权问题会得到解决,Web 2.0时代UGC内容是为平台打工,3.0时代内容是在用户-用户间传播。
  3. 经济价值:Web 1.0拨号上网,对用户技能和经济门槛的要求极高,Web 2.0时代通过广告模式引入了免费模式,Web 3.0时代有望重回付费模式,但是去中心化的经济价值的分配不存在平台截取的问题。

我们今后会继续跟进Web 3.0的话题,目前还处于极早期的拓荒时代,至少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本文主要探讨Web 3.0应用组合起来足够实现对Web 2.0时代的全场景替代,但是用户做好了为之付费的思想准备吗,以及用户具备和多种协议、应用进行交互的能力吗?

火星投研关注区块链投融资机会,关注加密经济的投资逻辑以及投后价值创建,但我们不推荐项目,因此本文所有对项目的描述不建议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火星投研已发起财富密码群,实时交流加密世界的投研信息,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添加微信daqihezip,暗号“火星投研财富密码”。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