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四家教育机构同用一名代言人,打工之魂还是教育之殇?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0611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BF7zuE.jpg!mobil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浪科技 ,原文标题:《四家教育机构同用一名代言人,是「打工之魂」还是「教育之殇」?》,作者:三牙,题图来自IC Photo。

“我做了一辈子小学数学老师了……”
 
“我做了40年英语老师了……”
 
“我是网红‘灭绝妈妈’……”

奇怪的是,“我”都是“我”。

这位集多重身份于一体的“老师”分布在猿辅导、高途课堂、清北网校和作业帮四家在线教育头部企业的广告中。不仅如此,这位“分身教师”还在抖音账号“妈妈再灭我一次”中持续更新“灭绝妈妈”系列视频, “打工人”的灵魂溢出屏幕。

bqYvye2.png!mobile

图源:网络

这种巧合的背后是在线教育竞争白热化带来的乌龙,只管找了同一家供应商,却没有对广告素材进行审核。

撞脸的巧合过后,在线教育的信任危机再次面临挑战,家长们是在观望中选择前进还是止步不前?这是令不少消费者头疼的问题。

家长:

线上课程的效果要靠“眼缘”

线下教学更贴心

张研(化名)尝鲜在线教育的时间要早于她身边的其他家长,她的孩子小远(化名)今年上小学四年级,而在两年前小远就已经开始用英语平板练习口语了。

“我是比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目前我们孩子在上编程和数学”,在张妍看来,疫情并不是推动她选择在线教育的主要原因,“最初上了几节体验课,老师讲的浅显易懂,孩子比较喜欢听,就报了。”

至于很多家长担忧的互动性问题,张妍认为这要取决于教师和孩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度。“(互动性)还可以,像我们孩子的这些辅导老师,一般有问题问就会及时解答”,在她看来,如果孩子本身不想让管,也不去问,自然意义就不大。

张妍讲述,小远之前也有试学过其他辅导机构的线上课,但就是不感兴趣,进去一会儿就退出来了,“现在的老师他就很喜欢听。”

不过,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像张妍一样遇到对的人,小远好几个同学的家长就不太认可这种方式,孩子是不是真的能学进去成为他们的顾虑。

小然(化名)是小远的同班同学,她的妈妈王怡(化名)对在线教育的态度就比较谨慎。

“如果想培养奥数能力,可以线上找一些大品牌比较”,在王怡看来,如果想给孩子补文化课,线上课程的针对性就不如线下老师了。

王怡一直有一个顾虑,虽然她也认可线上课的部分内容,但其实还存在观望心理,“因为线上课从内容到形式很多贴合大城市,和其他城市教学不是那么接近,担心上课之后不能反哺学校成绩,线下课在这方面就贴心多了。”

对于类似王怡这样徘徊观望的家长来说,带有“欺骗性”的轰炸广告不仅不能够起到宣传的作用,反而会降低他们对在线教育的信任感。

看到分身老师在不同机构的代言短片后,王怡感慨道:“看了这些广告,更不想报名了!”

在疫情发展依旧存在不确定性的当下,在线教育依旧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在它火爆发展的背后,为何会让家长们“爱”得如此小心翼翼呢?

弊端:

营销噱头配不上教学质量

地区性差异限制发展

2020年在线教育的发展实现了新一轮的增长,这与突如其来的疫情不无关系,国家推出“停课不停学”政策为其提供了空间。

根据艾媒咨询此前推出的《2020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创新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预计达到3.51亿人,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超过4800亿元。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属于短期现象,长期来看确保用户留存率将是在线教育行业玩家确立竞争地位的重点。

疫情带来的爆发现象的确只是短期效应,其之所以能够发展同时受到科技和资本投入的影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指出,除了疫情和家长方面的焦虑,科技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一个新兴的工具,各方面都对其怀有期待和好奇心,在认识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会对在线教育形成一种盲目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仅是家长端,更有资本的涌入,“社会的投资者也在认识不够深的情况下,对在线教育产生的投资回报期望过高,资本大量涌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发展。”

这种盲目追求势必会带来弊端,资金投入过后的教学质量却难以保证。不少在线教育平台把过多的资金放在营销推广上,各大城市的主流商圈、地铁站、小区电梯等都能看到教育广告的身影,甚至成为各大综艺的标配。据几家头部企业的财务报告显示,跟谁学、网易有道等上市公司2020年三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总收入的100%以上。

EfYne22.png!mobile

图源:网络

储朝晖研究员表示,资本带来的发展可能质量未必很高。近年来,许多教培机构由于资金、收费等问题出现了破产、经营难以为继的状况,也侧面印证了盲目投入带来的弊端。

此外,在线教育这一模式本身就存在着沟通差异,无法因材施教限制了信息传播的完整度和针对性。

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张书乐对新浪科技表示, 在线教育最大的弊端依然在于地区性差异,尽管线上教培能够缩短地域距离,但国内各地区的教学要求、考试模式都不一致, “就如同高考全国统一卷时代的黄冈密卷与海淀区试卷的差异一般。” 这样的地域性差异、考试需求差异,仅仅靠搬运课程并不能填补这种缺憾。

正如王怡所讲述的那样,“每个地方的教育风格不一样,线下班的老师相对接地气,更能抓住考试薄弱点。”在张书乐分析师看来,在线教育用户潜意识的这种应试思维也会加重地区差异带来的教学效果。

对策:

家长为孩子择优选课程

企业要丰富差异化教学资源

目前,在线教育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需求已经趋于饱和,2021年各大在线教育平台势必要开始进军下沉市场。因为三四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且受空间限制的影响,其对线上教学的需求是可见一斑的。

在这种情况下,细分赛道不仅仅要在学习阶段下功夫,更要针对区域性的需求差异灵活调整内容安排。

根据艾媒咨询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教育行业各细分领域吸引众多投资加入,其中素质教育领域发展潜力被资本看好,投资事件数量最多,为34件。可以看到,在线教育细分领域已形成学前教育、K12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赛道。

UfAVZrN.png!mobile 图源:艾媒咨询

张书乐分析师表示,现在的问题依然是围绕教学地域差异,如何解决,并真正让用户有体验感,“这种体验感分两种,学生有兴趣、家长见成绩。”他进一步指出,可以通过组队的方式,和线下教培机构开展合作,形成线上教学与线下资源的进一步融合,大规模地吸纳地域差异性的教学资源上线。

储朝晖研究员也强调了企业灵活多样的重要性,“教育培训机构要顺应需求和趋势,要灵活多样,最终目的不是把内容简单地培训给学生,而是服务学习。”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面临着更加多元化的课程选择,如何为孩子合理安排课程是家长们需要操心的问题。

储朝晖研究员建议,在线教育课程不是越多越好,在总量上要有所控制,“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天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中学的总量也不能超过两个小时,毕竟课程多了效果也不好,对孩子的视力和各方面都有伤害。”

他进一步指出,必须要根据需要为孩子选择课程,内容上要适合孩子,企业资质和教师资质也要信得过,“不能随便找一个人来讲,讲的人是谁都不知道。”

张妍也向新浪科技讲述,“之前有课感觉不错,孩子上了一下就退出了,问他为什么,是嫌我给他的事太多了。”

可见,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无论是家长还是企业都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为他们选择适合的方式。

教育机构的代言人可以“分身”,但孩子的教育却不能“分神”。家长们都想在茫茫大海上精准远航而不触礁,不仅需要有精准的导航仪,还需要有自我判断力。在线教育作为“导航”的方式之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精准度,与家长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帮助孩子顺利驶向远方。

参考资料:

艾媒咨询|2020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创新趋势研究报告,艾媒网

“老师”同时为四家在线教育机构代言 “撞脸”背后反映了什么,界面新闻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