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社交巨头的攻防战,哪有什么固若金汤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10537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社交巨头的攻防战,哪有什么固若金汤

小商帮科技·2017-11-29 06:44
马化腾说:“一个企业看似好像牢不可破,其实都有大的危机,稍微把握不住这个趋势的话,其实就非常危险的,之前积累的东西就可能灰飞烟灭了,一旦过了那个坎儿就势不可挡了”。

来源: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     作者:左刀

2011年的1月,微信在马化腾和张小龙的忐忑中悄然上线,当时的第一批用户是针对iPhone用户的。

多年以后,腾讯依然保持了在测试时,先寻找iPhone用户的习惯,比如小程序,比如“看一看”。不知道是认为iPhone用户比较“高端”,还是因为iPhone用户能给腾讯带来好运。

在微信之前,腾讯的社交产品主要是QQ,并且在国内保持了很久的领先地位,没有一款产品能够撼动,包括后来曾经昙花一现的开心网。在2011年之前,QQ这款产品已经打磨了十多年,无论是技术上,用户上还是功能上,都是国内最为领先的产品,在社交领域,QQ的地位可谓是固若金汤。

腾讯没有想到的是,撼动自己的是曾经被自己放弃的微博。

v2_acba31767ab8401699a117c2cac380bf_img_000

早在2007年,腾讯就上线了微博类的产品“QQ滔滔”,不过,到2009年,由于效果不佳,加上国内同类产品泛滥且效果同样不佳,腾讯就放弃了自己的微博产品“滔滔”,没想到的是,放弃后的一个月,新浪微博上线并强势崛起,短短两年内,就直接威胁到了腾讯社交老大的地位。

新闻出身的曹国伟,敏锐的抓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机,几乎将所有的力量都用在了以移动端为代表的微博上面,这在当时新浪博客如日中天的时刻,是非常难以想象的,曹会计这种预判能力与执行力,在微博沉沦后再度崛起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博成立之初,就抓住了“快新闻”和“明星大V”两个主线,让新浪微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就声名鹊起。

截止2010年1月,全球微博的用户为7500万,国内大约6300万左右,几乎全部都是新浪微博的用户。最快反应的网易微博,成立于2010年1月,搜狐微博成立于2010年4月,腾讯微博成立于2010年4月,都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哪怕他们财力雄厚,潜在用户惊人,也敌不过曹会计的快速反应部队。

新浪微博牢牢抓住传播和大V的主线,不断攻城略地,到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的用户数量达到了5.36亿,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腾讯的社交霸主地位。同样在2013年年末,腾讯微博内部调整,基本上宣告失败,虽然腾讯微博后续还支撑了很久,但地位的下降已经不可阻挡。

2013年11月,在腾讯微博悄然失败之后,马化腾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访问TCL的“道农沙龙”上直言:“如果没有微信,我们现在根本就挡不住”,马化腾说:“一个企业看似好像牢不可破,其实都有大的危机,稍微把握不住这个趋势的话,其实就非常危险的,之前积累的东西就可能灰飞烟灭了,一旦过了那个坎儿就势不可挡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微信已经在2011年横空出世,并且出现了极为快速的增长。在2013年11月,微信的注册用户超过了6个亿,顺利超过了微博,这让马化腾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不同于微博的“快媒体”以及“大V”粉丝的思路,微信的思路是“强链接”,从亲朋好友开始,拓展到各种各样的人群。

这种思路的好处在于,一旦亲朋好友都开始使用,就很难不用了。

腾讯微信是内部三个团队开发后胜出的产品,而这三个团队都和QQ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都是懂社交的。最关键的是,张小龙在产品设计时,极为注意其极简化,克制更多的功能,最终使得微信成为一款全民应用,上至80岁的老年人,下至8岁的小孩,微信一玩就会。

目前,微信是国内唯一一个用户量达到10亿级别附近的应用,看上去,在社交领域,微信是没有对手的。

微信的强势崛起,让微博非常的难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微博内部的员工都认为,微博要完了。微信是2011年1月份上线的,朋友圈2012年4月份,公众号是2012年8月份,这个节奏,一方面把微博给“带歪”了,另外一方面,也给了微博非常大的压力。到2014年微博上市时,媒体的用词是:“你还在玩微博?——微博“流血”上市!”

v2_d2bd5ac808d24376a5338b1ad07d5509_img_000

新浪微博没有被其他微博打败,它在微博这个领域构筑了足够的护城河,连腾讯这样的流量巨人也被击败。但是,微博却被不是微博的微信给击败了。

马化腾说:“所以就发现让新浪微博绝望的不是微博,是微信,特别是加了朋友圈之后产生的。这个东西也给我们启发,好像是应该打败一个东西,就好像打败微信的肯定不会是微信,肯定是另外更好玩的应用。”

曹会计和王高飞并不是普通人,在痛定思痛之后,决定回归微博的本质,那就是“社交媒体”,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在新浪微博最困难的时刻果断入资,让微博没有了资本的后顾之忧。这些年,通过最快的新闻媒体传播、网红、股评、草根中小V以及下沉到3,4线城市,短视频等,新浪微博再度崛起,2017年Q3,新浪微博财报显示其月活跃用户3.76亿,营收21.26亿元,同比大增80%。

梳理国内这些年最主流的社交应用,你会发现其逻辑是:微信(强关系到弱关系)、微博(快媒体与粉丝经济)、陌陌(荷尔蒙经济)、快手(草根的自我展现)、脉脉(陌生人职场社交)。而现在的趋势,则是更加的简洁和去中心化。

Facebook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公司,因为它不仅会“抄袭”,他还善于让自己的产品组成一个“矩阵”,总有一款适合你。比如facebook,Instagram,Facebook Lite,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等等,主打不同的用户需求,而这些应用,在很多国家都排在前列。

目前,facebook lite,WhatsApp这样的简洁化产品在一些地区出现了非常快速的下载,比如说,根据CMMIA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11月21日,印尼下载量最大的APP是Facebook Lite,第二名是WhatsApp,而印度排名第一的APP是WhatsApp,Facebook Lite名列第四。虽然不是所有国家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但轻量化的应用在全球有抬头的趋势。

此外,以算法推荐为主的今日头条,其打造的“微头条”则面向了更多的普通人,哪怕你原来不是大小V,没有什么粉丝基础,只要你的内容喜欢看的人多,你也可能会在短期内累积大量的粉丝。这种机制,显然比微博以大小V的“权威”来圈粉更加的科学,一方面,名人依然具有粉丝效应,推荐的内容依然有很多人会看,另外一方面,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通过这种推荐,也有可能脱颖而出。这代表了一种“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正在悄然形成。而这,与90后,00后们的个性化,反权威化的趋势是相吻合的。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今日头条的内容+社交+算法推荐的体系,已经开始威胁到微博的增长空间,如果你使用过两者,会发现其中的差别。当然,曹会计和王高飞应该已经开始了战略调整,不过,光靠现在推出的“明日头条”是远远不够的,这并非产品逻辑上的改变。

今日头条在内容社交领域投入很大,除了微头条,还有主打音频的抖音和新并购的Musical.ly,主打视频的西瓜视频和火山小视频,而这些产品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

除了直接入侵了微博的内容社交领域,头条号的信息流则威胁到了所有的内容平台,包括曾经爆发式增长的微信订阅号,以及曾经如日中天的快手。

内容天然需要开放,虽然订阅号可以通过朋友圈传播内容,毕竟不如新闻媒体一样,可以直接看到你喜欢看的内容。

11月,张一鸣宣布了“千人百万粉”计划,而腾讯则在稍早前宣布了内容领域的三个百亿计划。封闭的订阅号,将会与腾讯的内容体系融为一体,变得开放起来。

而几乎所有的大型内容平台,都进入了机器算法推荐的时代,新浪,网易,搜狐,一点等等,全部进入了机器推荐的时代,这都是增加用户粘性的手段。

令人惊讶的是,百度在陆奇主政之后,信息流的生意越来越好,搜索+资讯信息流的生意独树一帜。

甚至连淘宝都开始做起了信息流的生意,在APP中大量增加了微淘,直播等内容,用户停留时间大幅提升。(参看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的历史文章《为什么阿里巴巴的市值是京东的7倍多?》

如果内容领域的时间被竞争对手大量拿走,微信的人均停留时间将会大幅缩减,而依附其上的大量自媒体也会被分流,这会极大的降低微信的粘性,对于微信而言,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刻,因为腾讯的大部分应用,包括其投资的生态圈,都需要通过微信来引流,粘性越强,引流效果就会越好,一旦粘性大幅下滑,影响可能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级的。

2018年,内容社交领域将会出现非常激烈的战争,极有可能会发生大的并购或者大的巨头迅速下滑,但对于广大自媒体群众而言,可能并不是坏事。

然而,真正的下一代社交终结者,可能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始终认为,下一代社交产品将会在以类似Hololens或Google Glass这样的产品正式推出后出现,影像化+虚拟智能助手+去中心化,将会是其核心关键词,而智能音箱的扎堆出现,实际上是在为未来的虚拟智能助理做技术和周边生态的准备。

你很难说,新一代的产品出现后,会不会有巨头快速陨落。 

经过来往和“支付鸨”的阿里,最终以“钉钉”打开了企业社交应用的大门。截止2017年9月30日,钉钉的企业组织数量超过了500万家,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服务平台。

其实,按照钉钉的定位,更加准确的说法是“沟通和协同的多端平台”。钉钉的诞生,将工作交流与日常聊天以及阅读朋友圈等进行了隔离,深受企业主的喜欢。而关键的问题在于,钉钉是与几百家企业“共创”的——深入到企业,与企业员工充分交流,共同开发相应的功能。这样的共创,让钉钉的功能非常的接地气,当然,由于是办公场景的产品,不少没有参与共创的企业中,底层员工其实是有抗拒心理的,这与微信的轻松使用氛围并不相同,这也决定了这类产品的工具属性会更强一些。

但不管怎么样,钉钉短短2年多的时间内能够做到500万的企业级用户,还是非常让人震撼的,这已经远远抛开了微信和QQ的企业级产品用户量。

钉钉是从来往的尸骨中诞生的。

v2_086444072fb24cb781b436af0bb299c0_img_000

阿里巴巴曾经高调宣布,要用来往对抗微信,而事实上,来往上线后的头几个月,用户数量迅速达到了几百万,不过,由于高仿微信,没有特色,用户留存度大幅下降,最终导致了产品数据的日益惨淡。

来往实际上的失败,让主管“无招”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让公司内部对于来往的团队不再抱有希望。甚至在无招提出做企业通讯工具工作圈的时候,遭到了管理层十几个人的反对。

一个月的争吵后,2014年5月26日,无招带着几个工程师搬进了阿里的圣地、马云的私宅:湖畔花园。“有8个多月时间,外面的人完全不知道我们在干嘛,我们就躲在湖畔花园里面慢慢搞,很煎熬。”不过让无招欣慰的是,2015年1月钉钉正式上线,团队最终活了下来。

钉钉的出现,再次分割了微信的流量。

在微信作为霸主的时代,各种场景混沌不堪,亲友之间的交流,工作交流,与各行各业临时交往的人的交流,阅读内容等等,微信已经不再简洁。除此之外,微信还有支付,叫外卖,打车等等工具功能,甚至现在又多了小程序,看一看,搜一搜等等,这让原本定位于社交的微信臃肿不堪,产品定位也更加的模糊。

比如说,原来限于亲友之间的微信,现在添加了太多无关的人,甚至让你的分享也变得乏味。而微信公众号越定越多,但又不像新闻平台那样直接可以看到各条内容,也使得打开率迅速在下降。

微博主打开放和快速反应,与微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短期内微信是不能替代微博的;今日头条们主打算法推荐的信息流,展现方式上比订阅号更加出色;而钉钉主打企业级应用,将用户在微信上的办公环境进行了切割,并且做得更加专业。这些,对于微信的核心功能虽然不是致命的,但都切割了微信的流量。

可以预见的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将会切割微信除了亲友交流之外的流量,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从WhatsApp,Facebook Lite的表现来看,回归社交本质的轻应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而腾讯的产品矩阵显然还没有形成,未来其实依然存在很大的变数。 

在微信小程序发布后的130天,一款出自于朋友印象的匿名社交小程序刷爆了朋友圈,短期内形成了千万级的使用量。这让微信非常的震惊,之后迅速封杀了该小程序。

实际上,这家公司接连做出了几款爆款,最终都被封锁。

看上去沉寂的社交产品,依然存在着突然爆发的可能,而这,是腾讯非常害怕看到的。社交产品的病毒式传播,腾讯自己深有体会。

而阿里们也从未放弃社交的努力,闲鱼的鱼塘,支付宝的蚂蚁森林,都在进行着社交的尝试,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而野心勃勃的今日头条,定位草根的快手,准备进入中国的facebook,以及潜藏于民间的“朋友印象”们,都死死的盯着腾讯,以更加垂直的方式,切割微信和QQ们的流量,在细分方向上做专做透。

巨大的利益面前,哪有什么固若金汤,哪怕防守做到了钓鱼城这样,光靠守着,依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2018年的社交通讯领域,注定会掀起波澜壮阔的攻防大战,谁会兴起,谁会衰微,谁将横空出世,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   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