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2020 岁末总结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soulteary.com/2020/12/25/2020-year-end-summary.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20 岁末总结

2020年12月25日阅读Markdown格式3698字8分钟阅读

回顾 2020 年,感慨颇多。突如其来的各种事件,让许多事情不得不改变,为工作和生活添加了不少挑战,也因此获得了不少成长。

回顾年初在归档页面写下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由觉得应景。

今年的工作主要聚焦在带团队、打基础、盯项目三件事上。

从结果来看,今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完成了社区系统三个大版本的迭代:从无到有、从难用到可用;一起将原有的线下票务系统逐步改造为线上直播活动系统:除了支撑了至少有五十万人(IP)观看的智源大会外,还支撑了两场国际顶级学术会议;还对老的用户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以及做了不少基础技术设施的搭建和完善。

但是坦白说,今年对于产品开发团队来说挑战确实不少:

  • 缺乏磨合:去年年末刚刚团队建立,尚未经过磨合,春节节后复工便遇到了疫情的难题。上级单位对于管控要求非常严格,前期只能远程组织工作,如何能在远程协作过程中度过磨合期是一个挑战。
  • 项目倒排:初期产品方向在实践的过程中并不清晰,需要探索的地方也着实不少,但是项目交付日期是明确的,潜在巨大工作量是明确的,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三个多月。要知道对于产品/工程团队,目标清晰明确是开展业务的基础;合理的需求拆分是高质量交付的前提。如何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进行交付又是一个挑战。
  • 人手不足:疫情期间虽然没有停止招聘,但是因为内外各种原因,人力补充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而且相比大家熟悉的互联网公司,我们的竞争力实在是太弱了,也缺乏影响力。人事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的过程中,面对部分团队人员流失,如何补充人手,保证战斗力也是一个挑战。
  • 性能保障:虽然是要赶出来的项目,但是需要满足“三高”:高可用、高并发、高性能。新建立的团队缺乏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也不足,零到一业务缺乏验证,即使有公有云云服务能够使用,如何交一份满意的卷子,依旧是一个需要啃下来的硬骨头。

《两届北京智源大会的背后的那些事》有提过智源大会遇到的一些困难,然而智源社区的建设,更是充满了艰辛,单单是查看外部代码仓库的用户后台,便能看到50多名开发者提交代码的记录,其中为社区相关主要项目贡献代码的有40多名,其中远程外包人员流动不可谓不多。截止 2020 年末,社区团队算上我,一共招募了4名有开发能力的同学,上文提到的这个“开发团队”几乎都是外包团队的成员、或者是朋友帮忙,这个重度依赖远程协作的项目,是 2020 年团队最宝贵的财富:不论是耕地施肥一般的协作过程,还是养护它发芽吐绿过程中的各种忐忑,在 2020 年对团队和我来说都是一场最好的历练。

今年在招聘和项目上涨了不少经验,离开“大厂”,招聘也好、挑选项目合作伙伴也罢、以及在建设各种规范流程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但是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一些事情:

  • 业务未动,基础先行,有好的底子才能让业务跑的更快。要在业务开动前,做适当的稍微远期的规划(即使是摸索阶段的事情),才能让兄弟们加更少的班,拿到更多的结果。
  • 团队需要找的是愿意改变节拍一起演奏的人,尤其是在暴风雨来袭,乌云密布时没有转身离开,依旧愿意和多数人一起站在甲板上合奏的人。
  • 项目合同律审合规非常重要、选择项目过程前后言行一致的合作伙伴同样重要,保存好工作过程中的聊天记录,必要时可以使用法律武器保护公司和团队的利益。
  • 以及在年初第一季度时的总结:“核心的设计和核心的系统,原则问题绝对一点都不含糊,必须全面考虑,对所有有致命可能性的问题做备份方案,核心和相对核心的部分如果出错,解决问题成本太高。”

回顾2020,爱好范围看起来和年初总结、以及去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不过有了一些质的提升,应该算是好事吧。

技术内容写作

先聊聊技术文章方面的写作。

2020 年排除代码后的关键词分析

2020 年排除代码后的关键词分析

今年目前写了49篇内容。年初 《第一季度总结》中,曾提到过知乎阅读量破百万,三个季度过去后,阅读量又涨了三十万左右,愿意关注我的读者也多了几百位,内容方向虽窄,但是同予者不愁无人,幸甚。

2020年末,知乎阅读量

2020年末,知乎阅读量

上周折腾轻量日志统计方案的时候,顺手跑了一遍数据,结果同样很意外。

2020年网站访问数据

2020年网站访问数据

截止2020年12月中旬,访问网站的 IP 超过了107万,某几篇文章发布后,单日访问量居然破万。

2019年网站访问数据

2019年网站访问数据

对比2019年数据,访客多出了40多万,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致我的读者》,里面提到了“坚持对的事情、数字不重要”等事情,一年过后再来看,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坚持对的事情,放手做就是了。

有了今年的年度数字验证,接下来写文章或许会更加“佛系”吧。

兴趣群管理

相对于许多活动群、营销群、产品客服群一天暴增几百人,很快沉沦为死群或者广告群。在严格控制人数,实行移除或拒绝不适合的人,以及忙起来忘记加人的“群管理下”,两岁多的“折腾群”目前依旧保持着三年前的活跃和健康度,实属不易:在难以建立基础信任、充斥陌生人的网络世界里,保持实名沟通小小微信群能够做到绝大多数技术问题、职业问题有问有答,还是挺感慨的,感谢群里的朋友们两年以来的支持和奉献、以及最重要的:基础信任。

也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够继续保持克制,添加更多有趣的同学到群里,彼此帮助、彼此成长。

今年除了年初在瑞典和小胖纸过年到时候打通的两款游戏(《宝可梦:剑盾》和《织梦岛》)外,没有再打通关任何一款游戏。

回忆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单位忙工作,回家继续忙,“不忙的”时候做试验、技术验证、写文章,没空玩;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入手 PS5 ,对当前世代游戏游玩动力不足。

所以,特别期待今年过年放假,有整段时间可以好好的体验游戏时光。

新“入伙”的设备

新“入伙”的设备

除了年初入手的 Wi-Fi 6 路由器、年中入手的群晖 DS920+、年末入手的 iPhone 12 Pro 、以及一些必要的耗材替换外,几乎没有再入手新的小型电子设备。

“带U盘的风扇”

“带U盘的风扇”

不过如果硬说的话,或许带风扇的 U 盘是一件值得把玩的小型设备,功率比一般设备高,为了保障持续使用不出意外、也为了用户手感,主动散热确实是必要的。

之所以提到“小型”是因为如果电动车也能算电子设备的话,或许送给女司机的特斯拉也可以算上,“一辆移动的 iPhone”: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储存、软件定义的东西越来越多,现在终于到了汽车,而且是消费级的产品,很有意思。

话说回来,今年没有买但是特别长草的 M1 芯片设备,还是放在明年吧。期待明年内存容量升级后的设备,以及全面适配 ARM 的新开发者生态。

两头猫茁壮成长,已经抱不动了,不论是体型还是体重的成长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一头正在熟睡的家伙

一头正在熟睡的家伙

希望他们可以继续健健康康的打闹成长(适量),在家里播撒“蒲公英”。

各自忙碌半年后,告别异国恋,还未认真体验生活,便又各自继续为工作、学习伏案忙碌,忙到搬家都只是同小区换了一个楼层。

今年因为环境原因,几乎没有出去浪,如果明年环境情况有好转,还是要继续践行,读万卷书也要走万里路,在浪的过程中不断开拓视野。

明年对于两个人的挑战依然很多,满怀期待。

摄于新嘉士伯美术馆,著名的“十二试炼”之一

摄于新嘉士伯美术馆,著名的“十二试炼”之一

用最近看到的一句标语作为结束:许多后悔,都是基于“不敢”。

2021 少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