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一部豆瓣分高达8.1的职场PUA电影 | 网络热词批判系列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eiwuhui.com/833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一部豆瓣分高达8.1的职场PUA电影 | 网络热词批判系列

Posted on2020年11月20日Author魏武挥Leave a comment

互联网很容易催生出一些热词。我打算写个系列,以批判性(其实就是黑,说得文绉绉一点)为主,对可以冷嘲热讽的热词,进行一番冷嘲热讽。

本系列不定期写作,兴致来了更新频率高点,兴致缺缺或者无热词可黑,长期不写亦有可能。无需期待。

接受读者命题。

职场PUA。

网络惯用法:指在职场中被他人(一般是位阶更高的上司领导之类)进行了不留情面或者污言秽语式的痛斥/凌辱。

比如,张三在公司里被总裁李四带有侮辱式的痛骂了一顿——比如,你脑子特么是猪头啊——即称张三被职场PUA了。

但网络惯用还有一些潜在的特点。

第一个潜在的特点是,张三一般比较年轻,初入职场,位阶不高。假定高级副总裁张三被总裁李四痛骂了一顿,很少有人会认为张三被职场PUA。

第二个潜在的特点是,痛斥/凌辱有可能不讲频率。被痛斥或凌辱一次,也会被称为“职场PUA”。更为夸张的事是,李四有可能在张三背后痛斥/凌辱张三,被张三知晓,也会被张三称为“职场PUA”。

但这显然是对PUA有很大的误解。

PUA的目的是“控制”,痛斥也好凌辱也好,有时候还会有些甜言蜜语和小恩小惠,这些都是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对目标对象实施“精神控制”,让目标对象俯首帖耳言听计从,才是PUA。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应该是一种PUA的结果。

单纯的痛骂和凌辱,很难说是PUA。

其实关于单纯痛骂和凌辱,早就有一个词,Bully。中文称为“霸凌”——但请注意一件事,霸凌是要讲频次的,偶尔一次不算,要反复多次。

霸凌的目的不是控制,就是通过痛斥和凌辱,满足施害者心理上的一种征服,以及,可能有的直接好处,比如勒索钱财。受害者精神上是极度反抗还是敢怒不敢言,亦或就此心甘情愿地臣服,这不是霸凌的题中之意。换而言之,精神上什么结果不重要。

PUA和Bully的重要区别就在于:被害者精神上是否顺从。

职场里不是没有PUA,但以我陋见,很多所谓PUA,不过是Bully。

那为什么非要用PUA而不是看上去同样很有些逼格的Bully呢?

在本文最后,我将告诉你一个很阴谋论的解释。

《穿普拉达的女王》,其实是一部职场PUA基本成功的电影。通过这个电影,你可以很好地理解,到底什么叫职场PUA。

先罗列一下剧中人物。

女主安迪,初入职场,梦想是做一个记者。
女boss,时尚界知名的工作狂,也是圈内扛把子,杂志社老大。
gay蜜,杂志社中一个很重要的男员工,女boss对其信任有加,女主和他关系不错,姑且称之为gay蜜。
女助理,女boss的第一助理,算是成为女boss第二助理的女主的上司
唐璜男,一个成功的自由写作者,女主和其有一夜情,经常对女主说女boss的坏话。

我们来看看安迪是怎么被PUA的。

第零个手段,当然需要证明一个假设,你即将面临PUA的那个职位,极度稀缺,好多人疯了一样的抢。这是大前提。安迪多次得到这样的提示,包括不限于女助理、gay蜜、唐璜男等。

第一个PUA手段,玩命打击你的自信心,彻底否定你。这个手段主要通过女助理完成。作为安迪的上司,女助理经常发表这个新来的,就是一个土包子,而且身材很差,完全不适合时尚界的看法,有当面的也有背后的。女Boss也使用过这个手段,对安迪初次面试时提交的简历,不屑一顾。

第二个PUA手段,长期的漠视,将受害者视为工具人。这个手段主要通过女Boss完成。女Boss甚至故意叫错安迪的名字——第一次可能还是无心,后来绝对是故意的。女Boss对安迪的工作基本不评价,只吩咐,吩咐完了来一句that’s all。意即:滚。

第三个PUA手段,适当地拐弯抹角地给点小甜头。比如女Boss后来叫对了安迪的名字,比如安迪获得了女Boss家中的钥匙,女助理告诉安迪,这是Boss对你已经认可的象征。但女Boss从来不直接肯定安迪的工作,也不会说谢谢。另外,安迪应该是可以免费地获得时装的穿戴,有些时装首饰,甚至可以白拿。

第四个PUA手段,所有的痛斥、凌辱、小甜头,都必须告诉被害者这是值得的。这一环由gay蜜完成。Gay蜜告诉安迪,如果你觉得你和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变紧张了,这说明你已经入行了。如果你要分手了,这说明你即将获得晋升。

最后一个PUA手段,套路略复杂。

先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看上去特别光鲜靓丽——也就是女Boss自己。然后告诉安迪,你和这个目标人物,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只要加以训练和奋斗,就可以成为这样的光鲜靓丽人物。让受害者觉得,ta与施害者是一类人。这个手段复杂的地方在于,建构“我们”的同时,需要设计一个“他们”。在电影中,这个“他们”就是女助理,女boss称之为蠢货(但安迪你不一样,你和我是我们),并让安迪交纳投名状:替代女助理跟随女Boss前往巴黎时尚周——这个指令需要安迪亲口告诉女助理。

安迪基本被PUA成功。她一度已经深信不疑自己属于那个团体。至于她的工作,抱歉,和专业其实没啥关系。除了给老板买咖啡送材料挂衣服记录一些日程,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无论如何谈不上专业二字的两件事,充斥着虚伪和不合规则:

其一,帮老板记住一些人的名字,好让老板在社交场碰到这些人时接受提示,以显示出一副很记得对方的样子
其二,帮老板的小孩弄来还没印刷成书的哈利波特的手稿,提前知道剧情。

所以,这是一部相当典型的反映职场PUA的剧。如果在职场上受到了自觉不公的对待,请对照这个电影,分清到底什么是PUA什么是Bully。

这个电影,最终安迪没有完全被PUA。促发的动因是唐璜男。在和唐璜男一夜春宵之后,她发现唐璜男伙同女boss的敌人,图谋赶走这位女强人,并且已经接近成功。

女boss的做法是将一个本来属于gay蜜的职位,给了她的敌人。化解了这次危机。安迪觉得这对gay蜜非常不公平,从而开始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最终离开——不过有趣的事是,女助理被女Boss一脚踢开换成自己去巴黎时尚周,她除了有一些纠结之外,整体还是欣然接受的。这可能和女助理半巧不巧地遭遇一场车祸断了腿有关。

但PUA基本还是成功的。因为安迪从来没有意识到她经受了一场PUA。在精神上,她总体是认可女boss的。尤其是最后她去一家报社求职时,女boss还是给了她一个甜头:贵社不雇她,就是傻子。

电影以安迪偶遇女boss,笑着打招呼告终。

但其实还有一条PUA副线,大获成功。这就是那位Gay蜜。当他满心以为那个梦寐以求的职位归属他时,当头一盆凉水。他强忍着泪水,依然希望,下一次就该是他了。

他多年为女boss效力,不难想象,安迪走过的路,他都应该走过。最终被当筹码,依然没有绝望,这是多么成功的被PUA啊!

简体中文互联网上,对职场PUA的批评不绝于耳,甚至不惜扩大化。

一次会议中的上司痛斥,就可以被视为“PUA”,简直是侮辱了PUA这个相当高深的精神控制大法。

如此反对职场上对下的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舆情下,这部电影竟然在豆瓣上有8.1分的高分。

这太政治不正确了。

比照大洋彼岸将《飘》下架的政治正确,我们应该呼吁,将这部电影下架。

爱奇艺上还收费观看,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我们甚至应该要求豆瓣用显著的方式,来告诉大家,这是一部PUA电影,打工人们应该痛斥之。

以下段落,非常政治不正确,非常阴谋论。

Bully是没有什么技巧含量的,说穿了就是仗势欺人。PUA感觉很高级,毕竟,试图在精神上去控制一个人,并不容易。

被一种高级手法施害,是不是有一种受害者也很高级的暗示感呢?

更阴谋论点,是不是痛骂者也有一种很高级地在痛骂一个高级手法的高级感呢?

—— 首发 扯氮集 ——

Categories社会与文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