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前端随想录》与我的技术观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ewind.us/2020/about-fe-fantasy/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开通专栏两年来,我在知乎写了不少前端技术文章。这里对它们做一些系统的整理,并总结一些我对技术写作的理解与认识。

知乎相比传统博客有个问题:缺乏原始意义上的 About Me 页面,不易于其他人知道「这人是谁,做过什么」。虽然你能点进别人主页视奸 Timeline,但这里消息碎片化程度实在太高了。就连回答赞同数排序也未必准确,毕竟自己认真写的干货点赞数比不上随手玩梗的情况,已经再常见不过了。为了在这个日渐浮躁的互联网里好好沉淀一些东西,这篇文章既会成为一个目录,也会成为我自己的 About Me,保持更新并置顶。

作为前端工程师,我的本职工作主要是 Web 生产力应用的研发。这涉及不同层面上的 GUI 应用领域知识,包括富文本编辑、图形编辑、混合应用技术栈、WebGL 渲染、JS 运行时等。此外我也会做一些小型的探索项目,并分享一些技术上的个人见解。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技术教学、动手 Hack、技术评论、个人内省

下面列出分类整理后的文章目录。

技术教学

这部分主要是对某项前端技术的入门介绍。我比较关心一些相对「小众」的领域,努力保证文章的趣味性。但如果想真正掌握这些技术,那一定是离不开系统性的学习的。要是我的这些文章能起到 一定的启蒙作用 ,那就很不错了。

动手 Hack

这部分主要分享一些我制作新玩具 Demo 或解决具体问题的历程。我选择的题材主要是兴趣导向,并超出个人舒适区的。文章里一般会描述思路和步骤,并提供可以复现的代码库,希望它们能帮助感兴趣的朋友们 接触到一点更大的世界

技术评论

这部分主要是我对一些开放性技术问题的个人观点,也包括一些专栏外的知乎回答。鉴于我的个性,有些文章是存在不小争议的。随着时间推移,我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都可能更新。所以我相信答案本身未必重要, 重要的是分析思考的过程与方法论

这些是专栏的评述类文章:

这些是与 JS 系语言相关的回答:

这些是与可视化编辑器相关的回答:

这些是与原生开发及 WASM 相关的回答:

这些是与 WebGL 及图形学相关的回答:

这些是与其他业界动向相关的回答:

个人内省

这部分主要是我对自己技术生涯的阶段性总结与回顾。我觉得评价自己,其实比评价他人要困难和痛苦得多。 我做技术是为了什么?我的生活又是为了什么? 这种看起来最简单的问题,却往往并没有那么容易回答。

以上已经整理了我自己认为值得推荐的分享内容,方便有需要的朋友查阅。下面我想多说几句,聊聊我写作的动机与立场。

首先,我并不是想通过这些文章证明我的技术有多强。相反地, 如果你在面试里遇到我,那么你很可能惊喜地发现我无法秒答一些老生常谈的题目 ,譬如 this 的几种指向与如何翻转红黑树之类——你看这个在知乎沽名钓誉的家伙,水平也不过如此嘛!

我写许多文章的最大动力并不是炫技(当然也不排除有点这个成分),而是希望像我仰慕的许多大牛那样,能把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分享给更多的人。 比起一些早有标准化答案的经典面试题,我可能更擅长和乐于解决实际遇到的开放性问题 。当然好的算法题也有分析讨论的价值,毕竟它们都需要高质量的思考过程,这在我眼里都比结果的 error-free 更重要。类似地,相比于文章给出的结论对错,我更看重思考的过程本身。

不得不说,我的生涯发展还是受到了许多前辈的影响。虽然我每天都喜闻乐见地等着知乎彻底完蛋,但其实我就是在知乎刚诞生不久的那个年代来到这里,并开始学编程的。这里有许多我高山仰止的大牛,对我有很多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帮助。这些年过去后,虽然我仍然无法成为他们,但他们在我眼里已经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了。尽管许多人今天已因各种原因离开,但我发现今天它的编程专业话题仍然能保持一定的质量。对于中文技术人来说,这里仍然是比微信公众号更好的平台,我会继续保持活跃——当然, 我感兴趣的话题未必仅仅是前端技术,这是我的自由 。对于非技术的写作,我会将内容更新到《 前进达瓦里希 》专栏,它的第一篇文章《 美剧〈切尔诺贝利〉背后的真相 》也获得了不错的反响,这让我感到欣慰。毕竟不管是技术还是非技术的写作,背后都有许多共通的方法论。

其实就算知乎彻底完蛋也没关系,我的所有重要文章内容都有备份。对于转载,只需注明出处即可。在极端情况下,我也保留删除全部文章退出知乎的权利。我也在这里提醒每位知乎创作者, 一定不要信任国内平台的数据安全性 ,理由就不必多说了。

虽然这个专栏接受打赏,但盈利并不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两年来,我接受到的打赏总额为 七块钱 。不过如果有金主愿意,我也很乐意接受一些付费的咨询,或专门写一些诸如调研分析或技术推广性质的深度文章。只是这样的选题不应违背我的价值观。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也可以私信联系我。

许多前辈都说「做分享真正受益的是你自己」——某种程度上这说得没错。但如果只有你自己受益,那说明你的分享还可以更好。我写博客的兴趣从 2014 年起培养到了现在,最早的文章和代码都写得很烂,而现在已是今非昔比了。我并不是从小擅长编码的神童型选手,直到大学才开始接触编程。如果说今天有什么成就,靠的也更多是后天的【持续】投入而并非先天的天赋。相信只要持续获得正反馈而慢慢积累,量变总是能带来质变的。

必须重复一遍, 我为我的观点与言论负责,但我不认为我的观点就是正确的 。相反地,我在很多领域的理解与认识都需要持续进步。对我的文章,有不同意见都很欢迎指出,唯一的要求是希望能保证基本的尊重。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贡献社会的方式。对目前的我来说这种方式是 Web 前端技术, 但每个人都值得探索属于自己的方式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在今天这个时代,也许我和我的《前端随想录》哪天也会像网络上的无数前例那样,突然销声匿迹于一片不可抗拒的黑暗之中。

但我仍然愿意付出点滴的努力,希望这世界能多少记得我曾经来过。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