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浅析数据时代下的SD-WAN服务与企业应用场景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dnlab.com/2377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一、当红明星SD-WAN

近年来,SD-WAN在行业内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一时间内,众多服务商诸如 运营商、公有云、IDC、CDN、VPN商、软件商、硬件/芯片商、安全商……等N个阵营纷纷推出了自家的“SD-WAN产品”,这其中既有老牌厂商也有商业新贵。俨然SD-WAN就是一个超级蛋糕,大家不惜重金投入进来也要分一杯羹。诚然,SD-WAN在继SDN的热潮之后,从2015年起至今整个行业可谓一路高歌,突飞猛进。根据Gartner调查数据显示,SD-WAN在未来几年将对传统接入方式带来强烈的冲击,预计在2022年,SD-WAN规模将与传统接入比例持平,并全面兼容传统网络。

101.png

二、百花齐放的SD-WAN企业

我们看到在这个大环境趋势下,各路厂商纷纷投入其中,而就在众多商家在“扎堆”涌入的同时,SD-WAN似乎也变成了一个“红海市场”。这背后表现出的是SD-WAN服务企业太多,包括一些SD-WAN代理商和运营公司也都层出不穷,截至2019年Q3行业综合媒体数据显示,国内外所有大小SD-WAN提供商已接60多家,整个市场呈现出了一种“商多客少”的局面。关于“红海市场”相关的文章此前也有不少行业人士发表分析过,这里主要聊聊他们的类型。

当前企业已进入了数据时代,面对众多SD-WAN服务商,客户在决定方案或是选择服务时往往都会货比三家!选择时也往往会有这样的想法:是考虑大牌厂商?还是垂直服务型?是选择贵的?还是性价比的?是希望一次性购买产品,还是按月购买服务; 在安全、可靠性、加速效果、整体服务方面如何选择?面临改网时是希望一次性改完,还是新旧网络并存,如何顺利过渡匹配所需服务,以及保护原有资产,我想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要弄清楚这些,我们不妨先将市面上近百家SD-WAN服务商大致分类了解一下。

102.png

(1)WAN链路优化型:主要提供广域网线路优化服务(第L2-L4),该类服务商一般拥有独立虚拟广域网和加速站点,根据使用规格按月收取服务费居多,也被称为线路服务商。以就近接入客户侧加速网络,路径优化,配合主控端及部署在客户侧的CPE/vCPE,为客户提供端到端或多地组网加速的方案。由于具备比较可控的网络资源和QOS能力,很多时候在网络层就能解决较多问题,例如通过自有加速站点直接降低网络时延和丢包率。

103.png

(2)公有云生态型:主要为云服务商,属于近年新秀,一般拥有大量云上企业用户,通过SD-WAN帮助企业连接云上和线下环境(能够实现快速上云),能兼容自有生态资源的连接(例如企业应用服务或是大量的源站内容),也有提供企业网互联互通的场景。他们的产品一般为自研,通过分布的Region构建接入站点,为SD-WAN提供网络层及以上优化能力;

104.png

(3)SaaS应用加速型:主要提供企业应用的定向加速服务优化,他们中既有云商也有以前的CDN服务商,例如部署在云或数据中心的ERP、MES、SCM、PLM等企业应用(也有部署在企业内部的)。类似于CDN原理,但这类场景中Client与Service之间的数据是进行实时交互的,非Cache模式能解决。服务商通过与云和SaaS提供者建立生态合作关系,优化对应的网络、DNS、应用程序,让客户在访问特定应用时能有效识别并启用优化服务,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105.png

(4)软硬件/芯片型:以提供软/硬件产品为主,他们中既有传统硬件和芯片大厂,也有软件类服务商,其背后多半都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他们既是SD-WAN的技术服务商,同时也可能是其它SD-WAN商的硬件提供者。产品上一般有较全的“标准”功能,技术特征一般都有针对网络协议优化来改善广域网中的使用体验(例如 丢包补偿、数据压缩、去重复、智能选路)。此类服务商多数只提供软/硬件产品本身的服务,例如客户一次性购买硬件和license、增值服务等,但不提供运营和线路网络服务,他们一般具备较深的技术壁垒。

106.png

(5)网络安全型:顾名思义提供网络安全为主的服务商,他们将传统网络防火墙能力与WAN优化能力汇聚在一起,作为WAN的安全服务进行部署。产品既可独立部署,也可以被集成到企业网的安全模块中,或是在数据中心和云上提供WAN安全服务。他们既有传统安全商转型,也有安全领域的新秀,特点是在安全领域中相比其它SD-WAN服务商能提供更全的安全功能和特有优势。

107.png

(6)运营服务型:主要是销售和运营SD-WAN产品,他们的特征是有拥有较多的客户资源和大量的SD-WAN潜在客户,并且他们对领域内的客户情况有较深的理解,非常清楚用户需要什么。但这类服务商一般情况不自己研发产品(极少数除外),而是通过与SD-WAN技术公司合作,代理包装好产品再卖给客户,技术和支撑性工作全由SD-WAN生产公司来提供。

108.png
如果按以上分类来看,相信大家看过之后会觉得清晰许多,对服务商类型会有一个大致了解。但也希望不要过于较真,因为这里面也有很多复合型的服务商,即具备了多个类型属性,例如某服务商可能既是运营服务型同时也是WAN链路优化型,有的既是网络安全型也是软件服务型等等,而每类标签只是他们当前的核心能力之一,更多分类就暂不列出了。当然,SD-WAN行业发展如此之快,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这样,明天也许就是另一种形态了,如巨头的跨界打劫现象已屡见不鲜。

三、企业与服务商面临的窘境

(1)多元化场景特征与服务现状

以传统行业为代表的零售、酒店、医疗、餐饮类行业算得上“SD-WAN首批客户”,这类客户的前身主要是MPLS客户,场景多半是总部与分支机构,或是连锁门店之类的星形网络。当他们发现SD-WAN这个新物种既能满足原有需求又能降低成本时,自然就成为了首选(少数例外)。 第二类是以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电商、社交、游戏、直播等客户,他们的主场多半都在公有云,包括多云+数据中心的混合场景,也有办公室和分支机构等全连接场景。由于他们的生产系统主要运行在网络上,因此对网络条件自然也要求极高,通常的标准是 高可靠、高安全、高SLA、7*24*365随时待命。再就是一些大型集团和出海/跨国企业,业务场景类似于前两类的结合,但多半是企业应用加速,注重应用层的使用效果和体验,不太关注网络连接,这叫企业应用数字化转型。

除了行业外,如前面讲过的客户付费模式也大有不同,他们中既有按月订阅产品和服务的,也有只购买产品硬件和license的,在选择改网时会要求不同的方案和服务要求等等。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觉得客户场景好多,但我要说这只是SD-WAN市场的冰山一角,更大的市场空间还远未被开发。所以好消息是这个市场空间比我们看到的要大很多,只要能为客户创造价值总会有自己的空间。而坏消息是在同一维度扎堆的服务商也非常多,并且有不少试图以一种产品方案解决所有类型客户问题的服务商,即希望一招鲜吃遍天。能不能吃遍天这里不下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阶段如果做不到深入B型企业的真实需求中,匹配对应产品方案和技术服务(尤其是服务),那只能说明离客户还有很远。所以”百花齐放“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2)传统企业网的转型之痛

如果说SD-WAN服务商是“百花齐放”,那么客户的网络架构则是千差万别。这主要体现在不同行业对于Wan使用上的理解不一样,不同企业的网络用途差别决定了他们对预算的投入(包括人力投入)。

传统企业网的架构属性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网络当属零售业的生产系统,例如连锁门店与总店之间的交易数据同步,这种场景基本上只要有Internet + POS机就可以投入运营。但也因为门店存在自营和加盟的关系,以及网络结构相对简单,可能存在没有网管人员的情况,而连锁店一旦要升级改网,则面临N个门店的信息采集,包括原有终端网络适配,这考验的是服务商的综合交付能力。加上零售业的成本意识强,对于大规模的门店改网一般都有严格内部预算,这也可能会存在客户与服务商的合作不平衡,容易出现交付质量不高的情况。

第二类网络叫做企业办公系统,他们中多数是原MPLS-VPN用户,网络规模各异,企业网包括:视频会议、ERP、Eamil、OA… 等高频访问类应用。通常情况下,企业应用会根据不同角色设立不同的策略与规则,这些策略如QOS、故障收敛、负载分担/均衡、安全、监控管理都是依附在MPLS网络之上的。假如某天企业面临改网减预算,项目负责人至少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改后不影响原有网络使用,二是如何达到节省预算目的。而不同的企业对此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决策,例如有些企业技术运维能力强,传统网络在他们手上非常稳固,他们对于SD-WAN的态度首先是考虑能否完美匹配原有环境或与之共存,新产品对他们而言可能会产生哪些新问题(例如可控性、可靠性、原资产利用、使用习惯、学习成本等),而不是看你的产品有多少功能,能节省多少成本,或是否高大上,但凡有一样与他们的预期有差异则很难轻易接受。另外也有一些不太重视运维的企业,网络架构可能会缺少规划,如果遇到规模大的,那就更考验服务商的综合技术服务能力,很可能改网的难度会超过重建一张网络。

因此对于服务商来说,不要期望做两次PPT交流就能获得客户认可;而对于客户来说,也不要过于依赖服务商能解决企业网的所有问题。改网需要双方之间的深入沟通交流,明确边界(关键是客户),服务商更需围绕企业网现状规划匹配的技术方案,技术过硬是基础,包括实施计划和服务的整体配套。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不屑一笑,这不就是典型的IT外包思维和做法吗?说好的软件定义广域网体现在哪里了?上面那些问题用我们的产品完全可以搞定,根本不需要那么费劲。其实我想说一点也没错,因为SDN当年也是这么想的,其中不乏有好多被看作是未来爆品的SDN企业,结果那些企业到后来不是转型就是消失了。可见,如果站在线路思维的角度来看,SD-WAN在传统网络下的转型之痛并不在完全在于技术,而是传统网络几十年所形成的概念认知、技术方案、思维方式、服务模式、乙方产品粘性等系列因素和用户已深深绑定,他们接受新技术产品需要一个过程。对比下当年IDC客户迁移至公有云是一个道理,即便到了今天,云上与云下应用环境仍在共存,这就使混合云成为了主流场景。因此,SD-WAN当前的使命不是要完全替代传统网络(MPLS),而是要与之共存、兼容、智能融合,输出各项更具优势的产品方案和增值服务能力。

(3)“红海市场”下的产品方向定位

相信众多服务商加入SD-WAN阵营是看好SD-WAN的未来市场,他们中既有传统服务商的转型也有新创企业,不少服务商凭借自身优势在行业内占据了一席之地,且每服务商至少有一项核心能力,可能是专注技术/软件、专注硬件/芯片、专注网络连接、专注安全、专注运营等等,这也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创造着不同价值,从而在行业中构建了独立的生态位。并且有不少企业将SD-WAN视为主要营利产品,无论是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客户挖掘等方面都投入了巨大成本。

然而,也有一些服务商并不以SD-WAN作为直接营利产品,而是拿它来靠近用户或占据市场,为后续营利模式打基础;另外还有通过低价获取客户市场,以及在同质化阵营里PK等服务商层出不穷。那么问题也来了,能直接营利的产品必然有它的优势和壁垒,能被客户接受和创造价值,否则被替代是分分钟;不直接营利的产品背后必然需要资金或营利产品为其兜底,包括日后营利的战略计划,如果长时间不营利那就是玩火。而那些在高度同质化阵营里扎堆的服务商,有一些既没有可PK的优势和壁垒,也不具备技术服务能力,同时还拿它当主要营利产品,这就需要考虑一下细分市场了。因为SD-WAN绝不是单纯的卖线路、卖盒子、或是卖软件/控制器,如果是这样的话,相信市场早就被几个巨头垄断了。所以”红海市场“真正考验的是那些定位模糊的服务商,一没有优势和壁垒,二不愿过多投入和试错,三无法输出客户价值,仅只是想尝试一下,这就真的需要重新思考定位问题了。

(4)SD-WAN的终极之战,“标准之争” !

SDN时代在局域网中没有得到应有的用武之地,但它强大的思想在广域网中却得到迅速展开和技术落地。众多服务商将SD-WAN技术维度提升到了一个新高,我们已经很难用上帝视角直接看清它们。像MEF这类三方组织,曾联合Cisco、Colt、Verizon、Huawei等巨头制定了SD-WAN各项定义和标准,就像ISO国际标准协会定义了伟大的OSI模型一样,似乎要引领新一代网络思想标准,思科甚至在新版CCIE课程中加入了SD-WAN的考试内容,其它类似厂商也正在尝试中。而现实情况是SD-WAN的形态正以空前的速度迭代和分裂中,各阵营都带着不同的视角在理解,例如开放的白牌、开源社区、各生态位服务商、市场多元需求……很难脑洞SD-WAN未来的标准。

或许日后它会因为概念与技术之间的平衡、成本与品质的PK、企业多元应用场景等一系列的碰撞之后,演化出某种“主流标准形态“,但这需要众多厂商能共识,无论是软件、硬件、芯片、协议标准等适配都能围绕这个标准思想来发展。与其说服务商在争SD-WAN标准,不如说是在争夺未来的领地和生态,也许当真正的市场标准形成之后,便是巨头瓜分天下之时,只是它的细分市场如此之大,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四、SD-WAN的进化之路

SD-WAN目前正处在一个高速创新和迭代的过程中,指不定下一刻会发展成什么样,日后会以什么标准形态存在也许没人知道,如果谁家要说自己有经验,那就好比09年以前好多企业谈云计算一样。所以说SD-WAN目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验可言,有的只是对于当下的认知和技术积累,因为SD-WAN提出的思想概念和想象空间实在太大,而当前技术所实现的离这些思想还有很远。对于笔者所在的公司(犀思云)而言,我们对SD-WAN时刻都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在可预见的趋势里围绕着市场及客户“持续进化”,一步一印深耕技术与服务,为客户及行业持续创造价值。

DT数据时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SD-WAN? 我相信很多看到这里的朋友其实心里已经有答案了。如果您是服务商,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是企业客户,那就根据公司实际需求匹配一下各服务商能力,SD-WAN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产品和方案?这个问题欢迎来聊和验证!

感谢看完,期待下次见面!


欢迎关注犀思云www.syscxp.com或致电400-816-6620,我们基于SysCXP(犀思云交换平台)推出了全新Hybrid Wan解决方案,专为不同企业提供公有云极速连接、企业广域网优化/部署,通过Hybrid Wan不仅能有效解决企业不同场景下面临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连接平台中更多生态服务资源。 另外,SysCXP本身也为广大SD-WAN伙伴提供全球网络加速与应用环境的快速构建,更多服务欢迎咨询和关注!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