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前三季净亏10.5亿,平安嫡子美国上市为哪般?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2923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fiMveuR.jpg!web

2019年12月2日( 美东时间 ),中国平安( 601318:SH;2318:HK )旗下金融壹账通( 简称“壹账通” )更新了招股文件。 根据时间表,壹账通将于下周五( 12月13日 )开始交易,代码OCFT。

根据招股文件,壹账通拟发行3600万份ADS( 美国存托股票 ),价格区间12美元~14美元( 对应市值约50亿美元 )。

假设发行价定在上限并通过“超额配售”额外发售540万ADS,壹账通IPO最高涉资5.796亿美元。

自2015年12月创办以来,壹账通帮助客户完成交易总额1.8万亿;2019年前三季度,每天处理13.5万次反欺诈审核,420万宗信用风险评估,1.3万件机动车保险理赔。

截至三季度末,壹账通拥有3700个金融机构客户,为中国最大TAAS( Technology-as-a-service )平台。

2019年前三季度,壹账通营收15.5亿,同比增长72.3%;Non-IFRS毛利润7.6亿,同比增长89.5%; 净亏损10.5亿,2018年同期净亏损5.8亿。

单就财务数据,壹账通不值50亿美元。但考虑其身份( 平安集团全资子公司 )、使命( 承载平安集团数字化转型重任、打造面向6万多家金融机构的开放平台 )、技术储备( 平安集团动用10万技术人员、投入150多亿的成果,用的着的都“拿来”了 ), 按蚂蚁金服( 估值1600亿美元 )的零头估个50亿美元,不算过高。

人算不如天算,壹账通IPO遭遇的外部环境不太理想。截至目前,2019年上市的29只中概股有12只首日破发,破发率达41%。就算逃脱首日破发,还可能在IPO后一个月内破发。后来成为明星的瑞幸咖啡 (NASDAQ:LK) ,上市第二周收于15.32美元,较发行价低9.9%。

作为平安集团“嫡子”,壹账通最在意的不是5亿美元融资,而是把握上市时间窗口。 “美国上市公司”这块“招牌”可以适度淡化壹账通的“平安背景” ,以更加公开透明的公司治理取信于国内外金融机构。

壹账通“盖楼”

壹账通于2015年从平安集团分离,主要业务是面向银行、保险、投资管理等金融机构提供商业云服务。

靠谱创业公司的做法是先挖个“深坑”,把“厢式基础”打好,再一层一层地往上“盖楼”,即推出产品及服务。

对承载中国平安集团数字化转型重任、致力于打造开放平台的壹账通来说,这么做远远不够。壹账通要把整个“规划区域”的地下结构做好,所有道路、管网、线路布置完毕,才能开始“盖楼”。

目前,壹账通可提供12套“原生云”解决方案和50多个产品。截至2019年9月末,壹账通有3700多个金融机构客户,包括所有主要银行及99%城市商业银行、46%的保险公司。此外,壹账通陆续在日本、新加坡、印尼成立分公司,业务范围拓展到10个国家和地区。

1)获客模式

壹账通拓展客户的策略分为采用-加深-整合( Adopt-Deepen-Inegrate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客户只采用一两款简单产品;第二步逐步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引导客户购买更多产品和服务;第三步水到渠成,为客户整合业务流程。

壹账通目前3700多家客户中的绝大部分处于第一、第二阶段,因此营收潜力远远没有释放。

2019年Q3,壹账通营收5.85亿,同比增长62%。过往四个季度( 2018年Q3~2019年Q3 ),壹账通总营收20.7亿,同比增长86.8%。

eaaUVbV.png!web

2)客户来源

招股文件披露,来自平安集团以外的收入占比在60%一线——

2017年,来自平安集团及外部用户的收入分别为2.36亿和3.46亿,外部收入占比60%;

2018年分别为5.28亿和8.86亿,外部收入占比63%;

2019年前三季度分别为6.77亿和8.78亿,外部收入占比56%。

zqQ7BjF.png!web

外部用户分为“高级用户”和“基础用户”。2018年221家高级用户( 2017年为40家 )为壹账通贡献收入8.86亿,户均392万。3272家基础用户贡献收入2060万,户均6300元。1个高级用户带来的收入相当于622家基础用户。

壹账通的努力方向显然是引导更多用户成为高级用户,同时让高级用户支出更多。

壹账通使用“扩张率”来衡量可比用户本财年支出与上财年支出的比值。2017年、2018年,外部用户“扩张率”分别为800%、224%。也就是说,2018年外部可比用户在壹账通的支出增加了224%。

3)毛利润率与计费模式

壹账通毛利润率呈阶梯式上升:2017年各季度在14.4%~22.8%区间;2018年各季度提升至25.7%~29%区间;2019年前三季达到28.5%~38.6%区间。

­­­

EvaMZvj.png!web

壹账通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项目是向各家第三方机构( 如银联、电信运营商 )支付的“通道费”。2019年前三季度,此类支出3.51亿,占营收成本的53%。这是壹账通的商业模式决定的——不是以产品交付、技术转让获得一次性收入,而是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赚取佣金。

与商业模式相呼应,壹账通的主流结算方式是基于交易额按比例取费。2019年前三季度,采用此模式获取的收入占总营收的78.4%。

zQVfAff.png!web

如果以交付、技术转让为主要商业模式,增加收入的路径相对单一,即增加客户数量。

基于交易额赚取佣金,缺点是收到的费用包含需要支付给第三方的通道费,毛利润率看起来低。但却能够一边发展新用户,一边用“采用-加深-整合”的套路挖掘现有客户的潜力。

2018年3272家基础用户平均每家支出仅6300元,221家高级用户平均支出达392万,相差620多倍。但高级用户平均每家只选择了3种产品( 壹账通有12套解决方案、50多个产品 ),没用过的产品还很多很多。可见基础用户、高级用户的潜力都非常大。

规模效益尚未发挥

2017年,5.37亿研发费用占营收的92%,2019年前三季度6.41亿研发费用占营收的41%,但这个比例仍然偏高。

2017年市场费用2.08亿,2019年前三季度市场费用增至4.72亿,占营收的30%。

行政费用的膨胀与市场费用极为相似:2017年行政费用为2.7亿,2019年前三季度为4.52亿,占营收的29%。

UvABFj3.png!web

2019年前三季度,研发、市场、行政三项费用合计占营收的101%( 2017年这个比例为175% )。

最近4个季度( 2018年Q4~2019Q3 ),经营亏损及经营亏损率均显著下降。2018年Q4经营亏损5.36亿,亏损率105%;2019年Q3,经营亏损3.05亿,亏损率52%。

um2yIvB.png!web

壹账通经营亏损的根本原因是营收规模没有上去。

天花板有多高

对某家企业而言,“天花板”可简单理解为所在行业全年总营收的一个百分比,因为激烈的竞争无处不在,头部公司难以通吃,再说还有反垄断法管着呢。

比如腾讯目前主业互联网广告和网络游戏。2018年互联网广告行业总收入3694亿,网络游戏行业总收入2144亿,合计5838亿。腾讯广告、游戏收入分别为581亿和1619亿,占比分别为15.7%和75.5%。如果网络广告、网络游戏行增长率分别为12%和5%,那么到2023年,互联网广告和网络游戏的收入分别为6510亿和2736亿。假如腾讯网络广告市场份额上升到25%、网络游戏市场保持75%,则腾讯这两项业务2023年收入为3680亿。再假如这两项业务净利润率为25%,则2023年净利润为920亿,按40倍市盈率,腾讯市值为3.68万亿人民币,约合4.1万亿港元、比现在高1万亿港元,年均增长率5.8%。

正是因为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的“天花板”偏低,腾讯一定要努力发展金融科技、云计算等新兴业务。

金融科技天花板有多高?

2018年中国GDP达73.1万亿元,预计2023年将增至95.7万亿。截至2018年末,中国金融机构总数达6.2万家,总资产约合46.9万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82.8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另据统计,2018年末美国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达98.2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479%。

尽管经历近2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金融服务渗透率仍与美国有很大差距。截至2018年末,个人借贷/透支服务的渗透率仅为31.6%( 美国为77.1% );人均保费支出约为美国的8%~15%;家庭资产绝大部分集中于住房,金融资产占比仅为12%( 美国为43% )。

6.2万家金融机构中,4500多家银行类金融机构持有总资产的80%以上( 注: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6大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134家城市商业银行、1400家农村商业银行及3000多家银行类金融机构 )。截至2018年末,银行总资产达268万亿,预计2023年将增至448万亿。

在银行放贷总余额当中,大型企业、个人和中小企业占比分别为56%、20%、24%。提供八成以上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只获得不到四分之一贷款。据估算2018年末,中小企业资金缺口高达11万亿美元( 预计2023年将增到14.2万亿美元 )。

银行贷款的重心迫切需要向个人及中小企业转移,但风险评估、贷后管理的效率成为瓶颈。截至2018年末,整个银行系统共有22.9万个分支机构、雇员高达430万。根据对排名前五位的银行进行调查,34%~39%的人力用于客户服务,总数约150万。银行的效率上不去,服务个人及中小企业就不划算,出路只有全面数字化转型。

6万多家金融机构中,除了排名靠前的一二十家,缺乏数字化转型所需的资金、人才和技术。

保险、资产管理领域数以万计的机构同样渴求金融科技为它们插上“翅膀”。如果被“友商”降维打击,后果不堪设想。

相对广告、游戏行业,金融领域的潜在需求是天文数字。Oliver Wyman估算,2018年中国金融机构在技术方面的支出达1522亿,这个数字将在2023年达到4008亿,年均复合增长率21.4%。

4000多亿只是金融机构的研发投入,排名靠前的100家大概会花掉这笔钱的90%,其它6.2万家年均投入只有60多万,远远不足以推动数字化转型。想要不被时代抛弃,出路只有求助于金融科技公司。壹账通们将采取基于交易额或者资产管理规模的计费模式,分享数万家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红利”。

出身不容选择

尽管已经有蚂蚁金服、腾讯金融、兴业数字金融、恒生电子、神州数码等实力玩家,但金融科技仍然是片蓝海。而且由于行业特性,金融领域沟壑纵横、壁垒森严。比如恒生电子在券商那里“吃得开”,保险公司、银行未必买账。#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在广袤的金融科技市场,有两种背景的玩家最具竞争力:一是壹账通、兴业数字金融等金融巨头的“嫡子”;二是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养子”。

壹账通们的优势是身份和背景,对金融业务理解更深,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蚂蚁金服们的优势是坐拥海量用户、服务C端的能力出众且经验丰富,除了提供IT技术还能帮助金融机构获客并改善服务,简单说就是“赋能”。但互联网巨头孵化出的金融科技公司缺乏金融背景、参与金融服务的时间短、服务内容相对单一。

出身不容选择,重在个人表现。金融科技市场潜力无限,各种背景的玩家都有机会。虽然蚂蚁金服领先,但壹账通、兴业数字金融们不可能被“团灭”。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