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寻找深圳的第二曲线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cyzone.cn/article/56588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MBJbAbB.jpg!web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周天财经,作者傅叶 周天。

和历史悠长的北上广不同,深圳,是一座因改革开放而生的城市,只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曾经的小渔村就崛起为一座现代化城市,其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让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从 GDP 上看,1979 年~2018 年,深圳总 GDP 从 1.96 亿元增长 24221.98 亿元,年均增速高达 27.88%,显著高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2017 年,深圳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第三个生产总值突破 2 万亿人民币大关的城市。

Uji6r2A.png!web

40年,深圳创造了经济奇迹

今年 8 月,国务院一纸《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下发,中央一锤定音,对于深圳来说,没有「岁月静好」,只有奋进向前。

按照《意见》规划,希望深圳在 2050 年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任务之艰巨,不言而喻。深圳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在哪里?

01 城市的转型,离不开企业的迭代更新

深圳发展的起点始于八十年代初,大批「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意识到国家的政策及人口红利,在深圳建设起先进的加工产业链,也在当地培养起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大幅度提升了深圳的工业生产能力。

这一时期,深圳以及整个珠三角地依靠其巨大的比较优势,逐渐展露出「世界工厂」的苗头。其中最核心的产业突破口就是电子产业。1987 年成立的华为,是深圳这一批产业浪潮中的代表企业,也是中国 IT 产业第一阶段的集中反映。中国开始吸收外来的先进经验,第二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进入到 90 年代,深圳快速发展的制度经验开始在全国各地推广,这也反过来使得深圳的「特区」地位和优势不再像先前那样突出。深圳开始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一时期,华为、中兴等一批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大力扶持,发展进入快速路。

与此同时,互联网逐渐兴起,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节点,也参与到了新一波的技术浪潮。1998 年 11 月,马化腾拉着张志东一起注册成立了腾讯,走上了创业征途。往前追溯,企鹅的诞生离不开小马哥在深圳大学攻读了计算机专业,并且毕业后就在本地一家名叫润迅的软件公司找到了工作。

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和以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 IT 企业,共同推动着深圳在新世纪继续高速向前。

深圳的经济腾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胜利,也是民营经济的胜利,据亿欧网报道,深圳民营企业数量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截至 2019 年 5 月,全市民营经济商事主体达 314.3497 万家,在全市商事主体的占比高达 97.66%。其中,民营企业 195.3459 万家,占全市企业总量的 96.29%。

华为、比亚迪、腾讯等企业诞生在深圳,自有其内在道理。

但是也应当认识到,深圳的进一步突破发展,迫切需要注入新的动能。从互联网企业来看,深圳除了腾讯以外,能够算得上全国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几乎只有在 PC 时代成立的迅雷一家,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北京有美团、滴滴、字节跳动,上海有拼多多、趣头条这样的新生力量,即便是已经被深圳赶超的广州,也有像网易、虎牙等企业,对了,微信的核心团队也是在广州。

细数全球市值排名 TOP15 的上市互联网企业,美国 8 家,中国 7 家,而在中国企业里面,北京独占 3 家,上广深杭各占 1 家。考虑到中国的上榜企业几乎都在北京设立了区域总部,实际的分布状况还要更加不均。

商业世界里面,深圳想要在发展速度最快、影响人群范围最广的互联网赛道形成领跑优势,还需要创立或引入更多的互联网公司。

按照《意见》规划,深圳要在 2025 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035 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最后便是 2050 年成为前面提到的「全球标杆城市」。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迭代转型。深圳需要有新一代高科技服务企业,连接起互联网与服务业,联动线上线下,抓住先行示范的优势。

历史经验已经揭示,一国一地从欠发达走向发达的过程,必然需要产业结构向高阶转移,即第三产业在经济产值中的比值不断扩大。因为从第一、第二再到第三产业的进阶过程,伴随着从业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往往呈现出「两个 70%」,即第三产业占整体 GDP 的 70%,其中,生产型服务业又占到服务业 70%,而像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都接近 80%。

那么深圳的情况呢?

根据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截至 2017 年,深圳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不到六成,在北上广深中排在最后,而北京的三产比重已经超过 80%。

f6vuuaI.png!web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有时候,空白反而意味着更大的机会,用互联网高科技带动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是深圳可以选择的道路。

因为城市太过年轻,深圳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需要时间积累的方面,仍然与北上广有一定距离,深圳更需要通过在其所擅长的商业领域,谋求带动性的突破。

这不是说深圳必须在本地土壤里面找出来下一个腾讯,而是完全可以发挥大湾区的开放门户优势,培育湾区的「总部经济」集群,吸引到更多的优质企业在大湾区设立总部,特别是先进的互联网企业。

吸引更多的高科技服务业公司,就是深圳转型的新动能。

02 「世界总部」——西雅图的启示

既然要打造全球标杆城市,就必须从全球语境下寻找标杆案例。

西雅图算是一个范例。

提到西雅图,大部分国人能够联想到的往往是几部与其相关的爱情电影,但实际上,这个坐落于美国西北部的海岸城市,已经悄然成为商业世界的「世界总部」。

亚马逊、微软、波音、AT&T 等公司的总部都坐落于西雅图,与此同时,西雅图还拥有大量的全球第一梯队企业,比如星巴克、T-Mobile、COSTCO、Expedia、Zillow 等等。

西雅图不仅拥有强大的本地经济,还吸引了大量的先进企业来到这里设立区域总部或者研究中心。比如谷歌、苹果、Facebook、Airbnb,企业服务巨头 Salesforce 在收购 Tableau 之后也宣布将西雅图作为第二总部。还有中国的阿里巴巴与腾讯,也都在西雅图设立了技术实验室,阿里还一度传出要在西雅图建立美国总部。

毫无疑问,这些大型公司为西雅图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根据领英在 2017 年的统计数据,每 10000 个旧金山用户就有 4.14 个跳槽到西雅图,西雅图,已经成为「逃离硅谷」的最佳落脚点.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在去年公布的数据,西雅图已经超过奥斯汀,成为近十年来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从经济总量上看,西雅图 2018 年 GDP 在 3575 亿美元,深圳已经和其处在同一水平,但西雅图接近 10 万美元的人均 GDP 是深圳的三倍还多。可见,深圳想要比肩「世界总部」还是任重道远。

西雅图拥有相当优越的气候和区位条件,一年四季气候温和,适合居住,曾被《货币》杂志评为「全美最佳居住地」,被《财富》杂志评为「最佳生活工作城市」,贝索斯、盖茨等富豪也都在这座城市居住。

实际上,我们知道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而位于华盛顿州的西雅图也并不处在像加州、费城 - 纽约等著名城市带,更像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小城。但其发展的智慧就在于,通过大力发展尖端高科技产业,进而发挥出区域的集聚效应,从而招徕更多的人才。

具体来说,西雅图所在的华盛顿州免征个人所得税,所以科技公司的员工只需要缴纳联邦税,企业也省去了一大笔成本支出。与此同时,西雅图一直非常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建立,平抑房价,让低收入居民也能够住有所居,避免像旧金山那样房价过热。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在吸引高科技企业设立总部的过程中不遗余力,据 Geek Wire 报道,苹果今年计划大幅扩充西雅图团队人数,西雅图市长 Jenny Durkan 与苹果公司一同发布了此项声明,并且 Durkan 还提到当地给出的各项优惠政策。

区域的马太效应就此形成。

03 人才浓度是实现创新的必要条件

西雅图的经验或许能够给到深圳一些启示。

创新需要承担风险,创新终究是小部分人的活动。如果想要让一个个新的想法,不「循规蹈矩」的想法落地成为现实,就需要把支撑创新的力量尽可能的聚集在一起。这样,一个人好不容易搓起来的火苗,才能越烧越旺。

历史上但凡是涉及到创造力的工作,无论是艺术、哲学还是科技,形成气候都离不开人才的集聚。古希腊的雅典学院、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以及如今的西雅图和硅谷,都是如此。

经济学者薛兆丰曾分享过在西雅图的一个见闻,他们一行人在当地参观一家做脑电波技术的公司,而这家公司之所以设立在西雅图,就是因为全美所有做脑电波技术最出色的公司,几乎都在西雅图,无论是人才招募、学术研讨还是当地的税收政策,西雅图相较其他区域优势都太过明显。

把有想法、有意愿、有能力的创新的人凑在一起,营造出一个「高浓度」的环境,这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条件,也是一座城市实现跨越性发展,从区域中心成长为全球标杆的必须。

深圳的「小芳」们,并不比小村镇里的「小芳」把盘子擦得更亮,她们之间的收入之所以差出许多倍,来自于深圳创新能量的外溢,带动了区域的整体发展。

一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深圳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按图索骥,依照设定的目标一步不差的前进,只能是依靠营造环境,以深圳作为「容器」,让有益创新的化学反应不断发生。

对于当下的深圳来说,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比重,大力引入像阿里、美团、京东、拼多多这样的全球市值靠前的互联网公司,强化互联网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新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