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缔安科技:行走在边缘的SD-WAN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dnlab.com/2371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第二届中国SD-WAN峰会于11月16日在北京盛大开幕,来自上海缔安科技的赵苏宁先生为大家分享了主题为《行走在边缘的SD-WAN》的演讲。

11dian668.jpg

赵苏宁先生借Gartner报告中的数据引入主题。Gartner预测,到2024年时,将有至少50%的数字商业生产解决方案会被IoT驱动,相比于现在的10%,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他指出,这样的预测说明一个事实—- SD-WAN若能参与到IoT相关领域中,其市场潜力将被进一步挖掘。在上午的各种探讨当中,大部分厂商都偏向于描绘在传统市场中的实践与探索,而赵苏宁先生更偏向于未来的市场及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

11dian01.png

什么是边缘端?

赵苏宁先生在演讲中提出“什么是边缘端、边缘端有什么”问题,希望引发市场对SD-WAN技术能力更深入的思考。通常物联网边缘端被大众熟知的会有各种传感器、传输设备、边缘网关,这些设备可能会形成一些边缘的计算群—-这是较为传统的理解思路,他指出,从“设备”的角度出发去理解“边缘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11dian02.png

赵苏宁认为,除去边缘端会带来的辅助的算力,还会有更多、更深层次、更丰富的内容。他鼓励大家抛开网络架构或纯网络技术,“跳出圈子”去思考新的增长点在哪里。他提出,边缘端除去算力和设备,其实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经济、文化,甚至是情绪和想法。边缘端最终又会被拆解成什么呢?想法、行为,甚至于情绪,这才是边缘端真正拥有的东西。所以,赵苏宁先生觉得SD-WAN的本质应该是服务于边缘端、将其传输的本质进一步赋能边缘。

为什么要做边缘计算

为什么要去做边缘端计算呢?真的是为了算力,为了低时延、低抖动还是为了更灵活的调用?赵苏宁先生觉得,实际上,去探索边缘端并在边缘端做SD-WAN,是为了体验、互动还有分享。无论是To B还是To C,体验、互动和分享是贯穿整个商业市场的根本要素。

不过,这些讨论的可能是更加未来化、理想化的场景,并且在未来的场景中赵苏宁大胆指出“将会是一个没有手机的、或者没有一个类似于手机的‘终端’”。他认为,像智能手机这样的终端发展到目前阶段,已经是相对比较“极致”的一个状态了。他笑称“下一阶段,智能手机可能该被丢进垃圾筒了。”“人类无论是在To B还是To C的场景下,都应该将本质回归于对物,对自然的一种‘彻底’交互。这是一种多维度通信,如刘韵洁院士所说的全息通信、全感通信类似。这种多维度通信的数据该如何分时、分域去做传输,我认为是以后需要着重探讨的事情,”他在探讨中点明这一观点。

场景引擎将造就SD-WAN千亿级的新市场

赵苏宁先生的演讲中带来了一个概念,即“场景引擎”。未来不论在生活中、工作中、生产中,“场景(Scene)”才是人们应该关注的一个对象。而且,“场景引擎”也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早在2018年,谷歌和阿里也都曾提出一些相应的概念。所以,像SD-WAN一词中“S”,赵苏宁先生个人认为,它不仅仅是指“Software”,更是指未来会进入一个“Scene”-Defined-WAN的阶段。人类会关注真正的场景是什么,这才是传输的本义。

11dian03.png

场景引擎早就融入SD-WAN千亿级的市场,可能很多人会说“SD-WAN本身没有这么大的市场,怎么会有千亿级的市场”。对于这一问题,赵苏宁先生解释道,现在的物联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汇就是“万物互联”。其实万物互联不是一个目的,万事的联动才是场景中的表现形式。万事的联动会产生新的体验型经济,通过边缘群的自治能力能够形成人类社会的新互动方式,而在融入新运营基因的未来,通过分散化的管理,使边缘端能够驱动资源,这将带来新资源策略,最终,在新场景中可以“无缝”融入SD-WAN。在每一个边缘端都会有自发的情景,而不是依赖终端,这样就会带来新的互动方式。

网络编排管理本质上还是计划性的管理、统筹性的编排。赵苏宁先生觉得未来智能构建是一个必需项,它可能是一个“超自动化”的概念,有别于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也是一种新的运营基因。

整个物联网再往底层看,可能是如何管理这些资源。赵苏宁先生相信将来的管理场景将是边缘直接驱动资源。所以说,新体验经济、新互动方式、新运营基因和新资源策略,最终将通过“场景”带出SD-WAN千亿级的市场。

场景驱动的SD-WAN该如何“行走”

11dian04.png

在“场景引擎”驱动的背景下,SD-WAN应该如何去“行走”?下面是赵苏宁先生的个人观点:

首先是“可信则可联”,这其实不仅仅是“零信任”。赵苏宁称,WAN应该是“Wherever Area Network”,是综合性的管理。在边缘计算或者IoT的背景下,将“可信”定义为一个“信任边界”,比定义连接更重要。在未来的生产场景之下,这道边界是必需的。需要区分的仅仅是不同的个体所要接触到的边界具体如何划分与设定。

其次是“弹性共和”。所谓弹性共和,其实也是对应前面的“可信则可联”。城市物联网会存在无数个城市功能区,不同功能区在不同需求场景下通过敏捷控制器建立场景任务,弹性构建多维度数据区域。举个To C的例子来说,微信朋友圈其实可以拓展它的功能,提供人们更加多维度的体验—-当前在人们共享信息的时候只有图片、文字和声音,但是以后这些数据中还可以包含个人的一些想法和情感—-如何表达这些将会基于人与物之间的联动作用。而在构建弹性访问区域时,权限的设定可以保障数据和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最后是“区块链网络”。对于物联网和物联网中的边缘计算来说,一些重要的数据或者标签会普遍“上链”。只不过,这种“链”不一定是公有云,更多的可能是联盟链。为了一些保险、征信诉求,或者为了整个城市公共管理的需求,赵苏宁先生认为,区块链网络会变成人类社会的必需项。区块链技术现在正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各产业亟需对“区块链网络”进行更为深度的思考。

以上所列三点并没有涵盖“场景引擎”的所有内容,只是从个人的角度提出这三个需求点。最后赵苏宁指出,希望他的这些观点能够为边缘、SD-WAN、场景等方面提供一点启发,而场景驱动的SD-WAN该如何“行走”,这条路还很长,需要持续发挥想象力去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