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QQ轨迹刷屏:一流的起牌,二流的牌技,三流的营销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FjYrui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文:刘志刚@互联网江湖主编

1999年,腾讯QQ诞生,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这只小企鹅陪伴无数人度过了青春。对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QQ有着别样的情怀和记忆,而在很多00后群体中,QQ更是他们眼里最好的社交工具。适逢二十年这个大噱头,QQ怎会不搞些事情呢?

就在5月27日晚间,一个名为“QQ个人轨迹”的 H5在朋友圈刷屏,引起了不少人的转发和讨论。不得不说,从出发点来看这个创意很棒,也确实收获到可见的效果。但与此同时,效果虽好但瑜不掩瑕,具体执行过程中流露出的些许瑕疵让这次营销看起来未能尽善至美,这或许也是QQ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bUjiyuN.jpg!web

一流的起牌:手握最大的“社交币银行”

情怀H5营销太多了,QQ这次凭什么能引起人们转发的欲望?用户基数高这一类的废话,咱们就不多说了,直接说点之前没见过的。在互联网江湖(VIPIT1)团队看来,以QQ为代表的社交软件自带的话题属性和社交力才是关键。

从产业特征来看,不同产品 对应各自不同的产业,因而有着不同的产业传播力。在互联网江湖(VIPIT1)团队看来,一个产业的社交力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来判断:

产业传播力=产业规模*企业规模比重*社交币数量

我们平时分析腾讯,尤其是BAT之间,一个连接人与物,人与信息,人与人。来判定商业估值及被颠覆的可能性,却很少有人从营销角度解读。事实上,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套用上面公式,BAT各自领域的产业社交力大不相同。

社交、电商、搜索的产业规模没什么可比的,我们直接看后面两项。从企业规模比重来看,腾讯在熟人社交领域就是一家独大,提起关于社交软件的情怀和话题只能是腾讯的QQ和微信。而在搜索方面,百度市场份额最大没错,但搜狗、360等搜索引擎有不少用户以及自己独有的特点,譬如搜狗的微信公众号搜索等。阿里更不用说,京东、苏宁、拼多多、唯品会,电商的玩家有太多太多。

从社交币的角度来看,前百度副总裁、自媒体人李叫兽曾经提出“社交币”这一概念,他认为让别人分享就要给别人提供利益,而社交币就是驱动用户去转发的利益点。

既然是社交软件,腾讯其实自带“社交币”,不仅仅占据着社交,更占据着用户感情。所以腾讯不仅是商业模式占据着着用户粘性,在营销上有一与生俱来的法宝,就是社交牌。腾讯卡位社交不仅仅是占据着刚需流量,营销上更是占据着敏感点,容易产生爆品激发用户参与。

换位思考,类似于此次QQ的H5,百度来搞,你第一次搜的什么?索然无味。阿里来搞,多半亦步亦趋。而腾讯却可以时不时的拿来玩,此前微信就玩过类似的营销,这就是社交话题性的价值,最易打动人。还比如网易云音乐,靠着评论这一单项社交,一块社交的边角料,就玩得风声水起的,硬是在边角料里雕出了璞玉。

事实上,社交币其实可以用【谈资】来替代。有了谈资,才有了被传播的价值。如果想要让营销信息被更多人传播,这取决于营销内容是否为大众提供谈资,发生在寻常场景下的不寻常事件。

这个其实与杜蕾斯类似,杜蕾斯为什么经常创造出刷屏营销?因为涉及荷尔蒙这个话题,所以自带“谈资”或者说“社交币”。但QQ比杜蕾斯强的是,QQ造势,杜蕾斯只能借势杜蕾斯自己造势营销很尬,往往会让人感觉下流。前一段与多个品牌联合营销被骂,还牵连喜茶就是证明。

而社交就没有这样的顾虑,每个人在社交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的情感,不同情感对应各自不同的社交币,如此看来腾讯其实手里掌握着最大的“社交币银行”,很容易在营销中击中用户的情绪“G点”。

二流的牌技:情绪营销夹杂些许“罗式自嗨”?

先天优势明显,也确实刷屏了一段时间,但不得不说的是,此次营销的硬伤也是显而易见的。

看到H5标题,想必大多数人也能猜到这份H5想要表达些什么内容。但这依旧不妨碍他们内心那种浏览过去自己的欲望。然而与看之前的满腔情怀和回忆不同,看完后不自觉的升起些许的失望:过去还没看够,广告来的太快。

7b6fAvJ.jpg!web一个成功的情绪营销策划应该是循序渐进张弛有度,情感拿捏得当的。

从出发点来看,QQ此次在用户定位方面针对性很强,通过对目标群体的情感洞察,发掘他们普遍存在的情感诉求——怀旧,然后应该有一个蓄势、井喷边缘、爆发等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情绪营销才会产生用户冲动甚至不可理喻的消费行为。

但就此次的QQ轨迹H5而言,让人看完后明显意犹未尽,情感上才刚稍有点触动,但内容却戛然而止,直接转向最终目的商业转化上了?场景设计感觉有些虎头蛇尾。所有的营销都是为了转化,这一点没错,情绪营销的精髓是什么?流量的争夺由流量变成场景,通过情绪改变使得用户由注意力经济转变为意向经济。但现在这个H5的情况给人感觉是场景搭了一半,情绪尚未引爆,这样就很难产生购买的意向经济。

这不由让人与之前的微信营销进行对比,上次微信营销展示的内容包括告诉用户自己是哪一天注册的、第一条朋友圈、第一个微信朋友、发表的朋友圈数量、获赞数量、收发红包数量、好友数量、获赞数量、微信步数等等,足够的内容意味着蓄够了足够的【情绪势能】。

QQ其实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有很多,营销可策划的点也很多。

比如哪个说说获赞最多、评论最多,谁来你空间次数最多。过去的好友买卖、偷菜、抢车位等小游戏,这些内容都可以拿出来,但现在与微信之前那次比起来显得多少有些简单了,这让人联想到老罗和他的锤子手机发布会。

有这样一种说法:罗永浩的发布会不只是产品发布会,也是罗永浩的企业家情怀演出。但情怀与手机没什么关系,最终销量结果也是众所周知。此次QQ似乎也是,讲了点情怀,然后早早进入转化界面,那这样所谓的情绪或许有很大自嗨成分,用户真的会买单?或许锤子手机就是前车之鉴。

除此之外,讲情怀的话,目标群体似乎有些模糊。让已经不玩QQ的人去玩去花钱,营销做不到。

此次QQ轨迹上面的内容和记忆很多是属于80、90们的,我们可以认为这其实是针对这部分人群的营销活动。QQ本身其实是款熟人社交产品,它与微信性质趋同,但覆盖人群不同。对于很多80后90后来说,周围自己的熟人社交圈子都在玩微信,作为一款熟人社交产品的QQ很难吸引他们回来消费。

销量转化方面,即使有转化可能也比较虚,经常玩QQ并且有消费能力的人,消费是迟早的事,可能空间的一则广告就能触发消费,而无感的大概率可能还是无感,情绪荷尔蒙烧完便扭头离开,去买QQ秀?办个绿钻给空间加个背景音乐?真的不会,因为年龄过了。

三流的营销:发现瑕疵,如何修正?

总体来看,此次QQ轨迹的H5营销本身传播力度和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前面提到的场景设计、人群定位、广告植入等少部分瑕疵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整体的美感。而在互联网江湖(VIPIT1)团队看来,总结这次营销活动,QQ公关需要找准真正适合自己产品定位的营销思维和体系。

这里,我们给出一个2C类产品的营销增长框架:

*营销与销售分离

先用产品进行流量导入,再用各种QQ自带的增值服务进行价值变现。让营销的归营销,销售的归销售。糊掉这次QQ的H5,如果想好好做品牌,吸引老用户回流,那就把情绪场景做完整。如果想完成销售,没必要绕这么多弯,因为QQ本身是一商业化气息很浓的产品。

除此之外,营销也不是为了立刻就有转化。很多时候是为了建立社区关系或者是单纯的品牌形象维护,接下来才有可能进一步构建深层次的社区商务关系,总的来看,销售活动的结果是销量,营销活动的结果是深化联系。

*品牌与服务分层

传统的都是正向营销(以宣传自己为主),而杜蕾斯内容营销是反向营销(服务用户为主)。杜蕾斯以用户为中心,反向生产用户喜欢的内容,用创意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热点事件和杜蕾斯品牌巧妙地连接起来,为特定的人群生产特定的内容。

此次QQ的H5如果先以情怀塑品牌,采取广撒网的策略,不要添加过多商业元素。而后确定自己目标消费者,去研究熟悉他们年纪的主流价值观,让目标消费者的人格和自己要建立的品牌人格是一致,然后去做商业化变现,这个对于QQ而言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关注用户终生价值

到了年龄,QQ用户就改投微信?对于QQ而言,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在客户生命周期价值(CLV)上。流量型产品,是成本中心,关注CAC获客成本;价值型商品,是利润中心,关注LTV客户终身价值,而QQ更像是二者的“混合物”。如何让孩子们,长大了,留下来,这才是QQ营销所应传达的使命。

回到此次H5营销。

看了几遍,眼泪打转留不下来,有一种流下来矫情,不流似乎缺少点什么,毕竟猛然间邂逅自己的童年与青春,细节如此栩栩如生,但是又不够细腻,半烧开的水,有点嗖。

一个忧伤的收尾:

当然,以上对QQ的分析或许都是错的。

即使什么都没做错,但是太老了,就是最大的错误。

当韶华已逝,已不再能看懂年轻人,也就看不懂QQ了,一切皆为中年油腻男的意淫。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号:13124791216,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