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买菜”凶猛,入局“三”思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news.ikanchai.com/2019/0513/285906.s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互联网“买菜”业务因为巨头的涌入再一次燃起战火,而原本在这一赛道里的创业公司也突然变得炙手可热,一场关于买菜风口的讨论席卷而来。

“我们也没搞懂为什么突然买菜这块就得到关注,包括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突然对买菜非常关注。”菜老包合伙人何建庭对凤凰网科技(id:ifeng_tech)表示。

互联网买菜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业务,已经三年多时间,虽然理解菜市场跟互联网之间的关联性,势必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紧密,但突如其来的火爆仍然让包括菜老包在内的买菜O2O平台公司有些惊讶。

阿里、京东、美团、苏宁等互联网巨头扎堆挤进这一赛道,今日资本、高榕资本、红杉资本中国、老虎基金等投资机构也纷纷将眼光聚焦到买菜上。据多家买菜平台向凤凰网科技透露,2019年开年以来,不仅与巨头之间的合作变得更紧密,投资机构主动找上门的情况也变得多了起来。

市场和资本双双升温,买菜是2019年第一个风口,成为近几个月来最多的讨论。但买菜是否能够成为真的风口?会不会是巨头布局新零售的又一步关键落子?凶猛的买菜,尚需要参与其中的玩家三“思”而后定。

一思:涌入

2019年,传统菜市场和原有的买菜O2O行业迎来了一系列变化,更重要的是迎来了一群新的参与者,它们荷枪实弹,每个人看着买菜两个字都会两眼放光。

买菜之所以能够在近两个月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也与这群新的参与者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在这群参与者中,有阿里、京东、苏宁这样缠斗多年的电商巨头,还有美团、饿了么这样的外卖宿敌。

2019年1月,美团在上海低调上线了新业务“美团买菜”,在试水两个月后进军北京,驻扎在北五环外的天通苑和北苑两个区域。饿了么继2018年12月26日宣布重启面向B端的有菜业务后,又发力C端买菜业务,在今年4月建立生鲜开放平台。据凤凰网科技了解,截至4月底,饿了么平台买菜业务整体订单量环比增长20%,业务覆盖超过200个城市。

3月28日,新零售平台盒马鲜生也推出专门面向买菜业务的盒马菜市,第一家店选址上海五月花广场。苏宁则在4月下旬在全国近万个苏宁小店逐渐上线菜场项目。而京东也并没有缺席这场买菜的抢滩,凤凰网科技从接近京东到家的消息人士处获悉,京东到家一直都在布局买菜业务,只不过模式上不像盒马和苏宁一样以门店为主。

4个月时间,5大巨头企业入局,足以引起整个互联网领域的关注。也正是巨头的涌入,让买菜再次成为市场和资本关注的焦点。

一时间,热闹传遍了整个行业,把此前比较低调或默不作声的中小玩家也推到了镁光灯前,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谊品生鲜、朴朴超市、小区快点、菜老包、优鲜菜场、哒令买菜等平台备受关注。与此同时,资本也向买菜倾注了更多注意力。

近几个月,发生在买菜领域的投融资事件也逐渐增多。3月27日,朴朴超市获得5500万美元融资;3月29日,谊品生鲜宣布完成腾讯、今日资本、美团龙珠资本等投资的20亿人民币B轮融资。而叮咚买菜则更早接受了资本的注资,在2018年10月完成了今日资本、红杉等机构投资的A轮。

何建庭对凤凰网科技透露,菜老包最近几个月除了继续拓展业务和试点门店外,也有一些资本上的动态。“有几家投资机构有过接触,也进行了两三轮接洽。”此前,菜老包运营了近四年时间,都没有接受过融资,如今随着行业的火热,其自身的态势和在行业中的地位也让它得到更多资本的青睐。

据凤凰网科技(id:ifeng_tech)了解,包括菜老包在内的多家买菜平台都受到了资本的追捧。 “资本向来追逐高频次、高增速和规模效应,而买菜恰好是在现阶段同时具备多个要素的业务。” 一位长期关注生鲜电商的投资人告诉凤凰网科技。

而凤凰网科技(id:ifeng_tech)从相关消息人士处获得的一份数据,也能侧面证明生鲜需求的高频。仅仅是以水果为主的典型百果园,2018年线上订单渗透率就超过了30%。这一数据暂未得到百果园官方确认。

饿了么新零售KA负责人高继磊在推进新业务一段时间后,对买菜行业也有不少观察,他对凤凰网科技表示,“今年是生鲜元年,会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

然而,这种趋势也带来了买菜赛道里众多玩家必须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越来越多公司或平台的进入,势必会使得原本就参与者众多的赛道变得更加拥挤,竞争也会越发激烈。

二思:本质

与第一个问题相伴而生的第二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买菜业务的本质。

实际上,买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甚至还带有很接地气的生活气息,与几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这一点也决定了买菜注定会成为一个有前景的市场,因此在2013年O2O高速发展的时期,互联网与传统菜市场发生了化学反应,买菜也就成了很多人与互联网结合的一个重要选择。

“三年多以前,我们就考虑买菜跟互联网的结合,可能是O2O的最后一篇蓝海,也是当时跟互联网关联最不强的一块。”何建庭对凤凰网科技(id:ifeng_tech)表示。与何建庭有类似想法的人还有很多,因此可以看到在2013年前后行业里出现了上千家从事与互联网买菜相关业务的公司。

然而,好景不长。2014年开始,互联网买菜或生鲜O2O领域相继有企业开始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资本遇冷、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损耗高等等问题层出不穷。一直持续到2016年,这一市场的整体情况没有明显好转。但市场的机会仍然存在,也就会有一部分平台在坚持前行,美团也是在3年前开始试水生鲜业务。

也就是说,早在五六年前甚至更早以前,互联网买菜就已经走进过人们的生活,资本也曾经对其充满信心。这就是为什么文章开始部分写的是“再一次燃起战火”。

此前,从事买菜业务的平台很难存活的原因有多重。“生鲜的阵亡率比较高,是因为这个行业本身非标准化的商品就存在很大局限性,而且物流配送当时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何建庭告诉凤凰网科技。

另外,生鲜面对的最大难点是损耗,3年前的生鲜解决方案是一仓发全国,但生鲜品类的储藏属性、新鲜速达属性当时都无法满足。加上难以预估的盈利时间表,很多创业平台在诞生之后一两年时间里就倒闭、停运。

那么,时隔数年,互联网买菜再一次爆发,究其根本有什么变化吗?难点是否都已解决?

对于本质,何建庭认为, “买菜业务的本质跟三年多以前是一样的,只是模式、问题发生了变化。” 高继磊也给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 “本质没有区别,买菜的本质或者消费者的诉求就是新鲜、平价。无非是今天发生了一些变化。”

也就是说,如今的买菜和几年前的买菜,本质都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做到菜品新鲜和价格合理。只不过,在买菜的模式和难点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才会让越来越多玩家加入。

事易时移,高继磊总结了现今买菜业务的两大变化:一是消费场景变化,从单一的线下消费(菜市场、大卖场、生鲜门店),变的多元化,可以线上下单;二是消费群体变化,一线城市的白领消费者,也成为年轻的买菜“大妈”,因为不需要早起赶菜市场,随时下单、随时新鲜。在高继磊看来,这两大变化,也是促使这一次买菜爆发的基础因素之一。

总体来看,目前根据买菜行业内的主要玩家情况,可以大体分为三种商业模式:第一种是单纯的平台与企业合作模式,以饿了么与叮咚买菜、钱大妈、菜老包等公司为例;第二种是社区前置仓模式,以美团买菜、朴朴超市为代表,提供到家服务;第三种是社区门店形式,例如盒马菜场、谊品生鲜、生鲜传奇等,可以提供到店或到店+到家结合的服务。(社区拼团因模式区别,未算在内。)

三思:风口

rUviAzY.jpg!web

由于巨头的关注,让买菜热了起来,甚至有人判定买菜就是2019年的第一个风口。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方面,生鲜电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虽然,如今在运力、流量、商品端和平台端的链路关系上,让生鲜电商的大部分难题得到破解,但这并不代表如今的买菜就不需要平台经营者谨慎思考,尤其是 关于基础设施也就是物流能力的搭建,仍是一大重点,而产品建设中也存在需要补足的地方。

另一方面,整个生鲜电商在国内的市场渗透率仍然很低。 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生鲜电商虽有万亿级市场规模,但目前国内有超过4000个玩家,但其中有88%亏损,市场渗透率仅3%,每周产生4.28次线上蔬菜消费,生鲜行业呈现出“高频需求+低渗透”特点。

仅上述两个方面,就暂时很难断定买菜业务会成为新风口。而且,如此高的亏损,即使是巨头也需要慎之又慎。

不过,反过来看,如此低的渗透率也预示着用户需求远未得到满足,因此这样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也势必会吸引大量玩家加入。小玩家致力于寻求更大的增长,而巨头在新零售概念盛行了近三年之后,买菜对于它们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得益于过去几年老玩家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培养,以及手机等移动方式的渗透,消费者上网买菜的门槛大大降低。加上外卖行业的不断发展,同城配送能够做到30分钟左右,完全满足买菜的时效需求。 对巨头来说,买菜的刚需属性和高频次,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更深入一层,买菜是一个近场零售场景,对于不同巨头也具有不同的使命,尤其是对发力新零售的企业,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表示,买菜的高频可以帮助平台提高粘性,留住用户。

以饿了么为例,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2018年主要方向集中在水果,因为比较偏向于餐饮,用户群体又是女性为主,所以是第一个发力的新品类。2019年,生鲜会是下一个爆发的品类。可以理解为,饿了么正在逐渐扩展自己业务的覆盖面,关注到餐饮以外的更多业务,提升市场认可度。

而其他巨头布局买菜的原因,也无外乎衣食住行几个方向。从零售行业的消费频率来看,集中在4大品类,生鲜、日百、服装、3C,日百、服装、3C已经被京东和淘宝改变。目前来看,生鲜暂时还算是一块空白的赛道,体量大、渗透低、暂无寡头,这就形成了资本方+行业巨头愿意发力的原因。

因此,买菜行业目前称作风口有点心急,更多的是其所具备的市场空间和前景。至于买菜到底能不能成为风口,需要其市场规模、竞争环境和用户需求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在风口确定到来之前,赛道里的玩家需要思考的问题可能远不止三个。

【来源:36氪              作者: 孙洪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