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5G进入“冲刺”阶段 垂直行业迎来新机遇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chinanews.com/it/2019/03-26/8790303.s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全面落地”已进入倒计时。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工信部总经济师王新哲直言5G发展已进入“冲刺”阶段。

按照三大通讯运营商给出的时间表,2019年将进入5G预商用阶段,2020年将正式商用。

事实上,进入2019年,我们耳边传来的5G消息越来越多:5G手机已现、上海虹桥火车站建设5G网络、广东要打造首个5G应用示范医院……

5G网络的“快”早已不是秘密,但在“快”的背后,汽车、教育、游戏、医疗等传统行业也插上5G翅膀,给市场和用户带来新可能。

“车道”变宽了,“车速”变快了

更多业务场景从“终端”转向“云端”。

在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咨询师李朕看来,5G网络具有的“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三个特性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场景需求:高清视频直播、虚拟现实(VR)和海量连接。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春晚已经开启“5G模式”,华为、中国移动和央视联合实现了4K超清分辨率视频的5G网络传输。英特尔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10年5G将给全球传媒和娱乐产业带来1.3万亿美元的新营收机会。

在汽车领域,许多车企更是在4G网络时代就早早布局无人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的研发。有机构预测2020-2025年,5G网络将直接拉动智能网联汽车数量达1.3亿辆。

新特电动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通讯专家何至军认为,5G的应用关系到车联网技术的总体发展方向,虽然目前仍在测试阶段,但许多车企已经开始着手建立通信平台的接入设备、云端计算的系统框架、本地系统的数据采集平台等。

在上海51VR公司的研究院云平台研究中心,负责人王志鹏和他的同事们正“快马加鞭”为5G的到来做准备。作为一家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与房地产、汽车行业结合的科技公司,2015年开始,51VR陆续打造地产项目VR可视化、自动驾驶仿真平台、智慧城市相关产品。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建设的云平台已经和其他公司合作,在搭建的5G网络环境下进行云渲染测试。VR的呈现需要创建大量的3D模型并进行渲染,将VR内容展示在终端设备上的背后是密集的计算和海量数据的快速传输。4G网络时代,VR内容需要依靠终端设备进行运算、渲染,终端设备本身的性能和网络速率都限制了VR内容的呈现和人机交互的体验。

但如今5G让“车道”变宽了,“车速”变快了,数据和计算就可以放进“云平台”,5G的带宽和速率能够将云端的计算结果实时传输到终端,极大改善了VR的画质和体验。王志鹏对5G网络充满期待,因为这能使许多业务场景从“终端”转向“云端”完成。

最直接的表现是,公司不需要根据不同的终端设备性能去开发与之分别适配的应用,只需要在云平台上开发一个应用就能使不同设备都能够获得高性能主机的高清画质和流畅体验。

过去,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展示VR房产的内容,需要配置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不同终端设备由于算力和存储的差别,体验效果不一。在云端进行应用开发,可以共享主机资源,降低终端硬件设备的配置门槛,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

“借助云端系统会是以后重要的方向”,何至军认为,未来的价值在于数据,如车载的系统数据、驾驶分析数据、行车图像数据、行车轨迹等,这些数据通过分析包装后,将产生二次价值。“如通过驾驶数据能更好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行车轨迹能够协助警网追踪等,但这些数据量的总和太过庞大,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云端平台作为后盾。”

通讯运营商主动下“先手棋”

一直以来,虚拟现实行业因设备性能、眩晕等问题,发展受限。虚拟现实几次站上风口,却都没有站稳。当中的一个现实问题是,4G网络还不足以很好地支撑虚拟现实技术。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8年中国5G产业与应用发展白皮书》中预测,5G网络大规模商用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千万台级别。南京禹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从事教育培训,去年开始和一些公司合作针对5G网络环境进行研发。

在任程看来,5G网络预商用后,会让一部分VR企业先站上风口。比如制作不需要过多交互的VR影视企业,数据传输快就能满足超高清视频的观看,但生产交互性强的VR内容的企业,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

目前,虽然垂直行业里已经有许多公司发布5G产品计划,但任程认为,企业的布局并不一定都要“先发制人”,“针对5G网络研发的新产品上市进度和5G网络覆盖的进程有很大关系。”

禹步科技的客户是煤矿、石油等能源领域的企业,有的是在二三线城市,按照目前三家运营商公布的5G网络试点城市规划,任程认为,还要等到客户所在地区覆盖了5G网络信号,企业的新产品才能发挥作用。

任程认为,5G网络对于虚拟现实领域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5G网络普及后,很大程度上会降低硬件的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在内容生产上。一些行业人士也在关注5G落地后,将给传统行业带来哪些新的市场机会。

在何至军看来,5G网络应用后车联网通信也将快速普及,能够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链条形成交集,以车载系统为载体,产生如车内办公、车内购物、信息分享、社交和租赁等新的市场机会。

去年,51VR公司在和通讯运营商合作的过程中,王志鹏感到运营商在和垂直行业合作上非常积极,“以前运营商就是给企业提供网络宽带服务,企业做企业的事情,运营商做运营商的事情。但在5G网络建设过程中,运营商会特别想了解企业以后要开展的业务场景。”

王志鹏告诉记者,运营商最关注的是企业的业务场景需要多大的带宽和多低的延时,因为不同的业务场景数据传输量,对网络环境的需求也不太相同。事实上,面对5G的特性,三大通讯运营商一改过去的服务模式,针对5G未来应用场景下了许多“先手棋”。

中国移动在2016年便成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旨在由4G向5G演进过程中, 联合通信及垂直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融合生态。2018年,中国移动围绕智慧交通、视频娱乐、工业能源、智慧城市、教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医疗等7个领域,开展网联无人机应用、5G AR/VR互动及视频应用、5G智能远程作业、5G智能电网应用、5G云端机器人等15项联合创新应用研究和示范。

此外,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都成立了5G创新中心,明确要聚焦的垂直领域。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陈力还建议加快制定5G与垂直行业融合发展规划,确定车联网、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等5G重点应用方向,完成产品研发、规模组网试验和应用示范。

垂直行业关注资费价格和网络安全

5G网络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也带来新“压力”。

行业人士指出,5G基站建设的数量将比4G网络多五倍,成本是运营商绕不开的问题之一,也是下游企业担心的问题。

何至军认为,车联网的发展面临着长期的通信成本和车载系统的算力这两个“负担”。比如一台全自动驾驶车辆的日信息量可能高达数百GB量级,如何合理消化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是大问题。

王志鹏测算过,将本地应用部署到云端,涉及的费用主要是云平台的租赁费用和网络的带宽费用,从目前的公有云资费来看,企业在这方面的成本一年下来会比目前提高2-3倍。5G的普及将带动网络资费的降低,企业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但企业的总成本是否提高也取决于业务模式”,王志鹏指出,如果企业从使用单机进行研发变为用云端平台研发,可以降低过去在单机设备上投入的成本,同时,企业通过提供云端数据,挖掘数据价值,也能帮助企业提高收益。

李朕认为,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提速降费”的重视,5G网络的资费也会随着网络的覆盖逐渐降低。在他看来,比起资费价格,5G时代万物互联下的网络安全才是更值得重视的问题。

有专家曾指出,5G基于“扁平”的架构可能会增加移动基础设施遭受网络攻击的风险,这种攻击面将由数千甚至数百万个相互连接的节点组成,这些节点非常容易被攻击滥用。

赛迪顾问大数据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李晓博关注云平台市场的发展,他发现,目前,比起在“公有云”平台进行研发,一些有实力的公司会倾向于自己建造“私有云”平台,也出于数据安全的角度。“公有云的数据安全风险比较大,因为企业的数据一旦上了别人家的云平台,很有可能出现泄露。”但李晓博认为,5G的落地普及一定会激发云端市场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而垂直行业的应用开发不仅会带动公有云、私有云的市场需求,行业云也会逐渐变得多起来。“传统行业的企业还可以向云服务商角色去转变,通过云端收集大量用户的信息进行分析,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宁迪 来源:中国青年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