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用3个实战案例,教你做出让甲方满意的Banner 设计!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uisdc.com/3-banner-design-case-ksouec?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6riymq3.jpg!web

身为设计师,绝非只做简单的排版,需要多角度思考,精准的设计表达。提炼与分析产品或服务最有力的点,并有逻辑地利用策略和技巧形成有力的传播,最终说服你的目标客户。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青原行思

类比到我们设计也是很有意义的:开始的茫然和依葫芦画瓢,积累之后,试图突破各种框架,努力求新求变求创意,到最后信手拈来,回归初心。然而练级路上,并非一帆风顺,纵使我们幻化出72般变化,也免不了那五指大山……

你看看之前,这运营点击/转化率太低了

冲击力,冲击力,我要的很强烈

太碎了,太碎了,居中会不会好点

我看不到有用信息

完全没有购买冲动

你看看其他友商的设计

你们需要用心,不能这么随意

上面种种难道都是我们的错,明明我们使用了很多设计手法,我们一身技艺一路追求就这样被否定?显然,答案是大大的「NO」。

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世间事物彼此联系,相互影响。运营设计也不例外,接下来我们从解构信息的角度出发,看能否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扩展我们调整设计的角度。

案例一

我要表达的重点信息,你都没表现出来。

aq2YVfj.jpg!web

运营的思路:当打开手机,在第一屏显示上图页面,是我们主推的超级礼包。你可以先看下课程礼包,再看下书城礼包,比较一下,然后发现我们还有超级礼包,是前两者之和,你就愉快地买下超级礼包了。

aaMrEr7.jpg!web

这是个想当然的思路,本是一个直线思维,硬是变成十字路口,要用户判断选择。短暂的停留时间,在一屏展示的情况下,要让用户去理解这么复杂的逻辑显然很难转化。如果设计师按照这个思路设计下去,结果就像上图一样,纵使设计师动用毕生绝学不停地调样式、调间距、调字号等等,运营的答复只能是「不突出,要明显」。

其实这时候错不在你,这个思路下信息结构组织已经出了很大的问题,用户怎么可能会为复杂买单。当用户看一个页面时他应该是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

EnAvUra.jpg!web

再看看一些案例:

zmaI7jA.jpg!web

化繁为简,明确主次。明确信息结构,为扫描设计,不为阅读设计。告诉用户「这是什么,你可以做什么」。当我们有重点信息不突出的设计困惑时,先从整体上确认信息结构是否合理。

案例二

在设计上用心,需求方却说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7Zf63aU.jpg!web

这是一个财务课程的运营长图,老师在业界很有名。设计师在完稿后,大Boss 提出了尖锐的问题:老师很出名,课程很昂贵,但是你们给我的感觉很廉价,我要的不是这个。

按照案例1的总结本案例整体信息结构清晰明了,局部拆分下来看也蛮有细节的,但最后课程看起来并不高端。仔细推敲下来其实核心点就是「值」,如何解释呢?

人们的购买动机是来自于情感变化,然后用逻辑的思维方式来证明自己购买的是对的。这意味着销售的每一步都是建立在读者的情感上,这是让他们采取行动的基础。

因此,真正激发人们动机的有两件事情:追求利益和害怕失去。而两者中害怕失去是比较强的激发因索,然后就引出影响这两者的八个动机:

AVrM7bB.jpg!web

再看看上面的设计稿,对比这八点,很明显你的内心告诉你「不值」。如果设计师在颜色、图形、结构等等的设计表达上再去不停地挖掘,就会很「很值」吗?形式追随内容,再华丽的表现都是要呈现内容。设计可以营造气氛,带动情感,但是你呈现的这些信息能够让用户去判断去证明它是可以买的,买的对,买的值吗?用户需要「用逻辑的思维方式证明自己购买是对的」,那就是内容的信息量。用户就是在这种信息多层立体全方位的环绕下,告诉自己这个「值」。相信每个设计师都有无数的设计表现手法,所以不同形式地组合更多的信息内容,让用户发掘燃爆他们的点。

再回头看看之前的设计稿,虽然设计上也有不足,但并不是设计就主导了一切。通过对内容的细分,突出表现老师的专业和权威,带动课程价值提升。

mUrMZzI.jpg!web

丰富展示内容,让价值最大化。在明确的信息结构下,影响运营表现的不光是视觉表达,还需要更丰富的内容去拓展体系,记住人们感兴趣的不是你和你的产品或服务,而是好处,它能为自己做什么。

用户在选购产品或服务时有两种模式:

  • 低认知模式(不花什么精力去思考)
  • 高认知模式(花费很多精力去了解和思考)

更丰富的内容,更容易把用户变到「高认知模式」,让他们花费更多时间精力来证明自己购买是正确的。

所以,设计师不是简单的来什么做什么,要知道如何分解体系,丰富内容。让用户由一个「模糊的大概印象」到「精确地了解」,这才是需求方想要的。

案例三

友方是这样的,我们就要这样的。

6Vj2Mvu.jpg!web

一个简单的通栏 banner,为了保持产品一贯的调性,传递权威。整个页面比较干净,简洁。后来接到改稿需求,要同步到友方的渠道,需要同步风格。

EzyEJfz.jpg!web

同步风格后的设计:

fUbMz2v.jpg!web

风格统一了,可是却被需求方驳回,不管怎么改都达不到要求。

我认为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沟通,多和需求方聊聊问题,然后再分析友方的风格。设计手法、设计技巧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并没有多深奥,那到底还被哪些因素制约着呢?

用今天我们讲的解构信息的角度入手,你会很快发现问题:信息内容(文案)太冗余。在网络环境下,用户投入到一则广告上的关注时间平均不超过2秒钟。再者是轮播图,一晃而过,信息读都读不全就过去了。友方的并无高深设计手法,但是他们知道让信息简练,使用特定句式,让文案看起来「短」,以达到简洁快速传播的效果。

这里就引出了一个概念「语言的视觉感/附着力」,就是让读者看到后就能联想到某些具体的形象,把它同一个大家熟知的或旧的东西联系起来。形容某个东西很亮,如果你要通过一些形容词去修饰,显然很吃力,但说他如深夜中皎洁的明月,用户的感知就显而易见了。

心理学中有「鲜活性效应」,是指我们更加容易受一个事件的鲜活性(是否有视觉感)影响,而不是这个事件本身的意义。

fY3URbF.jpg!web

再举个例子,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被赞为秋思之祖,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词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全是名词短语,让人自然而然在脑海中勾勒场景,画面感满满,旅人凄苦的心境感同身受。

我们不需要冗长的解释性指示说明,我们需要更加简洁精练地传递信息,选出最重要的内容,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文字。

22myUzY.jpg!web

再看看一些案例:

emmANnQ.jpg!web

精炼你的文字,让他们更短。设计师很容易会被表象的东西所牵引,一味的在视觉语言上下求索。尤其商业设计不管风格如何变化,设计的核心都是传播,言之有物。信息内容的有效呈现是始终不变的。

当怀疑与自我怀疑出现时,不妨看看你的设计,是否是一个富有视觉感/附着力的内容,精炼,足够的词组化。有时不需要改变设计思路和表达手法,只是改下词组,就会让你事半功倍。

总结

最后再总结下今天的内容,案例一我们理顺信息的主次秩序,案例二我们在秩序下丰富内容,案例三我们在内容之中去寻找着力点。一环扣一环,始终存在在我们设计过程中。看起来本和设计无关,却又实实在在影响了我们的设计。设计看似是个感性的产物,但是这个过程却又充满着理性。

不可置否,设计师对于技艺手法的不断精进,对于设计表达力地不断追逐,是没有错的。但从信息解读的角度切入我们的设计,也是我们判断自己设计内容的方法。这也注定了设计师是要博学的,要认知和学习的领域远不止设计这一小部分,下面的图是我个人的总结理解:

MJZzmi7.jpg!web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设计的不够好,而是很多时候都是用视觉语言去包装别人的文案信息,如果设计师兼备了更全面的素质,有着良好的信息解读能力,这样就可以更多的去影响你的需求方,让设计更有发言权。

a2qQnaE.jpg!web

a22emi2.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