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Haskell简明教程(二):从命令式语言进行抽象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jiajunhuang.com/articles/2017_09_17-learn_you_a_haskell_part_2.md.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这一系列是我学习 Learn You a Haskell For Great Good 之后,总结,编写的学习笔记。

这个系列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从移动端推送看什么是抽象以及如何抽象

这一篇我们讲要讲述一个实际的开发案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iOS家有APNs推送技术一统天下, Android有GCM,只不过在国内几乎都被国产厂商给阉割了。于是乎国内的Android推送服务 百花齐放,系统厂商提供的有华为,小米等,第三方提供的有极光,个推等。今天我们就讲讲如何 同时接入极光和小米的推送,从实际业务中看看如何进行抽象。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应用面向对象思维的案例,首先推送服务 都需要提供这样几个功能:

push_id
tag(标签,第三方提供的便利的群发推送方式)
push_id
push_id

于是我们可以写出这样一个基类:

import abc

import requests


class AbstractPush(metaclass=abc.ABCMeta):
    @abc.abstractmethod
    def push_by_push_id(self, push_id_list):
        pass

    @abc.abstractmethod
    def push_by_tag(self, tag_list):
        pass

    @abc.abstractmethod
    def update_tag(self, push_id, add_tag_list, remove_tag_list):
        pass

    @abc.abstractmethod
    def query_tag(self, push_id):
        pass

所有的子类都必须实现这些方法,例如我们有极光推送:

# jpusn.py

from .base import AbstractPush


class JPush(AbstractPush):
    def push_by_push_id(self, push_id_list):
        pass

    def push_by_tag(self, tag_list):
        pass

    def update_tag(self, push_id, add_tag_list, remove_tag_list):
        pass

    def query_tag(self, push_id):
        pass

和小米推送:

# mipusn.py

from .base import AbstractPush


class MiPush(AbstractPush):
    def push_by_push_id(self, push_id_list):
        pass

    def push_by_tag(self, tag_list):
        pass

    def update_tag(self, push_id, add_tag_list, remove_tag_list):
        pass

    def query_tag(self, push_id):
        pass

所以上面的代码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关系:

77v2Irr.png!web

我们使用的时候就可以分别实例化不同的推送对象,然后调用对应的方法。 例如: MiPush().push_by_push_id("the_given_mi_push_id")

这就是经典的面向对象的思维。

如果我们反过来呢看看呢?我们已知所有的推送都实现了以上的方法,但是实际上我们 根本不需要知道它具体是什么推送,只需要知道它实现了这个方法就行。其实就是我们 常说的桥接模式,看一下 维基百科 的解释。

那么就会变成这样一种关系:

oo2.png

这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呢?我们假设每种推送都是一个黑盒子,没个黑盒子上都有四个洞 ABCD,不论是哪个黑盒子,从同一个编号的洞里丢东西进去,总是会从另一个固定的洞里出来。 就好象: A->CB->C 这样。这就是传说中的抽象。在Haskell中我们将会大量运用这种 能力。

其实我们在日常的编程中已经用到了这种能力,在Java中我们称之为接口( interface )。 Golang中也是,Python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接口的概念,但是通过上面的示例代码我们便可以 够造出这种抽象,在C中我们往往通过函数指针和结构体指针来达到这种效果。

我们把上述的代码用Go来描述,就当作是我们的总结。

type Push interface {
    push_by_push_id(push_id_list []string)
    push_by_tag(tag_list []string)
    update_tag(push_id string, add_tag_list []string, remove_tag_list []string)
    query_tag(push_id string)
}

抽象是软件开发中的一把利器,编程其实就是一个将复杂的任务拆解成无数个小任务,然后各个击破 的过程。而抽象则是将无数个小任务的共同点找出来,然后一箭n雕的一种能力。

这一篇其实是 https://jiajunhuang.com/articles/2017_08_12-tcp_ip.md.html 第一节 "为什么要分层" 的一个更详细的重复,但是抽象这么重要的能力,就算再多重申一百遍都 不为过。

总结

通过这一篇文章,我们从一个实际生产的案例看到了如何进行抽象,以及抽象和面向对象 过程的一些微小而又巨大的差异。接下来我们将从命令式语言跳到Haskell的具体语法, 看看在Haskell中,是否也有我们所谓的抽象和接口这些概念。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