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BAT霸市、独角兽两难、小公司将死:人工智能如何打破僵局?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awtmt.com/articles/3411168?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 马程  编辑| 安心

9月已经秋高气爽,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依然热火朝天。

在9月17日开幕的这场大会,尽管大会汇集了包括亚马逊、微软、谷歌国外三巨头,商汤、旷世等AI独角兽公司,但舆论的焦点似乎还是集中在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三家巨头的掌舵者身上。

在主题演讲中,马云中大谈人工智能在未来三十年对传统制造业的改变。马化腾再次强调,人工智能是“大社交”时代链接人与物、人与服务的百亿市场的重要基础。而李彦宏则认为,AI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未来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宣称自己和AI没有关系”他说。

BAT全面拥抱 AI,对其它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来说,喜忧参半。

惊喜的是,BAT带动了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风口。2017年,人工智能领域异军突起,成为最受资本关注的大方向,这一赛道也同时出现了近十家独角兽公司。

“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占全球9%,但拿到全球48%的融资,超过了美国排名第一。”昆仲资本创始人合伙人姚海波提到。

然而到了2018年,忧从中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开始呈现两极分化:一面是钱荒,募资难、机构缺钱。另一面却是BAT、软银等大的投资机构,正在不断为独角兽输血,商汤、旷视、地平线等公司不断刷新着融资记录。

德同资本合伙人陆宏宇认为,从长远来看,相比其它行业,人工智能的变现滞后,尤其是现在募资难的环境下,要募集一个人工智能基金,可能意味着很难回收成本。

这背后原因是,好标的太少,资本快速涌向头部公司。这种趋势下,马太效应开始显现。大量中小型AI创业公司面临融不到钱、熬不过冬的窘境。AI独角兽们虽然不缺资本追捧,但技术焦虑、落地场景的局限和变现困难,也让他们坐立不安。一些独角兽选择站队BAT,以求获得更多生存空间;也有AI独角兽拿着从BAT或VC融到的资金频繁投资,布局垂直行业,向平台转型。那些还在BAT围城外的AI独角兽还在做与BAT的奋力抗争。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2017年底接受采访时曾提到,未来3~5年是人工智能最关键的格局确定窗口期。在这3~5年,谁能让人工智能应用真正形成规模、让应用落地,谁就能在未来智能产业中占领先机。但目前看来,留给AI创业公司的时间可能没有那么长。

出门问问的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会客室被打造成了一个家居生活场景。与来访者对话的过程中,李志飞会随手从桌子上那起一款智能音箱、耳机或是手表,现场演示。

2017年底,出门问问研发了自有品牌的智能音箱,但那时,智能音箱领域已经是一片红海。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报告显示,2018年Q1,中国市场一共卖出近180万台智能音箱,其中110万台来自阿里巴巴,接近60万台来自小米;在全球范围内,他们的销量仅次于谷歌和亚马逊,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位。天猫精灵和小米音箱售价分别为499元和299元。而出门问问这款Tichome智能音箱定价为14000元左右,在国内总销量占比远不到1%。

“我们不会降价,也降不起。”李志飞提到,“当补贴成为游戏规则,我们作为上游的算法商几乎没有竞争力,沦为渠道的打工者。”

李志飞和团队只能另辟蹊径,在B端寻找机会。2017年,出门问问和台湾远传电信达成合作,共同推出了“远程问问”智能音箱,为台湾本地的语言习惯做了语音配适。同时,出门问问也与合作方自如、绿地集团、华润置地等尝试在智能音箱的落地,解决顾客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今年,出门问问相继推出了智能耳机、新款智能手表TicWatch2 等可穿戴领域的新产品,在京东、亚马逊等平台上获得了不错的销量。

“我们的粉丝叫T粉,他们会经常在群里讨论最新的产品。我也会经常翻看留言”李志飞提到,“做技术出身,对产品想得不够周全,看了他们的建议,我们才会想到,比如要提高手表防水性能、耳机盒子等问题。”

但相比米粉、果粉,T粉这个群体仍然非常小,多以一、二线城市的极客群体为主,相比之下在海外市场更受欢迎。今年7月,出门问问的新款智能手表TicWatch2在亚马逊Prime Day(会员日)创下了穿戴类硬件销量的第一名。“欧美的很多年轻人会更关注产品的设计和性能,而不会过多关注品牌。” 李志飞说。

李志飞强调,出门问问从创办以来,一直把重心放在C端。但国内的现实是C端产品或服务需要C端大数据作为基础,这些大数据主要掌握在BAT、京东、新浪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因此,爆款产品主要产自于BAT、小米等巨头。对于初创的人工智能公司而言,进入C端的壁垒更高,起步愈加艰难。

智能音箱的争夺,只是BAT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抢占人工智能公司发展空间的一个特例,更多的争夺聚焦在B端。

百度是BAT巨头中最先入场人工智能的公司,2012年,百度就已成立深度研究院,发布了语音产品,2013年开放平台已经上线,并于2016年全面转向人工智能。腾讯入局最晚,但发展迅速。马化腾曾公开表示,人工智能已站风口,公司内部已有超过4个团队在进行AI研发。这让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创业公司,甚至独角兽,都面临着强竞争。

2017年12月,百度宣布语音技术全系列永久免费,并很快宣布与与美国芯片研发商高通等知名企业展开合作。AI免费战升级,这对科大讯飞、出门问问、云知声等独角兽企业打击巨大。

语音识别领域的“老大”科大讯飞在过去几年发展飞速,尤其在产品落地上号称成果显著,市值一度上升至千亿元。仅 2017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签约渠道数就从70多个爆增到200多个。2017年10月,科大讯飞首次举办开发者大会,宣布斥资10.24亿元,建立基金扶持开发者,以加速构建自己的业务生态。

但这些努力,在百度的开放政策下,显得很难招架。2017年底,据AI财经社报道,国内一家排名前五的手机企业,由科大讯飞转投百度,决定在其旗舰机上接入百度的免费语音技术,这直接导致科大讯飞丢失2亿美元的订单。

ZZJ3Qrq.jpg!web

  图片来源:零镜网

科大讯飞也曾经和百度、腾讯合作密切。2010年,腾讯QQ、高德、携程等,都曾是科大讯飞的客户,来自BAT的订单曾是科大讯飞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在2017年底的一次交流会上,科大讯飞提到,公司过去三年来自于BAT的收入,占比平均仅有0.2%。作为对策,科大讯飞开始布局直面消费者的C端业务,但科大讯飞的资源和经验都难及对手,商业模式面临挑战。

因此,不少人工智能的独角兽,选择引入BAT以及谷歌等投资,不仅可以在技术和落地上避免直接竞争,还可以在落地场景上获得更多支持,比如阿里的新零售,腾讯的游戏、社交等。

以计算机视觉领域为例,国内目前已经出现四只独角兽: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并且四家都在进行融资竞赛。这四家公司中,商汤、旷视和依图科技都拿到了阿里系的投资。

旷视科技Face++在2017年10月获得C轮4.6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国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下称“国风投”)以及蚂蚁金服。

旷视科技Face++总裁付英波提到,这轮融资对旷视科技来说不仅是资金的投入,更是资源加持。国风投的政府背景对于安防领域的应用能起到关键作用,蚂蚁金服能够帮助公司在金融领域获得更好的资源。

旷视科技和阿里的合作由来已久。2015年,3月16日的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亲自演示了“刷脸”支付,背后技术提供方就是旷视科技。2017年,旷视科技在新金融领域的业务营收占到其总营收的40%。

想要在BAT之外独立发展,除了需要其它资本的支持,还需要更多自我坚持。以创建于2015年的人工智能公司——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为例,其创始成员大多来自百度研究院,但他们在初创时却没有拿百度的投资。

在A+轮豪华的投资阵容中,投资方几乎涵盖了人工智能赛道的知名VC——高瓴资本、晨兴资本、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等,还包括了英特尔。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站队BAT,包括很快要结束的B轮数亿美元融资。”地平线CMO陆群对全天候科技提到。地平线依靠AI芯片领域的积累,拥有无人驾驶系统以及芯片摄像机等成熟的产品。和李志飞类似,陆晓明认为,要把眼界放到广泛的国际市场,寻找更合适的合作方落地。

“C轮融资会优先考虑汽车领域的投资方,这源于我们在无人驾驶方向的核心技术。”陆晓明说。

不可避免的是,地平线今后也很可能面临BAT在无人驾驶领域的竞争。

“BAT的加入,让AI领域的竞争更加复杂化。” 姚海波提到,“中美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就是,宏观上美国不谈论AI头部公司,更倾向做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做头部公司,集齐所有资源。”

国内独特的人工智能生存环境,正让越来越多的公司陷入在“站队”和“独立”的两难境地。

“目前计算机视觉为核心技术的这几大企业,在技术和落地场景上差距不大。我们都是面对面在厮杀。”旷视科技总裁付英波对全天候科技提到。

腾讯高级副总裁汤道生也提到,“前两年还经常看到各家公司说‘我们的某项能力达到了96.88%,又提升了一个百分点’,现在这种声音慢慢变少,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到场景化深度发展期。”

安防是目前大多数公司营收占比较高的一个赛道,仅次于新金融领域的应用。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各地政府在安防、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但这种城市数量有限,无论是旷视、商汤还是依图都在快速跑马圈地。

在安防领域,上市公司大华股份(002236)和海康威视(002415)等传统安防设备供应商已经耕耘多年,占据了超过30%的安防市场,他们具有相对成熟的渠道和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公司在安防领域的优势在于技术,通过开发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系统、芯片以及摄像机等软件和硬件,突破昏暗、雪雾天气等条件的束缚,从而更精准锁定罪犯。

但传统安防公司也在迎头赶上。2017,海康威视发布了一套深眸系列的摄像机。“最初海康选择与商汤科技进行合作,但最近两年,他们愿意把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中。”一位接近旷视科技的工作人员提到。传统公司也开始搭建自己的人工智能团队。

人工智能企业面临的是更困难的推广环境和不熟悉的渠道。“深入到三、四线以下的城镇时,创业公司很难说话。小地方的政府有自己的一套玩法,技术出身的人,打进去太难了。”有AI创业公司负责人提到。

今年4月,在全国安防大会上,地平线发布业内首款嵌入式人工智能抓拍识别摄像机。地平线CMO陆晓明提到,这款摄像机的特长,除了人脸识别技术外,在于利用芯片很好地解决了大规模数据储存问题。

“地平线目前进入了十多个城市,在青岛高新区还和当地政府展开了智能城市合作。”陆晓明提到。但他也承认,比起传统安防公司,新兴的人工智能公司很难拿下地方城市的单子,“即使技术更更先进,如果当地的安防系统不愿意配合安装,也很难大规模运用。”

安防也包含在旷视科技的“智能城市”框架内。这一框架还包括写字楼的刷脸进出,以及新零售概念下,商超等场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今年6月,地平线也与永辉合作,将潜在的线下数据进行挖掘、翻译和处理,使其真正为提升客户体验和优化企业经营服务。

此外,国内外的手机厂商成为人脸识别公司的必争之地。

在早期,旷视科技的Face++开放平台可以提供人脸识别和图像识别通用的能力,“2013年美图秀秀是我们第一个签单客户。”付英波提到。这一技术后期可以应用到拍照、直播、短视频等相关的工具和硬件中。

商汤也紧随其后,推出Sense AR特效引擎,可定位并识别主播面部动作、手势,实现AR特效梅花。

目前,旷视主要合作方是华为、小米和vivo,而商汤主要服务于OPPO 和vivo。

vivo甚至选择两家公司为不同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并借此获得议价优势。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曾向媒体提到,vivo旗舰机X20上面的人脸识别技术来自商汤科技,海外市场如印度地区手机应用的人脸解锁技术是旷视。

“这种分区域、分品牌的制衡对手机公司而言,可分摊供应商过于集中的风险。”胡柏山称,但这对于商汤和旷视来说,意味着战战兢兢,唯恐落选,拼尽全力。

CIC灼识咨询总监董筱磊对全天候科技提到,目前安防、金融、新零售、教育、娱乐等行业都有潜力成为百亿级赛道,而医疗、无人驾驶领域是正在兴起的赛道,在中国会有较大的落地机会。

但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则认为,“人工智能可以立刻落地的点不是很多,无人驾驶、医学等,都是非常好方向,但并不是说今年、明年就能够有盈利。”

而对于BAT来说,落地场景则是天然的优势。

9月6日,腾讯宣布将优图实验室升级为腾讯计算机视觉研发中心,将以计算机视觉为核心,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四大方向”和“十大领域”。腾讯副总裁梁柱强调“没有把谁看做是竞争对手”,“本质上腾讯是一家足够大的公司,具备很多场景,场景对于AI来说非常重要,无论是优图还是AI Lab,其指标首先是满足腾讯的应用场景。”

在雷锋网评出的2017年“AI 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单”中,蚂蚁金服和天猫分别在“AI+金融”和“AI+零售”中位居首位,百度Apollo在“AI+出行”领域位居首位。

近期,昆仲先后投资了医疗AI领域的垂直项目Scanadu、AR公司凌感科技Usens、拥有柔性显示、柔性传感、虚拟现实显示等多项专利的柔宇科技、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品牌——速腾聚创。

“未来几年,我会更看重专注垂直领域和固定场景的创业公司”昆仲资本合伙人姚海波提到。

德同资本合伙人陆宏宇也认同这一说法。“如果现在募集一个人工智能的基金,3年内投完,我可能会拒绝。既有扎实技术又具有变现前景的项目太少,盲目投资可能导致难以收回成本。”

另一大趋势是,AI独角兽们也开始了一轮投资与并购,力求从技术公司向平台升级,扩大场景开发。

今年8月,影谱科技获得了D轮13.6亿元融资,投资方正是商汤科技。影谱科技是人工智慧在视频和广告领域成功商业化的案例,它通过视觉技术对视频内容进行二次分发,打开内容广告的增量市场。此前,影谱科技曾获得德同资本的投资。

成为国内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后,平台化是商汤进阶的方向。目前,商汤已经公开的投资案例包括51VR、禾连健康、苏宁体育、影谱科技等7个项目。

2017年,旷视科技、依图等独角兽也成立了投资部。今年4月8日,旷视科技宣布全资收购艾瑞思机器人 (Ares robot),完成第一笔投资的同时,正式进军智能机器人业务。依图对外公布了对AI芯片公司ThinkForce、AI生物制药公司AccutarBio等。

AI独角兽们从自己发展到通过投资实现平台化,背后其实是场景落地的需要。以瑞思机器人为例,旷视可以为机器人所需要的视觉算法,机器人生产研发背后也需要对硬件的稳定性、可靠性有诸多要求,也是对旷视现有算法团队的补充。同时,这笔交易还可以让旷视科技获得了切入仓储物流自动化市场的时间。

庆幸的是,现在,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度有了大幅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步延伸到用户生活的各个方面。

“目前大多数人工智能企业还是B端为主,这意味着过程没有C端那么快,会是一场持久战。”姚海波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未来不存在明显的To B和To C的概念。比如说,华为最早做通信设备,今天也在做To C的服务。IBM以前做To C服务,它也可以做To B服务。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公司的发展速度会有大幅提升。”

在陆晓明看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行业有很大区别,不是简单的营销传播,而需要带着技术“上山下乡”,深入到行业里提升效率,和行业交织的过程则是缓慢的。但对于人工智能变现,他抱着殷切的希望,“这个交织的过程越复杂,会形成越高的壁垒,收入就越难碰到天花板。”他说。

YJbiQjQ.pn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