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明明颜值在线,偏靠一手代码行走江湖,这位奇女子还是V神嫡传 | 人物志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csdn.net/Blockchain_lemon/article/details/82719306?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77ZRbqb.jpg!web

虽然久闻大名,但第一次见到Hsiao-Wei Wang却是在不久前的香港。

西铁线驶过人群鼎沸的尖东一路向西,在另一个大的人流交汇处荃湾的一个不大不小的会议酒店。以太坊核心开发者汇集于此,人们仰望的技术大牛,或者说精神支柱,依次上台。

Hsiao-Wei Wang也在其中,如果不算致辞,Hsiao-Wei Wang应该是第三位出场的嘉宾,与Karl Floersch同为「以太坊核心研究者」。

auq6V3a.jpg!web

熟悉以太坊开发的人都知道,这些年只要以太坊开发者聚集的地方总能看到这样一道倩影 。她声音不高,看上去甚至有些柔弱,但一谈起那些连开发者看到都眼晕的技术话题和公式,总会让人感受到她的坚定和爆发力。

22ueQzU.jpg!web

以太坊台北开发者大会合影(第一排正中为Hsiao-Wei Wang)

她所研究的Sharding技术是以太坊目前最看重的方向之一 ,连V神也曾说这个会长远来做,这么重的单子交给Hsiao-Wei Wang可谓任重而道远。 但她又有程序员的那种独有的轻松与个性 ,比如在决定是否接受我采访的时候,她提出的唯一要求是「不要谈两岸关系」。

那么, Hsiao-Wei Wang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她的技术之路又是怎样的?这个明明可以靠脸却偏偏要拼实力的妹子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今天,营长就走近Hsiao-Wei Wang ,听她聊聊自己与以太坊及区块链的那些事。

以下内容根据与Hsiao-Wei Wang对话整理。 (以下对话「区块链大本营」简称「大本营」;Hsiao-Wei Wang简称「Wang」)

“我很勇敢也很熊”

大本营: 请介绍一下你的个人背景及经历。

Wang: 我原本是后端工程师,大概两年前一头栽进区块链。在去年看到 Vitalik 在找对以太坊研究有兴趣的 contributor(贡献者)后自告奋勇,目前持续在sharding(分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大本营: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你自己,会是哪几个?

Wang: 出乎意料的勇敢、诚恳、熊。 (黑人问号……) 

在有限的范围内,我觉得「人生只有一次啊」,所以会做出一些相对冒险的选择;

而诚恳比较像是一个目标,不知道达到了没,但真的有在努力中(笑);

熊则是一个不知道帐号要取什么而加的symbol(特点),棕熊猫熊白熊都很美丽。

jMjErqa.gif

大本营: 最近的主要工作有哪些?目前最关心的技术有哪些?

Wang: 主要有:Casper/Shading/Beacon chain Spec的review与PoC实作,以及Sharding P2P networking 的研究,还有一些Devcon4的事务,喔,Devcon 4会很有趣的。

至于最关心的技术,当然还是Sharding,然后因为最近Sharding与Casper从好朋友变成超级好朋友了所以也很关心Casper。还有在补足Algorithmic Game Theory(算法博弈论)的知识。

美女开发者眼中的以太坊

大本营: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区块链?当时对这门技术有怎样的看法?

Wang: 好几年前听过比特币的存在,但实际研究技术是大约两年多前。 至于看法,只能说相见恨晚 。看过比特币白皮书后觉得自己被中本聪的协议设计巧思震慑,第一次感受到到能够用工作量证明来达到机率性的共识时很惊艳。

大本营: 区块链技术最让你着迷的地方是什么?从事区块链开发对你有哪些影响?

Wang: 最着迷的是去中心化应用的可能性!听起来很梦幻,但真正有turning the world upside down(改变世界)的潜力。

对于个人影响的话嘛,很高兴认识了很多世界各地有趣的人 !要学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理解不同角色的行为。 然后英文应该变好了一点点,吧 (笑)。

大本营: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以太坊?你所研究的分片技术会有哪些改变?

Wang: 我大约一年半前拜读以太坊的黄皮书,开始熟悉 EVM 架构和撰写智能合约。后来对可扩展性问题有兴趣,开始专注在以太坊分片(Sharding)研究上。

当时我看到的第一个版本是 Vitalik 写的basic sharding(基础分片),这个版本很简短,但其中已经有异步跨分片交易的轮廓。之后 Vitalik 把这个版本再简化成另一个版本,并加上了无状态客户端(stateless client)与账户抽象层(account abstraction)的设计。

今年的第一个重大路线改变是 第一阶段改为只有数据层,此一改变使得我们专注在可行的扩展方案的设计 。在过往的设计中,shard chain 类似于目前 Ethereum PoW的侧链。

今年的第二个重大改变则是 以全新的一条类似 Dfinity beacon chain 作为 sharding 设计的核心,也大幅改善了随机数产生器的设计 。当然, 最重要的进展是 Casper 与 Sharding 的路线合并 ,这点对 Sharding 路线的影响较没有对于 Casper 那么剧烈。但对我们来说,新路线整合了同一个 PoS 设计是相当合理的,同时也减少了目前大家正在使用的 PoW主链的向后兼容。

我认为,以太坊作为公链的领头羊之一,若要同时顾虑现有生态的经济议题、治理议题(governance)、扩容议题等。大幅更新的步调不易加快,但社区的活跃度和精神文化是以太坊的资产,社区的支持是最大的动能。

大本营: 作为以太坊的研究者,你怎样看待这一平台?从技术上来说,你认为以太坊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Wang: 我很喜欢以太坊的设计哲学中的「平台一般性」 (Generalization)这点。以太坊的优点是兼容并蓄,但相对来说,若是使用智能合约自行开发提供特定功能,使用者付出的成本(这里是 gas)会比其他原生链就支援此功能的成本高,而且若要新增 precompile 指令也不易维护。

此外, 目前多个client 端同时开发的特性也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要维护各个client端之间的共识,测试一定要够完整,才不会因为代码 bug 问题而导致分叉。但多client同时刺激产生更多元的生态系,更多人在检验EIP可使协议更完备,且降低了 single client fault 的风险。鉴于此, 整体而言我相信是利大于弊

大本营: 作为以太坊核心开发者,在你看来以太坊的开发者最大的诉求有哪些?

Wang: 主要有两个: 扩容性和可用性

扩容性 ,是希望平台能支持高TPS且不堵车,这点由 Sharding 和Layer 2扩容解决方案,研发努力中。

可用性 目前要能开发优秀的智能合约应用,必须要通彻地理解 EVM 才能彻底确定合约的安全性,这方面很多对于智能合约开发者的「陷阱」,希望有更好用的工具能降低门槛。

从3个阶段理解Sharding技术

大本营: 你如何看待「Sharding会牺牲掉部分的去中心化特性」这一现象?除了Sharding之外,还有哪些适用于以太坊的「扩容」技术方案?

Wang: 假设一开始有 1024 个 shard chains,虽然有投票权的验证节点(validators)会被随机取样去验证(attest)各个分片,即 Validator 无法自己选择为某个 shard chain 投票,但其他 full node 是可以选择只和某些 shard chain 同步,有可能一个特别火红的应用只在某一分片上有,导致有大分片和小分片的差异。

还有一点是成为 PoS 验证者的门槛,这方面已从 deprecated Casper EIP 1011 的1500 ETH 降为新 spec 上的 32 ETH。 除了 Sharding 以外,Layer 2 的扩容方案有像是 state channels、Plasma 等。

说到其他解决方案,今年值得注意的是 STARKs 在扩容上的应用研究更加深入,透过 STARKs 技术为链下的运算建立可快速验证的证明,它除了能作为 L2 扩容应用,在 Sharding 的研究上也有所帮助。

大本营: Vitalik曾说Sharding是一项长期的技术改进,这一改进大致会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以那些进展为特征?

Wang: 我们现在处在的是「 第零阶段 」, 即Beacon chain实践,这一阶段的前提是加入与 Casper 的整合 。Beacon chain 会是 Casper FFG PoS 与 Sharding 的核心链,以协议提供健全的链上随机数生成机制,作为选出 shard chains 验证者的 seed,达到足够的安全性。

从长远的计划来说,Sharding也可以被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只有数据层的分片达到扩容,此时 shard chains 为PoS主链 (即 Beacon chain)的侧链。这时我们能做到类似「去中心化的Twitter」 之类的服务,但因为没有「transaction」的结构,Layer 1 应用有限,可能只能用 Layer 2 技术做复杂的应用。

第二阶段是 ,加上下一代状态执行引擎,例如 eWASM 能改善一些现有 EVM 的缺点;后续会再加上「跨分片交易」,目前这个实现有多种方案,但尚未达成定论。

最终的目标是 ,PoS主链(Beacon chain)与shard chain能有完整的 tightly-coupling,即如果主链区块关联到的分片区快是非法的,则这个主链区块也是非法的。

除此之外,社群的意见也很重要,相信这会在第一阶段测试链上线后更加清晰,我们也会因应实际状况修正路线。

大本营: 你认为作为区块链开发者,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Wang: 是在「 先求有再求好 」和「 设计到天衣无缝后再动工 」这两件事上取得平衡。

一个是主链的大的升级只能靠硬分叉,如果没有在最初就精确地设计,硬分叉程序也会很丑很痛苦……甚至根本无从更新。比如说像是对目前 State Merkle Patricia Trie 的改进优化,如果要在已在主网上运行的链上大刀阔斧的改,想必是太刺激的事。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亟欲了解社区用户对新设计的看法,况且纸上谈兵和现实世界还是有一段距离,因此,光是 Casper FFG family 上就有许多版本的 proof-of-concept。

现在的 Ethereum 2.0 也是,目前正一边完善设计一边开发中着。由于 shard chain 是全新的子链,我们有了重新设计基础协议的机会。正因为我们有信心 Ethereum 2.0 将会长远运行着,所以在初始阶段的设计决策很重要。

大本营: 你认为目前从事以太坊或Sharding相关的开发者普遍存在的思想误区有哪些?

Wang: 嗯,之前有看过有人觉得 Sharding 和 Layer 2 扩容方案是竞争关系,其实不然,Layer 1 和 Layer 2 方案可以互相学习,相辅相成。第二点, 不是所有现在的应用加个「区块链」和「去中心化」就会变的好棒棒 ,很多时候是根本没有意义的,请不要这样!

女神和她的男神们

大本营: 在区块链行业中,你比较欣赏的人有哪些?

Wang: 啊,很多唷。

以太坊社群内的话,我觉得 Hudson Jameson 在维护小镇村的和平上功不可没,在这里谢谢 Hudson(鼓掌)。

nUBjIfB.jpg!web

还有 Python小组的leader——Piper Merriam,是能同时把很多事做得很好的人,很厉害(再鼓掌)。顺便一提 Ethereum Python client Trinity 虽然今年才推出,但 Ethereum 是比 Trinity Protocol 早用这个名字的!

v2muU3M.jpg!web

此外,我觉得因为开源与全球化的趋势, 任何人都有机会像某个十几岁开始写白皮书的那位一样成为社区、产业领袖,不过,愿意倾听他人接纳意见的人却不多 ,所以能够发广纳百川、不断学习的人我都很尊敬。

大本营: 在个人技术提升方面,你通常会通过哪些渠道/方法进行自我提升?

Wang: 我是ethresear.ch小编之一,这是 Ethereum 前沿研究的论坛。

fqiyYnv.png!web

ethresear.ch作者页面

自己平常有订阅:

  • weekinethereum.com

  • ethfans.org

  • unitimes.media

  • zeroknowledge.fm

最后,也会看看

reddit /r/Buttcoin   哈哈。

大本营: 请对我们的读者和以太坊开发者说几句寄语。

Wang: 期待能看到更多以太坊上的应用,同时也希望更多开发者有兴趣投入底层链的研究! 以太坊底层研发的技术领域很广,从协议设计、VM、密码学、经济学、博弈论、P2P网路、编程实作、合约语言 ……等等,相信你能够找到一个有兴趣的主题深入研究!

最新热文:

mYZbIrv.jpg!web

大力戳↑↑↑  加入区块链大本营读者⑦号群

(群满加微信 qk15732632926 入群)

(内容转载请联系微信:qk15732632926)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fengyan-1101)

UNN7rua.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