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她走后7日, 滴滴怎样!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tech.hexun.com/2018-08-31/193945058.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记者 王雪青 王宙洁 ○编辑 孙放

8月的最后一天,是温州女孩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后的第七天。这一天,不只有家人的泪,还有善良民众的祭奠,更应有滴滴创始人程维诚恳的、发自内心的忏悔。

这7天,我们痛惜又一个年轻生命在“智慧出行”途中被吞噬;向滴滴调取车牌却被拖延92分钟的民警深夜写下“对不起,警方破了案,抓了人,却没救回你”。至于滴滴,又一次下线顺风车业务;程维、柳青在女孩遇害后的第四天才发文道歉,虽然“对不起”三个字后面并没有“我错了”,但至少已承诺“滴滴不再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可随即,湖畔大学校友群满屏的“心疼柳青”“柳青加油”,再次灼伤了公众的眼。

该去心疼谁?我们可以不去争辩。但至少应执着于一点:面对逝者,必须要有真正的改变。她走后7日,滴滴怎样!记住这个问题,生者或许才不会遗忘曾经。

对赌重压

统计显示,2012年成立至今,滴滴已先后20轮融资,可查金额就达200亿美元,是这个星球上未上市前融资最疯狂的企业之一,它的股东榜甚至一页A4纸都写不完。

“互联网行业很多公司都是这样在一轮轮的股权融资下成长起来的。”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这些被资本"喂大"的企业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对赌协议。滴滴就是典型。”

在对赌协议的牵制下,利益的权重常会压过安全的红线。有数据显示,至2017年底,滴滴顺风车每日订单有200万,对客户投诉一一快速细致处置无疑需耗费庞大成本。

今年2月,程维在滴滴年会上立下目标,公司的主业要在2018年实现“大几亿甚至10亿美元水平的盈利”。这是互联网公司为上市铺路的标准前奏。而当“烧钱者”开始以利润为先,消费者就不得不支付隐形成本,如客服反应的迟缓等,更遑论安全的缺失。

在道歉中,程维、柳青坦言:“在短短几年里,我们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来证明自己。”他们还说:“很多同事开始动摇,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在做正确的事,全公司开始深刻检视甚至质疑我们的价值观是不是正确的。”

企业价值观错位的前车之鉴已有不少,特别是有些互联网公司,最爱向资本展示“流水”“算法”“大数据”。但别忘了,“流水”背后是万千衣食父母、“算法”岂可枉顾国法、“大数据”乘以错误的价值观那就是人性的黑洞。

自身价值观到底正不正确,滴滴最终能确定么?

垄断之祸

国际咨询机构贝恩今年5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新型出行市场研究》显示,“滴滴如今能完成90%的网约车订单”。其市场垄断地位已毋庸置疑。

网约车市场被垄断的弊端是什么?在今天,答案早已明了。价格、服务、安全、应急体系等等,问题成堆。更严重的是,滴滴已经膨胀到了敢于向主管部门提出的合理要求说不。

近日,在广东民声热线上,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王富民透露,目前已有20多家网约车平台在广东省获得经营许可证。但是,在网约车管理中,一家独大的滴滴出行,竟出现了拒绝数据接入接受监管的现象。

据广州市网约车市场整治情况通报,今年以来,广州市交通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先后41次对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开展调查,对于各平台向无证车辆、无证司机违规派单等违章行为,共立案查处240宗,其中立案查处滴滴平台违章208宗。查处过程中,滴滴还多次拒绝配合调查;对已生效的处罚决定,滴滴也有不按期缴纳罚款的情况。

为何滴滴胆敢罔顾监管?是什么让资本意志凌驾于依法监管之上?

非不能也

“安全”,是程维、柳青道歉信的高频词,前后出现8次。

那么,“尽最大的努力,去守护平台上的乘客和司机”,到底是难比登天,还是不难实现呢?

去年底,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受交通运输部委托,曾向一家网约车企业颁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级证明”,而且是最高等级“一级”。可供滴滴借鉴的是,这家网约车企业主打的就是“出行安全”。而且,该企业从来就没有开展过顺风车业务。他们说:“经过公司的评估,"顺风车"模式在现阶段还难以保障乘客安全,具有一定安全隐患。因此,我们还没有涉足顺风车业务。”

如何把握规模扩张与公众安全的平衡,这家网约车同行的做法很“简单”:驾驶员个人信息不实的、驾驶经验不够丰富的、有违法犯罪记录的、有危险驾驶记录的,一律不得进入平台。此外,客服系统对涉及人身安全的信息反馈,将立即提交高优先级处理流程。

可见,事在人为。

诚如程维、柳青所说,“我们很难完全杜绝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平台做出不法之事”,但只要真心去实践“安全工作永无止境”的认知,办法就总比困难要多。

再来看看Uber,因对司机甄选不到位的问题,其在美国已遭多个州的调查。Uber为此不得不做出改进,包括推出一系列安全举措,如乘客可与“受信任的联系人”共享旅程详细信息、可通过应用程序内的按钮直接拨打报警电话,以及每年对司机背景进行重新检查的承诺等。

以安全为先,7日前滴滴到底是“不能”还是“不为”,大家心里都有答案。7日后呢,如果一切都还照旧,那可真是逝者已矣,生者何堪!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