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迁莞企业里的“厂妹”一族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57930.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7ZNNzyi.jpg!web

随着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各种成本不断增加,不少大中型企业“逃离”的现象也在逐渐增加。而处于广深两地之间,曾有“世界工厂”之称的“新一线”城市东莞,自然成为不少科技企业、创业公司的新选择。

这股风潮,能带给东莞哪些新的机遇?

“这是我实现 (职业) 转变的难得机会,必须要试一试。”曾在东莞厚街服装厂当了几年“厂妹”的李素姝,指着招聘应用里的众多招工信息告诉懂懂笔记,最近随着很多互联网公司、科技企业将部分业务从广深迁移到东莞,当地涌现出不少“高薪”就业岗位。

而作为万千厂妹中的一员,李素姝也想通过这一契机,实现自我职业生涯上的转型,完成从密集劳动型“厂妹”,到科技、互联网企业职员的蜕变。

在过去的这一两个月时间里,她和身边不少好友都陆续向几十家公司投递了简历,也获得了一些面试机会。其中部分运气好的已经接到企业的录取通知,即将走进甲级写字楼,从保洁、前台、客服、录入等基层工作开始成为一名职场员工。

那么,在这些“厂妹”的眼里,已然成为众多企业“外迁”首选地的莞城,是否会迎来又一次发展契机?这些年轻群体的职场变化,又折射出东莞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广深企业奔向东莞,“厂妹”转型忙

UnMVRzZ.jpg!web

“一接到新公司的录取通知,我就马上搬过来了。”

刚从长安一家小型电子装配工厂辞职的“厂妹”张晓雅,开始整理她在南城的新住处了。她告诉懂懂笔记,今年是她离开湖南老家来到广东打工的第八个年头。上个星期,在陆续参加多场面试后,她终于接到一家创业公司的录取通知,成为该公司的前台服务人员。在毅然辞去电子厂装配工的工作后,张晓雅收拾全部“家当”搬进南城街道这个月租千元的“大开间”。

“虽然租金比长安贵了好几百,但新工作的工资也高了不少,只要在三个月实习期间扛住就行。”张晓雅坦言,刚来到南城这家企业面试时,她的确有些不习惯,甚至是感到很陌生。几年前,她刚来到东莞时,几乎所有镇区都是工业园区,各色厂房林立,“ 现在有不少工业园被改造成创客园区,高档写字楼也多了不少 。”

她指着鸿福路一栋高层写字楼说,下周一她就要到这栋大楼里上班了,内心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终于“摆脱”了乏味的流水线手工作业,忐忑的是,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新岗位的工作要求。

“这里到广州和深圳的距离都差不多,所以有不少深圳和广州的初创公司都搬了过来。”张晓雅透露,那家录取她的公司,应该也是一家因为可以享受当地产业补贴,刚从广州迁移过来的电商创企。而她通过身边不少参加面试的姐妹了解到,类似的初创公司在这栋写字楼里还有不少。

同样和张晓雅从长安搬到南城来“寻梦”的厂妹室友刘丽娟,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同样投了几十份简历的她,没有接到任何面试企业的录取通知,“裸辞”多少让她有些压力和不安。

“如今东莞互联网公司、科技企业不少,我还是想尽量往这些公司挤一挤,哪怕先从保洁员做起。”她表示,相比工厂枯燥无味的组装劳作,企业的工作则显得高大上了不少。只要坚持,还可以提升一些办公技能,接触新的东西,“ 最关键的是,进了这样的公司比在厂子里打工更有前景哦。

在刘丽娟的投递企业列表中,懂懂笔记发现,其中有不少是东莞本地的创业公司,另外有一些广深企业在莞设立的办事处,还有部分国内知名科技厂商、手机厂商的新工厂和华南地区总部。

“如果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不要我,我再考虑去电子配件厂当装配工。” 刘丽娟坦言,这几个月来她和不少姐妹在招聘启事上发现,松山湖、银瓶片区多了许多刚搬迁过来的知名科技企业,想必需要大量熟练的流水线工人。

在她看来,即便最终的结果还是要当一名“厂妹”,她也宁可选择那些刚搬来的知名科技企业,而不是在服饰厂打工,“进去之后肯定给我的简历镀金,将来再换工作也能打好基础”。

从工业、制造业逐步转型互联网、新兴技术研发领域的东莞,让不少当地“厂妹”看到了职业规划的机遇。尤其是对一些具有高中 (职高) 以上文化水平的年轻人来说,也希望借助科技和互联网的大潮流实现蜕变。

但是,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厂妹”沾边互联网,节奏太快难适应

NRFN7jr.gif

“有太多需要适应的东西,每天都太累了。”

在一家小程序开发企业上班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厂妹李妍明显有些吃不消了,她表示自己在短短的一周里,就已经接连捅了好几个篓子。

离开了周而复始、机械式的流水线作业状态,她所面临的新职能,却是十分多变和艰难的,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即便她所承担的仅仅只是收发邮件、接听电话、记录考勤等,看似与互联网、科技没有直接业务关系的文职工作,也还是让她觉得相当复杂。

“说真的,之所以能够尝试转型,要‘感谢’广深地区不断高涨的企业经营成本。”李妍说,她职高毕业后还自学了几种办公软件,但是在工厂呆久了思维难免有些固化,处事风格也不灵活。

在广深两地,以她的学历和经验,很难找到与互联网行业沾点儿边的工作。即便有,薪资收入也难以负担得起“老一线”那高昂的房屋租金和物价水平。

而随着越来越多广深地区的科技企业、互联网公司搬迁至东莞各镇街,企业大都面临着基础人员匮乏的问题,这才给了她跨界尝试的机会。

同样是“厂妹”跨界,在一家互金公司担任前台行政文员的杨雯也表示,自己在工厂也是做行政工作,算是经理秘书的副手,办公软件和打字并不成问题。但刚进这家公司时有许多“词儿”都听不懂,对前台工作的业务流程也十分陌生。虽然很难适应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快节奏、经常加班的工作状态,但她依旧不愿意放弃这个能够融入新行业的机会。

“多加班、多学习,拿的工资比别人都低,付出又比他们多,图的就是公司能对我增加些信任。”在日常工作的八小时以外,她甚至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泡在网上查看与公司业务相关的行业新闻,了解行业的最新动向。

杨雯告诉懂懂笔记,她从不少媒体舆论中了解到,随着广深高新产业向东莞转移,未来将会有不少成熟人才来到东莞寻找新机会,对她和许多学历普通、工作经验有限的打工族来说,无疑会形成巨大的威胁。

她和身边两位具有高中学历的姐妹约定,要抢先与互联网产业、科技产业结缘“沾沾边”。如果东莞迎来新的发展季,就业环境面临新的竞争,自己也能够以一名“互联网人”“科技从业者”的身份,寻找新的机会。

对于很多传统行业出身的“厂妹”们来说,想要进入互联网行业难度很大。但不少类似李妍和杨雯的“厂妹”却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恶补知识和职业技能,尽可能融入新的行业,为的就是“赌”一把东莞这座新一线城市的未来。

“外来”企业大多缺实力,跳板性质凸显

“工作稳定与否,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一家动漫创作机构任职前台接待兼保洁员两个月之后,厂妹胡玫终于适应了互联网企业的高强度工作节奏。然而,本该为找到一份“高大上”工作而感到开心的她,却似乎有些深深的担忧。

她告诉懂懂笔记,这家动漫公司最早设立在广州天河。由于办公租金高涨、人力成本攀升,加上动漫行业竞争激烈,业务订单数量锐减,导致公司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因此,高层才选择搬迁到租金、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廉的东莞万江。

大部分搬迁到东莞的互联网创业中小企业,要么是资金流出现问题,要么就是实力偏弱。 ”胡玫认为,这家动漫机构财务问题比较突出,员工反映拖发工资的情况比较普遍,让她多少有些忐忑不安。

按照以往在工厂打工时的经验,某一家工厂因经营不善,缩减规模甚至裁员,她都能在短时间内找到类似的工作。但是如今在互联网公司里,她感觉凭借自己的学历和工作经验,一旦失业恐怕很难找到相应的岗位。

“我能够找到的,都是些薪资低、要求低的小公司,除此以外就是一些初创小团队。”在陆续面试了好几家互联网公司之后,厂妹李嘉怡开始觉得,即便自己能够顺利进入这些企业工作,也难保能够稳定的做上一年半载。

她感觉类似的互联网公司,基础实力都比较一般,甚至有部分创企是因为迟迟拿不到机构的投资,而不得不退出广深区域,来到东莞寻求政策补贴以及一些新的融资机会。

“看似一片繁荣,但我们几个朋友聊天时,感觉大多数‘逃深’‘逃广’的众小公司,经营状况都令人堪忧。”她告诉懂懂笔记,除了那些比较知名的品牌厂商外迁东莞,是由于场地受限之外,有不少互联网企业都是因为资金问题。

除非有诱人的产业优惠,不然极少有实力雄厚的互联网企业愿意抛弃熟悉的环境与资源逃离老一线城市。所以在胡玫和李嘉怡看来,在这些中小企业里上班,不过是为了将其当作职业规划中的一块“跳板”罢了。

随着 “老一线”城市经营成本增加,不少互联网企业、创业公司纷纷“外迁”,这使得原本“偏科”传统制造业的东莞,在产业结构上“升级”了不少。

这个具有区位优势、成本优势的“新一线”城市,未来可能会逐渐成为更多广深企业“外迁”的首选。然而,当所有人都以为东莞即将迎来新的发展季时,“厂妹”们的求职经历也暴露出了一些“外迁”企业的财务困境、人才困境、业务困境……

作为有名的“世界工厂”,东莞的产业资源和实力毋庸置疑。但是否应该成为广深区域部分互联网企业因节缩经营成本、政策补贴下滑,在不景气创业环境中求得暂时生存的避风港?或许仍值得长期关注和探讨。

东莞在当年产业升级转型时“红火”过一次,在经历了起起伏伏之后,这一次东莞能否把握住机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懂懂笔记 授权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57930.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虎嗅App猛嗅创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