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亲亲抱抱举高高——如何正确地和你的宝宝\/女朋友说话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10tiao.com/html/758/201806/2651697260/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动物园里有大西几、小凶许、小脑斧、 梅发怒、 小福泥、小海疼、发福蝶、大鸡居、大飞囊、大lai流、强颈怒、 大蟒鞋、小白去、鸵寮、大带许、大穷猫、大诺坨、大你鱼、丹鼎货、小乌堆!”



这是前段时间风靡朋友圈的一段话。朋友圈里一时间四处都是这段话的朗诵。甭管是本来就轻柔甜美软妹音的姑娘,还是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儿,把这段话如实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来,瞬间就摇身一变巨型迷人可爱宝,萌翻人不偿命。无论是真·软妹萌还是假·硬汉反差萌,究其萌点,大概是这段话非常写实地记录了“儿语”:小朋友说话的方式



什么是婴儿导向言语?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年人模仿小孩子说话的情况并不罕见。如果留心观察的话,其实我们和小朋友说话的时候,仿佛都会不由自主地切换到另外一个频道去。哪怕是在和连语言为何物都不知道的婴儿说话时,我们也都会自动地提高音调:“宝宝乖,宝宝吃饭饭,宝宝睡觉觉。”



这种现象早在上个世纪末期就已经吸引了心理学家的兴趣。成年人对儿语的使用在心理学文献中的学名叫做“婴儿导向式言语”(Cooper & Aslin, 1990)。与成人之间的对话相比,婴幼儿定向言语有很多特别之处。不仅在词汇和语法的选择上会更简单一些(“动物园里有大西几”),我们就连说话的声音都会发生改变:它的速度更慢,音高更高,范围也更广,音高升降曲线变化更大,元音的发声也更加清晰。


图中a为成人日常言语的音高升降曲线(上)和婴儿导向式言语的音高升降曲线(下),b为不同语言中婴儿导向言语在音高频率上的对比,c展示了婴儿导向言语对宝宝接受语言的正向促进作用 | 参考文献5


由于它最常出现于母婴交流当中,婴幼儿定向言语又被称作“妈妈语 。但其实研究人员早就发现,其实爸爸们在和自己的宝宝说话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捏起嗓子抑扬顿挫地说起这种儿语。不仅如此,更有趣的是,就连自己还说话奶声奶气的两三岁小朋友,在和自己还在襁褓里的小弟弟小妹妹们说话时,也会改变自己的语音语调以更贴近这种“婴幼儿定向语言”。


婴儿导向言语有什么用?


说儿语可爱归可爱,萌归萌,但除了能让自己感觉轰地一下年轻好几十岁之外,这种特别的说话方式还在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较普通日常的说话方式,婴幼儿定向言语可以更好地吸引宝宝的注意力。Cooper 和 Aslin 在他们1990年里发表的论文里面就分别测试了只有两天大的新生儿和刚刚足月的宝宝。


实验前,他们录制了五名女性分别模拟自己日常生活中和成年人说话以及对宝宝说话的语气读出几个句子("早上好。你今天过得怎么样?你在做什么?咱们去散步吧。"),然后把这些音频片段放给宝宝们听。当然,这些还在襁褓里的小家伙们不可能像我们一样直接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喜好,所以Cooper和Aslin使用了经典的 “式视觉偏好范”


简单来说,视觉偏好范式就是以婴儿对面前屏幕的注视时间,来测量他们对背景中的听觉信号持续注意。Cooper 和 Aslin 就发现,无论是只有两天大还是一个月大的宝宝,他们在听到成年人使用婴幼儿定向言语的时候,都会更长时间地盯着面前的屏幕。换句话说,相较于成年人之间的对话方式,婴幼儿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婴幼儿定向言语吸引。


视觉偏好范式的示意图。这是我们实验室的测试室的布局示意图,蓝色的方块就是给家长做的沙发,宝宝就坐在家长的腿上,电视上方会有一个摄像头,而实验员就会坐在隔壁房间通过摄像头来追踪宝宝的目光 | 图片为作者原创


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对婴幼儿言语的偏好从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婴幼儿定向言语在宝宝学习说话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这就好像是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会在自己更感兴趣的课堂中学得更好一样。因为更好玩儿,所以我们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也因此能够更好地吸收上课的内容。同样的道理,因为婴幼儿定向言语能够更好地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所以宝宝能够更快更好地学会说话



事实上,确实有证据表明婴幼儿定向言语有助于宝宝的分词,也就是将单词一个一个分开。 我们现在说起分词,常常都和自然语言处理啊机器学习啊挂钩,其实分词对于正在牙牙学语的宝宝来说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于母语是英语的宝宝来说,由于在口语交流中英文单词并不像书面文字那样由一个一个空格隔开,所以宝宝们就面临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学会分词。



举个例子,当我们听到“pretty baby”这个词组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词组是由两个词组成的。但是对于一个连语言是何物都一无所知的宝宝来说,他或她听到的其实是四个音节:pre, tee, bae, bee。 那么宝宝们如何学会“pre”和“tee”两个音节组成了一个单词,而“bae”和“bee”组成了另一个单词呢?


根据心理学中的联结主义学派的观点,宝宝们的学习机制其实和现在很多机器学习算法非常像:统计学习。最早是在1996年,Saffran等人发现宝宝们其实也是利用语言中的统计规律逐渐学会分词的。还用上面的例子,因为“pretty”是一个词的缘故,“pre” 和“tee”两个音节同时出现的概率要远远超过“tee”和“bae”这两个音节同时出现的概率。时间一长,宝宝就能逐渐意识到“pre”和“tee”这两个音节属于同一个词,而“bae”和“bee”属于另外一个词。


心理学中联结主义和现在的机器学习很多神经网络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两个领域共享了很多模型,是互帮互助的好伙伴 | louisiana.edu


为了研究婴幼儿定向言语对宝宝学会分词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两种极为相似的人工语言(例如:mo dibo lagoti nifopa kuda fa)。两者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一个较另一个模拟了婴幼儿定向言语夸张的语音语调。他们发现,在同等时间的学习时长中,七个月大的婴儿在播放婴幼儿定向言语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地区分出来人工语言中的“词”。 而在播放没有那么夸张的语音语调的条件里,宝宝们并不能很好地区分出来人工语言中的词与一些随机音节的组合。


让宝宝/女朋友快乐的说话方式……


尽管上述的两个实验中,实验人员测试的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宝宝,但是这种对婴幼儿定向言语的使用其实并不局限于某种语言。无论是像中文这样本身就依赖于声调变化的声调语言,还是像英语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声调并不起到改变语义的非声调语言,这些语言中的婴幼儿定向语言都会在发音时更突出声调的改变。也就是说,婴幼儿定向言语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受到某种文化或者社会习惯的约束,它一定有更普遍、更贴近人类本能的根源


还有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慢速高音变化大的说话方式与积极情绪息息相关。就像文章开头举出来的这个例子,这种婴幼儿定向言语有着很强的卖萌功效,而确实也有证据表明情人之间的喁喁私语也经常有婴幼儿定向言语的特征。除此之外,我们在和自己的爱宠说话时,也经常会“宝宝乖,宝宝吃饭饭”,像是哄小宝宝一样地说话。而宝宝、恋人、爱宠三者最重要的共同之处,就是可以引发我们强烈的积极情绪。



总而言之,成年人学儿语不仅能卖萌,而且对于婴幼儿的牙牙学语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下次如果朋友圈微博再有卖萌狂魔疯狂学这种“幼齿音”,不妨权当他/她在为人类语言和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在做出极为重要的贡献好啦!


参考文献:


[1] Bombar, M. L., & Littig, L. W. (1996), Babytalk as a communication of intimate attachment: An initial study in adult romances and friendshi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2), 137-158.

[2] Colombo, J., & Bundy, R. S. (1981), A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fant auditory selectivity,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4, 219-223.

[3] Cooper, R. P., & Aslin, R. N. (1990), Preference for infant‐directed speech in the first month after birth, Child development, 61(5), 1584-1595.

[4] Fernald, A., Taeschner, T., Dunn, J., Papousek, M., de Boysson-Bardies, B., & Fukui, I. (1989), A cross-language study of prosodic modifications in mothers' and fathers' speech to preverbal infants,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16(3), 477-501.

[5] Kuhl, P. K. (2004), Early language acquisition: crack the speech code,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5(11), 831.

[6] Liu, H. M., Tsao, F. M., & Kuhl, P. K. (2007), Acoustic analysis of lexical tone in Mandarin infant-directed speech,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3(4), 912.

[7] Weppelman, T. L., Bostow, A., Schiffer, R., Elbert-Perez, E., & Newman, R. S. (2003), Children's use of the prosodic characteristics of infant-directed speech.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23(1), 63-80.

[8] Xu, N., Burnham, D., Kitamura, C., & Vollmer-Conna, U. (2013), Vowel hyperarticulation in parrot-, dog-and infant-directed speech, Anthrozoös, 26(3), 373-380.

[9] Fernald, Taeschner, Dunn, Papousek, de Boysson-Bardies, & Fukui, 1989, Weppelman, Bostow, Schiffer, Elbert-Perez, & Newman, 2003

题图自网络: Literary illusions


作者:sparklegoose

编辑:八云


本文首发于知乎专栏认知神经科学。

经原作者授权转载,发表时略有修改。禁止二次转载。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