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爱给人讲课的罗振宇,这次在豆瓣学到了什么?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251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爱给人讲课的罗振宇,这次在豆瓣学到了什么?

作为知识经济的最具有话语权的红人,罗振宇在不少领域都喊出了概念式的口号,比如中产焦虑、碎片化学习、国民总时间。

其中“向终身学习者致敬”不仅是他最重视的口号之一,也曾是他发布会的slogan。所以,当他把书名定为《终身学习》,就足见他对此书的重视程度。

吸引了一大批“粉丝”的罗振宇终归是一名生意人,营销是他的必备功课。只是这次新书的过度营销显然是弄巧成拙了,既没有像《罗辑思维》一样火遍全国,也没有像“得到”APP那样创造现象级的付费知识平台,而成了一出闹剧——他邀请了“豆瓣大V”们为新书背书,集体五星好评,由于营销痕迹太过明显,从而导致豆瓣用户惯性敏感,开始抵制水军宣传,从“五星好评”反转为“一星运动”。

很多人对这件事抱着“看热闹”心态,但我觉得无论从事件性质,还是从罗振宇的新书争议度和豆友的抵抗情绪来看,这次事件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再机智的营销也要遵守规则

遍地水军的社区平台,令我们极易被“好评”信息误导,几经轮回,评分效力也就可想而知。

豆瓣也一样,尽管其评分打分虽然存在问题,但UGC模式的豆瓣是相对小众的同好者聚集地,作为以兴趣分类的书影音社区平台,用户很容易区分什么是“好”与“坏”。但豆瓣用户也会受豆瓣网红评价标准的影响,后者的评语是他们付出实际行动购书观影的重要参考指标。

此次罗振宇显然也想利用豆瓣评分的影响力来推广《终身学习》。从商业的角度上看,这无可厚非。毕竟作为内容创业者,通过“大V”的影响力,传播自己的内容也是一件清理之中的事。

但关键在于,如果一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一本书,并大批刷出“五星好评”,吸引不知情的读者消费,未免侮辱了豆瓣用户智商。更坏的影响在于,这种营销直接动摇了人们对于豆瓣评分和豆瓣红人的信任度。

以这种“智商”做推广,消费者认账才怪。

2. 再成功的创业也要有干货支撑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和时间匮乏的快节奏时代,很多人担心错过时代的班车。身处大城市的年轻人,更是急于获取行之有效的知识来提升自我价值,在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于是人生导师罗振宇告诉这些年轻人,别要怕,“知识付费”替你筛选了所谓“有用”的知识,解决所谓的“焦虑”。

但他取得的所谓成功与权威,在豆瓣统统失效。豆瓣用户才不管什么名人,才不管营销有多成功,书有多好,大家心里没数吗?

看过《终身学习》的豆友表示,核心观点是制造知识焦虑和提供解决方案(也可以说是潜意识激发学习的动力),要多功利有多功利——真正的学习需要在时间、精力、体力上付出大额成本,现在罗振宇教大家花十几分钟就能解读一本书,当真不是搞笑?

所以,罗振宇企图在短时间内集中打五星的行为,明显放大了书籍内容价值的本身,暴露了其营销的小动作,也引发用户产生抵制情绪。

就好比你打算去买一件大V设计的服装,却发现朋友圈没有试过这件衣服的人都纷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经过比较后你发现“哪有那么好啊”,心理落差的下一步是信任感缺失,进而产生反感和抵制情绪。简单点说,发现被愚弄,发现物非所值,信任感确实引发了“情绪失衡”

情绪失衡的中二豆友们除了要维护他们的“精神角落”,还要维护自己的智商,直接打出一星的评分就不足为奇了。

3. 再出色的广告也要和“口碑”分界

口碑营销是一把双刃剑,而依托水军的口碑营销则自带招黑。在任何社交网络平台,只要软文写得好,产品契合度高,总会有很多大V真诚推荐,粉丝也会一片叫好,并不会产生抵制的情绪,但要拿捏好“广告”和“口碑”的分界点至关重要。

雇佣水军引导舆论某种程度上是“打广告”的暗箱操作,这种“水军策略”显然是处于道德鄙视链底端。这种策略下的口碑营销其实是对传统口碑营销“纯粹”、“高信任度”的颠覆。

罗征宇在推广《终身学习》偏偏触线,以“口碑”行为做了“广告”的事

4. 再红的“大V”也要学会低调

罗振宇靠《罗辑思维》积攒的大量人气和粉丝成为了“知识付费”中的网红人设。不能否认,是他让一部分人从不读书变成了爱读书。

也正因他一个人的影响力太大,以甚至于将品牌都弱化了。在做图书宣传时,互联网“网红”身份反而成为罗振宇最大的障碍——忘记红人而做令人不齿的水军宣传,更易招致“人设崩塌”的危险;以红人做营销,豆瓣网友也不一定买账。

于是罗振宇选择了前者,短短几小时的“广告营销”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因为广大豆瓣用户的抵制情绪,加上罗的敏感身份,更容易让事件迅速发酵。他的“人气”成为了这次营销事件最好的靶子。

从单一营销到整合营销,从粉丝效应到口碑营销,在营销泛滥的环境,消费者早已能从各种营销环境中挣脱出来,任何低估消费者IQ,忽略消费者情绪都是推广的致命伤——哪怕是天天“教你做人”的罗振宇。

本文来自微信公共帐号“互联网指北”(hlwzhibei)。转载必须保留作者、公共帐号信息,必须与本文严格一致,不得修改/替换/增减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和图片,不得擅自增加小标题、引语、摘要等。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微信:izhibei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