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双十一,热闹里的双漩涡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158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双十一,热闹里的双漩涡

到今年, “双十一”这个生生被造出来的购物节算是一路高歌演进到了第九个年头,而这道打从2009年起便定时定点推送的 “命题作文”,眼下,似乎是愈发的难做了,自然不仅于我这个码字的而言。

在过去的九年时间里,每每11月11日宣告结束,全天交易额毫不意外得上演着年复一年的高增长,不断地“刷新记录”却是在各种鲜花掌声中推促成了如今的........骑虎难下?

可以确定的是,今年里,GMV数据依旧会是躲不开的焦点,但很显然,阿里也希望除了数字你能关注些别的,因而,对媒体,他们强调:今年的双十一,是阿里 “新零售”的大阅兵;对用户,他们一改往年的 “全场五折”,只道 “双11快乐”。

“快乐?还是以往简单粗暴的打五折比较能让我快乐。”或是有违于阿里的初衷,在今年的活动里,没少听到消费者如此抱怨。

往年的双十一,主要是以一目了然的低价给用户打鸡血,大家拼手速、拼网速, “轻伤不下火线”,不少人红着眼 “杀”到十二点,很是痛快。然而今年,游戏却不是这么玩的了。

首先要说的,便是复杂到让人大呼 “脑子已经不够用了”的各式红包规则。点开天猫官网,满屏飘着的都是 “400-50” “满399减30”,不仅有店铺独立的满减红包,还有通过天猫积分抽奖获得的平台跨店满立减红包,然而真正想搞清楚一个商品最终可能的到手价格,恐怕还得劳驾客服。

“花样太多了!套路多了就显得不真诚。”这似乎不是消费者期待的 “新鲜感”。高门槛的打法,让今年的 “双十一”似乎不见了往昔的 “热闹”。

有媒体指责称,这种迂回的红包套路实际上是一种 “价格歧视”:

“通过红包而非直接折扣有利于对消费者进行区分,以实现二级价格歧视,对价格越敏感的消费者将越可能通过各类红包活动获得越低的价格。在时间成本的杠杆下,消费者将根据自身时间价值差异对同一产品付出不同价格。从而使得相较直接折扣而言,商家获取的利润将有效增加。”

但阿里也有自己的思虑,或者说,无奈。

显然,消费者对于 “折扣” “低价”的追求几乎可以是没有上限的,而在经年往复的 “双十一”的熏陶之下,即使是过去的 “半价五折”,所能产生的刺激效应也是愈发地有限,若是继续依循着强调打折促销的路子走下去,这场游戏,game over几乎是可以看得见的。

所幸的是,在过去几年的大力投入之下,阿里的 “造节”已经取得了切实的成功,很多的消费者已经预先地将大批量的采购计划放在了这个时间点,而阿里想做的,则是借由这个势能,在淡化掉价格上的吸引力的同时,转而引导消费者去关注商品的品质。然而在这中间,抱着期望赶来的消费者,难免有落差。

而在今年里,阿里一方面通过复杂的规则(被动地)提高了 “游戏”的准入门槛的同时,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预售的方式,将战线拉长了两倍。毕竟 “不想强调GMV”,现阶段到底只是阿里的一厢情愿。

虽然往年里,也有商家采用预售的方式,要求消费者先支付定金提前下单锁定商品,但差别在于:一是今年采用预售模式的商家比例显著提高,一是时间线被拉长了——预售活动从10月20日便开始一直到11月10日止,往年却一般在11月1号才开始启动预售。

预售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仅可以帮助商家对货品需求进行预判,以合理备货,也能分流掉部分服务器、物流的压力,商家可以依据预订单进行备货,后期的订单管理、配送方面都要来得方便得多,而消费者也不用担心在购物车里呆了许久的 “心头好”最终抢不到。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称,其实早年间,阿里天猫也曾小规模地尝试过预售的模式,主要是服饰品类,但是当时用户预先拍下交付之后,是可以全额退款的,这就导致约有30%预售期上线的新款会在当天遭退款,原因是这十天的时间里,已经足够让其他淘宝店铺抄版,以更低廉的价格先一步抢客。而今年里,商家们收取的是“定金”而非 “订金”,意味着买定离手不可退,商家可以精准地标的真正有购买意向的用户。而天猫也能大致地判断出一家店今年大概的一个销售额能达到多少。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尽可能多的拉长战线,以增加销售额,这背后反映的也恰恰是阿里在GMV数额上面临的巨大压力。

毕竟舞台搭起来了,这戏还得往下唱。

每年的双十一,俨然一如阿里每年一场的 “高考”,而在这场大考里,阿里不仅必须得拿第一,分数还不能低于往年,甚至连增速都不能放缓些,然而随着 “试题”难度的攀升,要想考出一个更好的成绩,着实是难,甚至这场考试的 “好成绩”,转头又会变成下一场考试最直接的压力。

关键是,这场举世的盛会,已经没有了喊停的机会。

显然,需要适应新趋势与新规则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当作局者天猫大旗一挥,改弦更张,参与双十一的商家,同样在尝试着新的调整。

比如第九次参与天猫双十一的活动的男装服饰品牌马克华菲。当然了,跟天猫一样,这位 “双十一”的 “老手”,同样面临着增长的压力。 “对于我们商家而言,销售数据的增长还是我们目前的一个核心目标,而为了达到更高的收入水平,我们在包括客服、物流等在内的各个环节上都相应地增加了投入。”马克华菲的电商总经理左敬东向虎嗅介绍道。不过,他也承认,从本质上来说,在这一块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最多的就是量上的增长。

但应随着天猫将平台口号转为更强调品质的“理想生活上天猫”,马克华菲也试图在双十一期间进行更多新的尝试。

比如时下正兴的 “新零售”。左敬东介绍称:“去年的时候,我们也尝试了线上线下的互动,但那时候还叫 O2O,形式很简单,就是线上下单,门店发货。今年就不一样了,除了传统的线上下单、门店发货之外,在天猫的支持下,我们也尝试通过智慧门店、数据银行等,进行线上线下更加丰富多元的场景结合。”

此外,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借由大把的流量进行的品牌宣传、营销方面的工作。从去年单纯的明星代言模式,到今年通过游戏、电影 IP的跨界合作,这一品牌试图在活动期间去触达到更多的新的年轻用户群。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双十一期间,有非常大占比的消费者会想要尝试以往没有尝试过的新品牌,这对于品牌打开市场,塑造、传播品牌形象都是难得的机会。而在不久前的双十一潮流盛典上,有一大波的品牌都在迫不及待地向媒体表示,双十一之于品牌的意义,不再仅仅是以往的 “清库存”,而是上升到了品牌营销传播的层面,天猫也不仅仅是一个电商平台,而是升级成了消费者认知品牌的重要渠道。“就目前来看,我们的新品销售占比要远高于真正的库存货。”左敬东表示。

然而在问到今年整体预售订单的情况时,左敬东的声音却是陡然地犹疑虑了起来:“今年的这个气氛…似乎是不太热闹 ,不温不火的。”顿了顿,他又接着喃喃补充道:“也许1号过后能好一些吧。”不知道是说给我听,还是在给自己打气。

对于商家而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的两件大事已经是雷打不动不可缺席,年中忙完 “京东618”,接着就是“天猫双十一”,每年都要为此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真的值得吗?“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游戏我就不玩了呢?”虎嗅问到。

 “这应该是现在很多商家都会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左敬东道,“现在的双十一愈发的不纯粹了。”在他看来,以往的 “双十一”简单直接,商家为了清库存,用户为了“捡便宜”,然而现在,商家想要在 “双十一”里做得事情太多了, “又想做大交易额,又想清库存,又想做品宣。”于此同时,商家们面对的则是经年下来被大环境教育出来的足够精明、相对理智的消费者,他们要的是 “便宜的好货”,“便宜”与“优质”缺一不可。节日里,买卖双方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形成供需的适配,从而各取所需呢?

即使是意指上述的多重诉求,每一个品牌在实际操作中也会有所侧重。 “在一届双十一活动结束后,如果认真去评估自己的每一项诉求,是否能真的通过这个活动得到满足,与投入相比是否真正的合算,若是认真去算,也许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一般,左敬东也认为,现如今的消费者已经疲惫了,单纯的 “销货”已经到达一个顶点了,如果这场游戏想要继续下去,就是需要新的玩法。但他也道出了一个无奈的事实 ,虽然各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其实说玩不玩,根本不是商家自己能做主的。毕竟有这么大的流量诱惑,难以抵御。”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玩,你的对手们都在玩, “你很容易就被这个市场甩开了,而要主动离开这个市场太难了,说白了,你不想玩也得玩。”

因而,在这场游戏里,没有人能离开。不过,至少现在,“牌桌”上的左敬东对眼下局势还是相当乐观的,而那些高喊着新规则太复杂而心有所怨怼的消费者,依据往年的 “惯性”,最终还是会败于那奇妙的四字魔咒—— “来都来了”。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